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融入紅色資源 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

發布時間:2023-06-27 15: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課”建設為(wei) 抓手,持續推動思政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充分挖掘和運用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是“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要求,也是推動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有效結合、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效果、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的重要路徑。

  紅色資源蘊涵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凝聚著跨越時空、曆久彌新的文化財富,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資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紅色資源的融入,能夠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ei) 容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紅色資源包括革命遺物和遺址等物質資源、革命傳(chuan) 統和文化等精神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紅色基因、紅色傳(chuan) 統和紅色使命。要準確把握紅色資源融入新時代“大思政課”的豐(feng) 富內(nei) 容,充分挖掘、運用好有形的物質資源和無形的精神財富。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dang) 史館、烈士陵園等具有重大意義(yi) 的紅色曆史紀念場所,直觀地展現了革命先輩的艱苦奮鬥曆程,為(wei) “大思政課”強化實踐育人提供了豐(feng) 富的現實載體(ti) 。善用社會(hui) 大課堂,利用革命曆史文化遺產(chan) 開展多樣化的思政課教學,讓青年學生感悟黨(dang) 一路走過的艱難曆程,通過課堂學習(xi) 與(yu) 課外活動的相互協調、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相得益彰,增強紅色資源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形成紅色資源教育人、熏陶人、激勵人的良好局麵。

  一是依托社會(hui) 課堂,推進實踐教育。構建紅色實踐教學工作體(ti) 係,由學校黨(dang) 委統一領導,相關(guan) 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專(zhuan) 任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或班主任共同參與(yu) ,並科學設計思政課紅色實踐教學大綱。學校主動對接博物館、紀念館等實踐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支持成立紅色文化社團、舉(ju) 辦校園紅色研討會(hui) ,以重大紀念日和曆史事件為(wei) 契機,開展話劇表演、課堂辯論、案例分析等紅色文體(ti) 活動。

  二是搭建網絡平台,創新資源利用。推進全國思政課教研係統和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設使用,以數字化技術縱深挖掘、橫向關(guan) 聯紅色資源蘊含的豐(feng) 富思政資源,建設紅色資源教學案例庫、專(zhuan) 題素材庫、在線示範課程庫等。拓寬網絡教育宣傳(chuan) 平台,支持思政課教師參加主流媒體(ti) 的紅色時政節目,綜合運用多種網絡傳(chuan) 播媒介,在學生喜聞樂(le) 見的平台和場景推送紅色知識;加強與(yu) 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革命紀念館等聯動,組織開展“雲(yun) 端同上思政課”等活動。

  三是提升教師素質,強化隊伍建設。鼓勵專(zhuan) 任教師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聘請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擔任兼職思政課教師,邀請革命老兵、英雄模範和紅色基地講解員等參與(yu) 思政課合作教學。搭建研究隊伍平台,組建研究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的課題組和教研室,加強對紅色資源教育教學價(jia) 值的深度挖掘,推廣優(you) 秀研究案例。通過集中培訓、實地研學等方式,讓思政課教師首先做到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深厚,提升融入紅色資源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是拓展工作格局,完善工作機製。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鼓勵高校與(yu) 中小學圍繞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開展師資培育、教研交流、集體(ti) 備課等常態化合作;小學階段側(ce) 重紅色曆史文化啟蒙,初中階段側(ce) 重革命感性體(ti) 驗和曆史知識學習(xi) 相結合,高中階段側(ce) 重紅色實踐體(ti) 會(hui) 和理論學習(xi) 相結合,大學階段側(ce) 重實現學理認知到信念生成的轉化,研究生階段側(ce) 重對紅色資源的宣傳(chuan) 闡釋和研究探索。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舒歌群為(wei) 2023屆畢業(ye) 生上畢業(ye) 思政課,勉勵學生堅定科技強國信心、傳(chuan) 承紅色科大精神、接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鼓舞畢業(ye) 生積極投身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於(yu) 1958年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黨(dang) 親(qin) 手創辦的紅色大學,是為(wei) “兩(liang) 彈一星”事業(ye) 而建立的大學。學校秉持“紅專(zhuan) 並進、理實交融”的校訓,堅守“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初心,充分挖掘校史和傳(chuan) 統中的紅色資源,繼承和發揚抗大精神、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和老一輩科學家精神,通過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中堅定報國信念、在賡續紅色血脈中汲取創新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