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百名記者走進絳州古城:遊古城、賞非遺、品美食

發布時間:2023-06-27 16:32: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6月19日至20日,“百名記者走進絳州古城”活動在千年古城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舉(ju) 辦。來自中央駐晉、中央駐陝、中央駐豫以及晉陝豫省、市、縣等主流媒體(ti) 記者走進新絳遊古城、賞非遺、品美食,感受當地厚重的文化底蘊。

  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新絳縣,曆史悠久,文物資源豐(feng) 富。新絳,古稱絳州,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素有“七十二行城”“水旱碼頭”的美譽,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澄泥硯之都、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

  “絳州古城在曆史文化、文物古建、特色美食、民間演藝、傳(chuan) 統非遺等方麵都有獨特之處,可以說是文旅資源活化利用的一塊‘新大陸’,擁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新絳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吳宏偉(wei) 說,絳州古城靜靜地等了大家1400多年,希望大家真正地了解她、讀懂她、愛上她。

  推介會(hui) 上,絳州古城精品旅遊三條線路發布,即絳州古城曆史文化體(ti) 驗遊;新絳縣萬(wan) 安鎮萬(wan) 畝(mu) 油桃采摘遊;絳州古城非遺文化精品研學體(ti) 驗遊。

  6月20日,萬(wan) 安油桃電商節在該縣萬(wan) 安鎮舉(ju) 行,讓當地萬(wan) 畝(mu) 油桃搭上網絡銷售的快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據悉,萬(wan) 安鎮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連片優(you) 質油桃生產(chan) 基地,自1994年開始種植油桃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油桃種植麵積已達3.6萬(wan) 畝(mu) ,占全鎮耕地麵積的70%,素有“油桃之鄉(xiang) ”之稱。

  “萬(wan) 安鎮在26個(ge) 油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0餘(yu) 名桃農(nong) ‘經紀人’的帶領下,每年銷售油桃10萬(wan) 餘(yu) 噸,年產(chan) 值超3.6億(yi) 元。萬(wan) 安油桃不僅(jin) 被銷售到全國各地,還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及東(dong) 南亞(ya) 等地。”萬(wan) 安縣副鎮長張夏燕說。

  當日,百名記者還走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絳州三樓(鍾樓、樂(le) 樓、鼓樓)。三樓並峙,呈“鼎”形排列,鍾樓在南、樂(le) 樓在東(dong) 、鼓樓偏北。鍾樓始建於(yu) 北宋,鼓樓和樂(le) 樓現存木結構均為(wei) 明代遺構。

  新絳縣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高飛娟介紹,該縣範圍內(nei) 擁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72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厚重曆史積澱和眾(zhong) 多文物遺存,是新絳縣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如今,當地整合資源,挖掘州府衙署文化內(nei) 涵,打造了由絳州大堂、絳州三樓、絳守居園池等組成的絳州署景區。

  絳州五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wei) 當地開展研學旅遊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該縣已聘請專(zhuan) 家團隊精心設計了多條研學線路和多套研學課程。

  絳州澄泥硯文化產(chan) 業(ye) 園研學基地作為(wei) 絳州古城非遺文化精品研學體(ti) 驗遊的重要一站,不僅(jin) 可以體(ti) 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絳州澄泥硯製作技藝”,還能欣賞到新中式的園林建築。

  近年來,新絳縣強力推進絳州古城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考察調研學習(xi) 、對接一流專(zhuan) 家團隊、優(you) 化提升古城規劃、完善基礎設施,穩步實施總投資13億(yi) 的15個(ge) 重點項目,“一河穿城過,一軸連古今,兩(liang) 城同輝映;文旅相融合,產(chan) 城互促動,宜業(ye) 更宜居”的美麗(li) 畫卷正徐徐展開。(麻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