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傳統節日中增進文化自信力量

發布時間:2023-06-26 15:50: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王巍

  做香囊、包粽子等親(qin) 子活動備受歡迎,龍舟、槳板、皮劃艇等多樣化水上活動頗受追捧……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各地文旅產(chan) 品供給充足,民俗活動豐(feng) 富多彩,濃鬱的節日氛圍不僅(jin) 讓人們(men) 感受到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也推動健康文明過節成為(wei) 新風尚。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不久前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傳(chuan) 統節日,具有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深厚的曆史底蘊,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生動反映中華民族的價(jia) 值觀念和精神追求。深入挖掘傳(chuan) 統節日的文化意蘊,推出更多富有時代氣息的節慶活動,有助於(yu) 我們(men) 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從(cong) 農(nong) 耕文明進入工業(ye) 時代,從(cong) 鄉(xiang) 土社會(hui) 轉為(wei) 城市聚居,生活方式的變化為(wei) 傳(chuan) 統節日注入許多新的元素。原有節日儀(yi) 式的簡化、轉化,並不意味著節日文化內(nei) 涵和價(jia) 值會(hui) 徹底改變。傳(chuan) 統節日不斷融入生活,就能獲得生生不息的力量。

  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潮流。文化發展自有其規律,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最近幾年的端午節,內(nei) 涵豐(feng) 富的具有端午文化特色的線上科普、文藝演出、民間遊戲、特色旅遊等活動接地氣、有人氣,讓人們(men) 得到文化的滋養(yang) 。再如,“雲(yun) 觀展”、沉浸式體(ti) 驗等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也讓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獲得強勁動能,開啟無限空間。以文化創意、數字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節日文化,發展好多種文化業(ye) 態,有助於(yu) 提升大眾(zhong) 參與(yu) 度,增強審美韻味,提升美育素養(yang) ,也有利於(yu) 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們(men) 的節日文化,總在傳(chuan) 承發展中別開生麵。除夕守夜的年俗,從(cong) 圍爐夜話到一起看春晚,再到邊看春晚邊曬年夜飯,形式越來越豐(feng) 富;端午節不少地方推出讀詩、賽詩活動,詩意過節過出清新感。從(cong) 更廣視角看,中華文明的浩蕩長河,既有深沉厚重的曆史積澱,也有大浪淘沙的實踐再造,還有奔騰澎湃的創新匯流。因為(wei) 堅守正道,所以敢於(yu) 推陳出新、海納百川;因為(wei) 主動求變,所以時代氣息更濃、生機活力更足。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傳(chuan) 統節日具有重要作用。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傳(chuan) 統節日文化定會(hui) 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我們(men) 也必能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王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