焦點訪談丨從繪畫小白變成國畫大師要多久?文博會:5秒
日前,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落下帷幕。而剛發布的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全部參加了文博會(hui) 。它們(men) 代表著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最強實力。在這屆文博會(hui) 上,有超過12萬(wan) 件文化產(chan) 品展出,400萬(wan) 多人次參會(hui) ,4000多個(ge) 文化產(chan) 業(ye) 投融資項目在現場展示與(yu) 交易,總成交額達34.2億(yi) 元,辦展成果再創新高。
本屆文博會(hui) 展示交易盛況空前,辦展成果再創新高。第十四次實現全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台地區全部參展。參展企業(ye) 中,龍頭文化企業(ye) 占比達到70%以上,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等新評選的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全部參展。
要說本次文博會(hui) 最吸引人的展位,淄博燒烤算一個(ge) 。可是,燒烤怎麽(me) 進了文博會(hui) ?原來,這是一個(ge) 2.8米長的軟陶泥塑微縮景觀,生動還原了淄博燒烤的現實場景。此外,展台上的琉璃燒烤大餐也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打卡。當然,現場還是有可以吃的美食——大名鼎鼎的山東(dong) 煎餅。
不久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自2004年首次開展以來,文博會(hui) 已經成為(wei) 展示文化建設成就、文化創新成果的最佳舞台,也是彰顯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平台。在本屆文博會(hui) 上,觀眾(zhong) 可以眼觀瓷器之美,耳聽編鍾韻律,盡享華夏傳(chuan) 統文化之美。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chuan) 承大師的現場展示更是人氣十足。
在江蘇展區,一位正在做針線活的白發老人引人注目,她是江蘇省級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王秀英。王奶奶做的徐州香包名字叫做針棒,有著豐(feng) 厚的文化蘊涵和文化價(jia) 值,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擴展項目名錄。這次和王奶奶一同來參展的還有她的孫女孫歌堯。在學習(xi) 傳(chuan) 統工藝的同時,孫歌堯大膽創新,嚐試融入更多技法和材質。
王秀英孫女 孫歌堯:不僅(jin) 在外觀上,技術上也要創新。我們(men) 把3D打板加明暗敲針,我們(men) 有6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運用到香包上麵可以提高30%到50%的生產(chan) 效率。以前我們(men) 參加展會(hui) 都隻帶傳(chuan) 統一些的,這一次是帶我創新的品牌來參展。
非遺傳(chuan) 承並不僅(jin) 僅(jin) 是對過去的守護,更是對未來的探索。以孫歌堯為(wei) 代表的“非遺新人”在創新和傳(chuan) 承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他們(men) 既尊重和保留了傳(chuan) 統,也致力於(yu) 將現代元素融入,發展了文化產(chan) 業(ye) ,帶動了鄉(xiang) 村致富。
王秀英孫女 孫歌堯:第一天人特別多,也有好多參展商們(men) 來我這邊參觀想合作,比如給我們(men) 一些logo,或者幫他定製一些香包。我們(men) 帶動馬莊村300多位村民一起做,1天產(chan) 量能達到3000個(ge) ,去年馬莊香包年產(chan) 值800萬(wan) 元。
如今,孫歌堯們(men) 製作的徐州香包被年輕人稱作非遺“國潮”,是一種時尚的象征。在展會(hui) 上,我們(men) 還可以看到很多這種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結合的國潮文創產(chan) 品,比如在用帷幔、屏風、條案等中國古風元素打造的國家版本館展區,一些根據出土文物設計的文創產(chan) 品,廣受好評,比如宇航俑人偶手辦,一眼看去它是一個(ge) 宇航員,但是打開帽子仔細一看,它其實是一個(ge) 兵馬俑,惟妙惟肖地將中國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航天航空科技相結合。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除了豐(feng) 富的文創產(chan) 品,展會(hui) 現場各種浸入式體(ti) 驗深受好評。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北京中軸線沉浸式的體(ti) 驗空間裏,古老的中華文化可以“看得見”、“聽得到”、“可觸摸”。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處處長鄒璐巍:運用了衛星遙感、裸眼3D相關(guan) 技術,把我們(men) 700年曆史的中軸線最美地呈現出來。
北京展區的“北京中軸線時空艙”4D時空產(chan) 品,將現實世界的中軸線搬到了雲(yun) 端,並依靠數字孿生、雲(yun) 渲染、空間信息等技術還原曆史上不同曆史時期中軸線的詳細樣貌,讓人們(men) 在三維場景中看到中軸線700年來的連續動態演變。
騰訊數字中軸項目總策劃 李陽:我們(men) 希望通過技術的手段,還原當時曆史的情況,裏麵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作息,根據我們(men) 的史實去做他的生活習(xi) 慣。說不定未來我們(men) 可以真的有數字化的,比如說元代、明代、清朝的場景,我們(men) 可以在裏麵觀察當時那個(ge) 年代人生活的方式。
據了解,北京中軸線時空艙4D產(chan) 品將正式上線。屆時廣大網民便可在北京中軸線官網欣賞中軸線沿線15個(ge) 遺產(chan) 點在700年曆史中的完整演變。
此次文博會(hui) 上,數字技術的應用隨處可見,無論是展台的搭建還是文化的展示,首次設立了“數字中國”主題展區,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類文化企業(ye) 參展,展現了我國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新趨勢。
深圳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 胡鵬林:數字中國展區是本屆文博會(hui) 的亮點,一是運用數字技術保護傳(chuan) 承文化遺產(chan) ,還用數字影像的方式講述了仰韶、河姆渡、三星堆等九大中國古文化;二是通過數字技術打造新型數字文化場景,在內(nei) 容形式及融合發展方麵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體(ti) 驗一把AI繪畫是很多觀展小朋友的願望,從(cong) 一名繪畫小白變成國畫大師需要多久?文博會(hui) 給我們(men) 的答案是5秒。深圳某科技公司剛剛研發出的AI作畫機,根據用戶畫出的圖案不斷進行造型演變,展開豐(feng) 富聯想最終創作合成出國風山水畫作。
在AI繪畫一旁,國家級保護文物司母戊大方鼎、青銅縱目麵具、四羊方尊、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等正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參展商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複現或重構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數字鏡像,從(cong) 而實現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修複直至永久性保存和活態化傳(chuan) 承。觀眾(zhong) 既可以看到部分真實的複製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又可以體(ti) 驗虛擬的數字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虛實之間,體(ti) 會(hui) 數字化給傳(chuan) 統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帶來的生命力。
深圳藝博堂環境藝術設計公司董事長鄭洵:在整個(ge) 展區裏麵沒有一件實物展品,幾乎全部用了我們(men) 數字化的手段,對展陳的方式進行設計和實現。未來用互聯網、用數據化的表達,都會(hui) 是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裏麵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國際範”越來越濃的文博會(hui) ,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的一座文化金橋。在本屆文博會(hui) 的“一帶一路國際館”內(nei) ,超過50個(ge) 國家和地區、300多家海外展商齊聚與(yu) 此,孟加拉國的波斯地毯、印度的雕版印染……極具異域風情的展品琳琅滿目,各國參展商、采購商雲(yun) 集。文博會(hui) 正在成為(wei) 不同文化交融互鑒大舞台,在這裏,因包容而多樣,因多樣而精彩,因交流互鑒而共榮,最終造福全人類。
以“文”會(hui) 友,“博”采眾(zhong) 長。作為(wei) 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hui) ,文博會(hui) 已成為(wei) 推動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文化如水,浸潤無聲。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men) 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文化繁榮、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