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Citywalk為何讓人向往

發布時間:2023-07-14 16:21: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鍾的

  選擇一條線路,進行一場沉浸式、慢節拍的Citywalk(城市漫步),日益成為(wei) 年輕人的旅行新方式。Citywalk的參與(yu) 者可能是遠道而來的遊客,也可能是利用周末時間深度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土著,也可能是介於(yu) 兩(liang) 者之間、客居於(yu) 此的大學生、白領青年、創業(ye) 者……通過參加Citywalk,旅行者得以深度了解城市的曆史文化和地理風格,與(yu) 城市產(chan) 生深度聯結,感受熱氣騰騰的真實市井生活。

  其實,Citywalk並非旅行領域的新概念。在被稱為(wei) 自助旅行者“聖經”的《孤獨星球》係列旅行指南裏,但凡是介紹城市旅行的章節,都少不了一條精心設計的Citywalk路線。作為(wei) 《孤獨星球》的忠實粉絲(si) ,這也是我出門旅行時攜帶它的重要因素。背包裏存放一張Citywalk路線圖,仿佛掌握了一把打開城市隱秘之門的鑰匙,那些街頭巷尾的曆史印跡也因此變得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盡管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當下,通過導航軟件查找目的地所在位置、規劃最優(you) 線路已經十分便捷,但明白“怎麽(me) 去”並不等於(yu) 知道“去哪兒(er) ”。相比大眾(zhong) 景點推介,Citywalk的路線設計別具匠心,往往給遊客帶來意外之喜。區別於(yu) “特種兵式旅行”,Citywalk的節奏更加從(cong) 容。更重要的是,Citywalk通過把小眾(zhong) 目的地串在一起,給遊客帶來或溫暖,或感動,或震撼的文化體(ti) 驗。

  當旅行者學會(hui) 用腳步丈量自己站立的地方,城市的地理肌理和文化脈絡也更加清晰地浮現。比如,在山城重慶,如果不親(qin) 自在城市裏走一走,僅(jin) 僅(jin) 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遊客就無法充分感受“8D”城市的獨特地理魅力;在福建泉州,巷子裏不起眼的古宅、古廟、古塔,可能曆經千年歲月洗刷,隻有Citywalk才能把它們(men) 隱藏的“知識點”挖掘出來;不管是北京的胡同區,還是上海的“梧桐區”,Citywalk都讓人看到了大都市裏的“小風景”。

  Citywalk旅行方式走紅,說明更多人摒棄浮光掠影的打卡式旅行,追求融入個(ge) 人思考和審美取向的深度遊、主題遊。如果旅行的腳步僅(jin) 僅(jin) 停留於(yu) 眾(zhong) 所周知的知名景區,盡管也能達到“不虛此行”的效果,但有時難免顯得單調和重複。Citywalk允許旅行者聆聽城市的脈搏和呼吸,觸碰城市最深層的有趣靈魂。

  我從(cong) 來不擔心Citywalk會(hui) 成為(wei) 一股風,這是因為(wei) 在當下這股潮流形成之前,這種旅行方式早已被無數旅行愛好者用足跡反複實踐。令人擔憂的是,當流行商業(ye) 文化將Citywalk理解為(wei) 有利可圖的符號,這個(ge) 經典概念也可能被誤用、被誤傷(shang) 。如果缺乏對城市文化地理的深層次了解,隻在路線上作生硬植入,就可能讓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而歸。

  哪怕你最近沒有出門旅行,隻要留意一下身邊,不難發現“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XX”“我在XX等你”的路標。這些句式本來稱得上“金句”,甚至在原創者眼裏不乏真摯情感的流露,可如今正因為(wei) 滿大街的爛俗屢屢被遊客和市民吐槽。Citywalk麵臨(lin) 的挑戰也是如此,要避免Citywalk成為(wei) 廉價(jia) 複製的產(chan) 品,必須將思想和溫度貫穿線路設計的始終。

  Citywalk不能隻有City(城)而無Walk(行走),但隻有Walk而無City的Citywalk,在我眼裏也是不成立的。盡管在Citywalk的實踐中,有人追求走完全程的儀(yi) 式感,有的偏愛隨性所至的自由感,但真正的Citywalk都不隻是追求簡簡單單地到達,也不是漫無目的地散步,而在探索城市的過程中,融入每個(ge) 參與(yu) 者基於(yu) 自身閱曆、愛好、價(jia) 值觀的思考。

  Citywalk被更多人認同和向往,也給文旅行業(ye) 的升級換代創造契機。今年暑期,景區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場景再次回歸,很多人對出門旅行感到“又愛又恨”,傳(chuan) 統的旅行組織方式和經營模式麵臨(lin) 衝(chong) 擊。設計和推薦值得一去的Citywalk路線,為(wei) 那些不願意“隨大溜”的旅行者提供便利,讓更多遊客從(cong) 排隊等待、人潮擁擠、交通堵塞等傳(chuan) 統旅遊體(ti) 驗中解放出來,不僅(jin) 能讓文旅行業(ye) 受益,也能讓城市發展建設受益。(王鍾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