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守正創新 讓傳統文化華彩綻放

發布時間:2023-06-26 14: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李琳、劉海平(分別係湘潭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學院教授、湖南省民俗學會(hui) 會(hui) 長;湘潭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從(cong) 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問》中的思考,到神舟十六號成功飛天,中華民族對天地宇宙的探索從(cong) 未停步。這種上下求索、守正創新的精神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最為(wei) 寶貴的基因。

  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現實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認同走進我們(men) 的生活,浸潤著我們(men) 的身心。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需要創新的時代表達,才能真正聯係古今、溝通時代。如何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當前值得關(guan) 注與(yu) 思考的問題。

  在我國綜合實力極大增強的今天,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代表之一的屈原文化,其蘊含的愛國求索精神、以民為(wei) 本思想、超越現實的浪漫情懷,具有更加獨特的人文光芒和傳(chuan) 承價(jia) 值。在保護與(yu) 傳(chuan) 承中,人們(men) 秉持創新理念,主動融入現代生活場景,使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上新”“出彩”。

  觀古鑒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唯有守正創新才會(hui) 大放異彩,較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守正、創新是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石與(yu) 方向,二者不可顧此失彼,而應並重共進。但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創新不會(hui) 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各級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要引導和鼓勵民眾(zhong) 對傳(chuan) 統文化自發地進行傳(chuan) 承創新,將節日活動轉化為(wei) 日常體(ti) 驗學習(xi) ,並利用新技術將傳(chuan) 統文化切實融入現代化生活。

  守正旨在“立心”。要守正,就要先弄懂傳(chuan) 統文化的本質,堅守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如果把握不好本質,文化就會(hui) 變味。比如,近幾年一些傳(chuan) 統民俗活動為(wei) 了賺取流量、博取眼球,過於(yu) 追求表麵的繁榮與(yu) 熱鬧,出現低俗化、娛樂(le) 化傾(qing) 向,偏離了民眾(zhong) 的真正需求,忽視了其背後的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因此,要加強傳(chuan) 統文化的闡釋、研究及有效傳(chuan) 播,積極尋求與(yu) 現代生活的聯接點,不要讓傳(chuan) 統文化束之高閣、被人遺忘,也不要一味求新求變,讓傳(chuan) 統文化“走樣”。隻有讓民眾(zhong) 真正明白傳(chuan) 統文化的“正”是什麽(me) ,才能知道如何去“守”。

  民俗學專(zhuan) 家劉魁立先生曾提出“活魚須在水中看”,強調傳(chuan) 統文化應在民眾(zhong) 生活中傳(chuan) 承。屈原文化能在汨羅生生不息幾千年,正是因為(wei) 其遵循了文化發展規律,遵循了當地民眾(zhong) 的情感需要及生活習(xi) 俗。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民眾(zhong) ,汨羅江國際龍舟邀請賽除了舉(ju) 辦高規格、高標準的專(zhuan) 業(ye) 龍舟賽之外,還舉(ju) 辦了各種民間龍舟比賽,組織起多支以各部門、各鄉(xiang) 鎮為(wei) 主體(ti) 的龍舟隊,延續了汨羅民間龍舟賽傳(chuan) 統,提高了龍舟賽的全民參與(yu) 度,從(cong) 而使汨羅江上每年端午都精彩非凡。

  創新意在“鑄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與(yu) 文化相結合已成為(wei) 文化創新發展的趨勢,其中,沉浸式體(ti) 驗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具生機活力。例如,甘肅敦煌研究院與(yu) 騰訊聯合打造超時空參與(yu) 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重塑石窟與(yu) 民眾(zhong) 之間的溝通方式,精美的畫麵、超擬真的場景、沉浸式的互動體(ti) 驗,讓廣大民眾(zhong) 可以深度欣賞敦煌石窟藝術的精妙與(yu) 璀璨;河南衛視精心打造的《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幻遊》等係列文旅項目,實現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融合,掀起了文化自信的高潮,令全國觀眾(zhong) 心潮澎湃。

  各地利用傳(chuan) 統民間故事製作成動漫或遊戲,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的多元跨界。如九鼎萬(wan) 人沉浸式實景劇本體(ti) 驗遊戲《尋楚記》,受到廣大年輕人的追捧,成為(wei) 傳(chuan) 播古楚文化、挖掘端午內(nei) 涵的一條全新路徑,賦予了端午文化新的表達形式。

  總之,通過新技術將傳(chuan) 統文化積極融入現代生活,為(wei) 參與(yu) 者打造沉浸式體(ti) 驗,增強參與(yu) 者的文化認同,可以使傳(chuan) 統文化更具現代吸引力,讓更多人既能體(ti) 驗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氣息。

  數字化背景下,新媒體(ti) 技術的發展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創新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互聯網+”時代,直播、短視頻等傳(chuan) 播方式已成為(wei) 宣傳(chuan) 推廣的重要手段,眾(zhong) 多社交媒體(ti) 平台也是傳(chuan) 播的重要渠道。通過保持傳(chuan) 統,不斷吸收、接納、運用新事物新手段,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必將在新時代大放異彩,不斷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龍軍(jun) 、趙嘉偉(wei) 、李曉、張銳、萬(wan) 瑪加、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胥揚、豐(feng) 瑤)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6日 07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