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
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從(cong) 表演層麵考量,芭蕾舞劇是綜合音樂(le) 、舞蹈、美術於(yu) 同一舞台空間的戲劇藝術形式。最近一段時間,芭蕾舞劇《白蛇傳(chuan) 》《旗幟》贏得了不少關(guan) 注的目光。
今年八月份,《白蛇傳(chuan) 》《旗幟》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隨後將開啟2023年全國巡演。此前,《旗幟》收獲了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文化精品優(you) 秀作品等多個(ge) 獎項,劇情打動了不少人。
看似“小眾(zhong) ”的芭蕾舞劇,因何“圈粉”諸多觀眾(zhong) ?
這兩(liang) 部舞劇講了啥?
《白蛇傳(chuan) 》《旗幟》是兩(liang) 部頗為(wei) 亮眼的芭蕾舞劇。據悉,二者均已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旗幟》已成功入圍第13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終評。
王舸是《白蛇傳(chuan) 》《旗幟》的總編導。他表示,這兩(liang) 部舞劇可以說都是“曆史”在“當代”的投影,是從(cong) 不同的題材、視角等去表達和展現中華文化的自信、自強。
其中,芭蕾舞劇《旗幟》是用革命浪漫主義(yi) 手法書(shu) 寫(xie) 高舉(ju) 偉(wei) 大旗幟,用現實主義(yi) 手法塑造英雄群像,是對時代的謳歌、對曆史的致敬。
《白蛇傳(chuan) 》雖取材於(yu) 耳熟能詳民間愛情傳(chuan) 說,但又跟大家印象中的傳(chuan) 統故事有些不一樣,即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去傳(chuan) 遞東(dong) 方文化和東(dong) 方哲學,用更現實主義(yi) 的表達為(wei) 傳(chuan) 統的想象祛魅。
舞劇基於(yu) 原著情節展開合理的演繹和重構,加入了新角色和新元素,並為(wei) 法海等傳(chuan) 統人物角色“改頭換麵”,形成更契合當下審美的敘事。
傳(chuan) 統IP的創新演繹
就創作班底而言,《白蛇傳(chuan) 》由著名視覺藝術家葉錦添任服裝造型設計,《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大熱影視的音樂(le) 製作人郭好為(wei) 作曲;《旗幟》則集結了青年作曲家楊帆、服裝設計師崔曉東(dong) 等業(ye) 內(nei) 翹楚。
從(cong) 藝術角度看,《白蛇傳(chuan) 》的“新”,不僅(jin) 是對故事形態的重塑,也是對 “經典IP”的致敬,充分利用宋代文化元素,在音樂(le) 編曲、服飾妝扮等細節表達上呈現出獨特的東(dong) 方質感。
據了解,在審美敘事上,《白蛇傳(chuan) 》實際上運用了很多中國現當代舞等的一些舞蹈動作素材,但是審美和舞蹈語匯的要求還是古典芭蕾。
《白蛇傳(chuan) 》編劇張萍表示,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IP中的爆款,這個(ge) 故事一直在被不斷改寫(xie) 。因此要考慮的第一個(ge) 原則就是依據舞蹈藝術語言自身的審美屬性,來進行結構上的突破和創新。
舞劇保留了一些經典情節。在此基礎之上,也讓所有角色內(nei) 在的視角能夠更多地呈現在舞台上。即在歌頌愛情的同時,也能看到所有角色內(nei) 在的困境。比如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等等。
藝術要精益求精
在表演方麵,舞蹈演員的出色演繹,往往也是一部舞劇的加分項。
歐嘉媛在《白蛇傳(chuan) 》中飾演白蛇。她理解的白蛇形象,落落大方、淡雅。雙人舞很考驗舞伴的默契程度,她說,雙人舞其實也是互相成就的,也需要雙方溝通。
在《旗幟》中,演員薛一村子飾演張太雷的母親(qin) 。她說,舞蹈來源於(yu) 生活,高於(yu) 生活。如何藝術地再現生活,這對自己來說是有難度的。
“我指的藝術,是對分寸的拿捏。”她提到,王舸導演的舞劇敘事性非常強,且善於(yu) 挖掘、探索人物情感,“所以對我來說,尺度的拿捏是最難的”
為(wei) 此,薛一村子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比如查閱資料、書(shu) 籍等等。她還會(hui) 有意識地觀察母親(qin) 平時生活中的動作,運動到塑造人物當眾(zhong) ,不斷琢磨,“藝術就要精益求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