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時評】當傳統文化與數字文明相遇

發布時間:2023-06-27 16:31: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山東(dong) 曲阜舉(ju) 行。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國際組織成立後舉(ju) 辦的首次專(zhuan) 題性活動,對話以“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wei) 主題。

  當今世界,數字技術正全麵融入人類社會(hui) 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人工智能已然成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ge) 重要標誌。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與(yu) 日俱增,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yu) 挑戰也成為(wei) 天平的兩(liang) 端。對於(yu) 為(wei) 何選擇在孔子誕生地、儒家思想發源地舉(ju) 辦數字文明對話,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選在尼山開展對話,體(ti) 現了傳(chuan) 統文明的智慧與(yu) 數字時代新知的碰撞交流。此次對話就是要探索人工智能將以何種形式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推動各方在數字時代更好地挖掘曆史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wei)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開辟新道路,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事業(ye) 發展進步。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數字文明相遇,在尼山將獲得更為(wei) 直觀的體(ti) 現。“禮”有了形象,“樂(le) ”有了聲音,居延漢簡、敦煌遺書(shu) 可以數字巡遊,阿房宮、未央殿可以“雲(yun) 端漫步”,我們(men) 有了一個(ge) 全新的角度審視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文化的數字化敘事過程,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的再創造與(yu) 再闡釋的過程。傳(chuan) 統文化依托數字技術,在內(nei) 容互嵌基礎上創新轉化為(wei) 符合人們(men) 文化體(ti) 驗需要的新模式,不僅(jin) 連接過去與(yu) 現在,也將在未來展現出更強大的感染力與(yu) 魅力。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數字文明相遇,不僅(jin) 體(ti) 現在文化層麵,也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從(cong) 中國式現代化的另一麵來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以信息技術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為(wei)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發展動能。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有力支撐。不久前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就為(wei) 我們(men) 勾勒出一個(ge) 數字中國建設全麵推進的大致輪廓。

  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加強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約定尼山時刻,共赴文明之約,以數字技術助力文化傳(chuan) 承、社會(hui) 治理與(yu) 國際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以文明對話構建互鑒包容的美好世界,我們(men) 共迎挑戰、共享未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