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組織強起來 發展動力足(深度關注·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3-07-11 16:1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考察時指出,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深入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

  遼寧省拿出硬招實招,發揮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聯係服務群眾(zhong) 優(you) 勢,激發農(nong) 村改革活力,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增強集體(ti) 經濟實力。目前,全省基本消除集體(ti) 經濟“空殼村”,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

  近日,記者赴遼寧省進行了采訪。

  “村委會(hui) 兩(liang) 間房,裏麵空空如也。村民院落破舊,道路坑坑窪窪……”來劉家窩堡村的第一印象,宋楠楠至今難忘。

  宋楠楠是沈陽市人社局派駐康平縣二牛所口鎮劉家窩堡村的第一書(shu) 記。如今的劉家窩堡村可是大變樣了,村部幹淨整潔,直播間熱火朝天,“兒(er) 童驛站”裏留守兒(er) 童認真聽課,“古稀老人照料站”內(nei) 老人們(men) 歡聲笑語,還成立了種植、養(yang) 殖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關(guan) 鍵是村裏有了產(chan) 業(ye) ,集體(ti) 有了收入,黨(dang) 組織有了力量。”宋楠楠說,這幾年,村黨(dang) 支部帶領村民做起了農(nong) 產(chan) 品直播。一台電腦,一根網線,農(nong) 產(chan) 品暢行天下,全年電商銷售額達100萬(wan) 元。村民腰包鼓了,人均收入翻倍了,村集體(ti) 有錢了,村裏各項事業(ye) 也辦起來了。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重要保障。遼寧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基層黨(dang) 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通過選優(you) 配強幹部、聯合協同發展、強化引領扶持等綜合施策,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強筋壯骨,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頭活水。

  選優(you) 配強頭雁,激勵擔當作為(wei)

  巨幅“稻田畫”在大地上描繪出斑斕畫卷,孩子們(men) 在田間花叢(cong) 嬉戲……這裏是沈陽市沈北新區興(xing) 隆台街道大孤柳村,有源遠流長的錫伯文化,有火爆全網的“稻夢空間”。

  在大孤柳村,兩(liang) 位書(shu) 記配合默契,一起為(wei) 村子發展做謀劃、把方向。一位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愛忠,他是地道的錫伯族農(nong) 民,也是“稻夢空間”企業(ye) 創始人。

  “我的企業(ye) 是從(cong) 村子裏長出來的,自然要讓村子富起來。”2021年,作為(wei) “能人”的張愛忠接受組織安排,擔任大孤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怎麽(me) 富起來?張愛忠想了不少辦法。自然村單家村1/3的房屋閑置,如何盤活?村集體(ti) 合作社租賃農(nong) 民宅基地,再以合作社名義(yi) 與(yu) 企業(ye) 合作,發展文旅項目,民宿、餐廳、油畫館、漫畫館、村史館……這個(ge) 項目投入資金近1000萬(wan) 元,每年接待遊客50萬(wan) 人,帶動村集體(ti) 增收10萬(wan) 餘(yu) 元。

  還有一位是駐村第一書(shu) 記薑奇。薑奇愛和村民嘮家常,“嘮著嘮著就知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所思所想”。聽說村民愁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薑奇就琢磨在短視頻平台直播帶貨,自己當起了主播,閑暇時還當起送貨小哥。這幾年,他幫助村民賣出葡萄1.6萬(wan) 餘(yu) 斤,地瓜7萬(wan) 餘(yu) 斤,大米10萬(wan) 餘(yu) 斤。

  “選好帶頭人事半功倍。”沈陽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一個(ge) 重要任務,就是選優(you) 配強村兩(liang) 委班子,把致富帶富能力強、敢闖敢拚的幹部選出來;同時對駐村第一書(shu) 記進行全員培訓,實行派出單位與(yu) 幫扶村責任捆綁,積極幫助協調政策、資金和項目,幫助他們(men) 更好履職。

  在遼寧各地,“頭雁工程”都在紮實推進。撫順市已連續20年實施以“把致富能手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把黨(dang) 員培養(yang) 成致富能手,把黨(dang) 員致富能手培養(yang) 成村組幹部”為(wei) 基礎內(nei) 容的“三向培養(yang) ”工程。2018年,“三向培養(yang) ”工程升級換代,新增了培養(yang) 成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或產(chan) 業(ye) 帶頭人的中級培養(yang) 目標,以及培養(yang) 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軍(jun) 人物的高級培養(yang) 目標。鐵嶺市開展“富民強村頭雁領航”行動,優(you) 選帶富本領強、有情懷、有本事、有業(ye) 績、有認同、有活力的“一強五有”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並組建市縣兩(liang) 級“頭雁聯盟”,形成“雁陣效應”。

  組織“考什麽(me) 、怎麽(me) 考”,直接關(guan) 係幹部“幹什麽(me) 、怎麽(me) 幹”,遼寧注重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扶持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納入各級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必考項目,作為(wei) 市縣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抓基層黨(dang) 建述職評議考核的必述內(nei) 容,推動各級黨(dang) 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擺上工作議程、緊緊抓在手上。

  聯合協同發展,結對共同致富

  “聯合黨(dang) 委真管用!把菜農(nong) 果農(nong) 聯合起來,既找銷路,又找專(zhuan) 家指導。最直觀的,就是收入翻倍了!”開原市慶雲(yun) 堡鎮的合作社成員張建發說。張建發說的“聯合黨(dang) 委”,指的是慶雲(yun) 堡鎮果蔬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

  2021年,鐵嶺市出台《關(guan) 於(yu) 建設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的指導意見》,按照地緣相近、鄉(xiang) 俗相通、產(chan) 業(ye) 相連、資源互補的原則,將黨(dang) 建力量紮實、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產(chan) 業(ye) 帶動能力強的村作為(wei) 組建中心,吸納周鄰產(chan) 業(ye) 相同或相近的村組建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

  聯合黨(dang) 委,關(guan) 鍵在於(yu) “聯合”。慶雲(yun) 堡鎮果蔬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 將村班子帶動能力強、集體(ti) 經濟發展好的老虎頭村作為(wei) 組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7個(ge) 村和兩(liang) 家合作社,由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明兼任聯合黨(dang) 委書(shu) 記。

  “聯”出了好效果,解決(jue) 的都是以前單打獨鬥難以解決(jue) 的問題。麵對種植技術差的問題,請吉林省農(nong) 科院的專(zhuan) 家來當顧問;麵對疫情期間草莓和蔬菜出現的滯銷問題,聯係當地大型商超、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合作……“把方向、落決(jue) 策、抓協調、強服務,黨(dang) 組織是來搭台的,也是來解決(jue) 問題的。”王明說。

  走進大山深處的撫順市撫順縣後安鎮鄭家村,圓柱狀的菌袋整齊地擺放在田間,肥嘟嘟的黑木耳從(cong) 菌袋四周的小孔探出頭來,農(nong) 戶們(men) 穿梭其間采摘、分揀、晾曬,忙碌而有序。

  “今年我們(men) 又擺放了100萬(wan) 段木耳,占地100畝(mu) 。”一見麵,後安鎮食用菌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侯清林就打開了話匣子。和木耳打了10多年交道的他,已經培養(yang) 了技術型生產(chan) 人員30多人,小木耳圓了他致富夢,更實現了強村富民的目標。

  “我是侯書(shu) 記的結對戶,他借給我啟動資金,幫我建設發菌室,平時遇到問題隨時能問,種木耳我心裏踏實。”村民徐國防看著長勢喜人的木耳,喜上眉梢。

  結對,指的是以黨(dang) 員致富骨幹為(wei) 主體(ti) ,組建黨(dang) 群共富責任區,結對幫帶群眾(zhong) 發展產(chan) 業(ye) 、增加收入。黨(dang) 群共富責任區一般由3—5名黨(dang) 員致富骨幹和若幹群眾(zhong) 組成,由1名黨(dang) 員致富骨幹擔任責任區負責人。

  如果說聯合黨(dang) 委是把黨(dang) 組織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的話,黨(dang) 群共富責任區就是把黨(dang) 員聚在責任區上。近年來,撫順市依托網格、黨(dang) 小組和村內(nei) 產(chan) 業(ye) 規劃,劃分黨(dang) 群共富責任區1676個(ge) ,參與(yu) 黨(dang) 員致富骨幹5474人,引導鼓勵全市5323名新時代“三向培養(yang) ”對象和555名駐村幹部積極參與(yu) ,組建了雷鋒黨(dang) 員帶富隊609支,累計幫助4000餘(yu) 人解決(jue) 了種植養(yang) 殖技術、春耕備耕、購買(mai) 農(nong) 資等問題。

  成立聯合黨(dang) 委、劃分黨(dang) 群共富責任區,是遼寧省開展“黨(dang) 群共同致富”活動的積極探索,目的是通過培育壯大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同時建立健全集體(ti) 與(yu) 農(nong) 戶、農(nong) 事企業(ye) 等經營主體(ti) 之間多種形式的利益紐帶,推動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

  真金白銀扶持,確保規範運行

  走進沈陽市康平縣東(dong) 升村龍旭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聯社,院子裏整齊停放著20多輛拖拉機、旋轉犁、聯合收割機等農(nong) 機,雜糧加工生產(chan) 機發出震耳轟鳴,務工村民忙個(ge) 不停。翻開東(dong) 升村的村集體(ti) 經濟賬單,“2022年村集體(ti) 年收入超過110萬(wan) 元,村集體(ti) 賬上餘(yu) 額達300萬(wan) 元。”

  可就在2016年以前,村裏的固定資產(chan) 就隻有村部和廣場。“變化如此大,離不開最初那200萬(wan) 元。”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龍說。

  2016年,東(dong) 升村作為(wei) 遼寧省扶持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試點村,獲得了200萬(wan) 元獎補資金。

  “這麽(me) 珍貴的補助,必須用在刀刃上。”趙龍暗下決(jue) 心。很快,東(dong) 升村成立了康平縣龍旭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聯社,一步步走出一條規模化、集約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之路。

  “生產(chan) 工具很重要。”合作聯社經過調研,決(jue) 定把資金用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上,買(mai) 農(nong) 機!“經過這些年發展,我們(men) 從(cong) 土地深鬆、免耕播種,到無人機防治病蟲害、機械化收割等環節,都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極大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還能為(wei) 外村提供服務實現增收。”趙龍說。

  一些村集體(ti) 有思路、有想法,但苦於(yu) 沒有第一筆資金,“巧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

  6月,鐵嶺市昌圖縣金家鎮黃酒館村的綠色生態養(yang) 殖合作社裏,一頭頭膘肥體(ti) 壯的肉牛或站或臥,悠閑地曬著太陽。

  “養(yang) 牛還是要點投入的,輕易不敢下決(jue) 心。”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海民回憶起幾年前的決(jue) 定,“扶持資金給了我很大信心。”

  2018年,黃酒館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以“村社合一”模式創辦了養(yang) 殖合作社,整合扶持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獎補資金200萬(wan) 元,村黨(dang) 員幹部帶頭入股資金200萬(wan) 元,農(nong) 民入股資金160萬(wan) 元,開始發展肉牛產(chan) 業(ye) 。

  如今,黃酒館村班子強了、債(zhai) 務沒了,存款達200多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達70萬(wan) 元,農(nong) 民年人均純收入3萬(wan) 多元。

  2016年至2018年,遼寧省每年確定200個(ge) 試點村,每村投入扶持資金200萬(wan) 元發展集體(ti) 經濟。由於(yu) 試點效果突出,2019年,遼寧省開展“集體(ti) 經濟千村示範”建設,每年在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基礎上,省本級拿出3億(yi) 元,擇優(you) 扶持約1000個(ge) 村發展集體(ti) 經濟,每村補助資金總額不低於(yu) 50萬(wan) 元。2021年起,又將財政扶持村補助標準提高到不低於(yu) 100萬(wan) 元,示範推動各地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近年來,遼寧省累計投入24.35億(yi) 元,共扶持村發展集體(ti) 經濟項目3620個(ge) 。

  “扶持資金要發揮示範作用,要用好,也要管好。”省委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省級層麵對扶持項目推進落實情況實行動態監督和檔案化管理,每年對2019年以來全省集體(ti) 經濟扶持項目過一次“篩子”,重點看資金是否撥付到位、項目建成是否實施驗收、項目是否納入“三資”管理等情況,“發現問題絕不含糊,逐一列出清單,製定整改措施,確保集體(ti) 經濟項目規範運行,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