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評析】深耕傳統成就優秀國風動畫

發布時間:2023-07-14 16:1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呂珍珍(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近日,國產(chan)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正式公映,兩(liang) 天即收獲兩(liang) 億(yi) 元票房,成為(wei) 暑期檔電影的又一爆款。這部電影敘述了唐代詩人高適與(yu) 李白幾十年間的交往和情誼,融匯著對個(ge) 人命運起伏與(yu) 家國興(xing) 衰的感慨。唐詩的神韻和時代的風貌也在一幀幀精美絕倫(lun) 的畫麵中得以展現,令觀眾(zhong) 耳目一新。

  其實,《長安三萬(wan) 裏》的熱映並不意外,它是講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動畫電影在題材選擇、審美觀念、藝術手段等多方麵長足進步的表現,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尋根之旅向曆史更深處延伸的彰顯。

  當下的傳(chuan) 統文化動畫電影,越來越注重對題材領域的擴展和對文化內(nei) 涵的深耕。近年來,動畫電影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取材多集中在神話和傳(chuan) 說領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堪稱現象級的電影皆是如此。這些神話傳(chuan) 說多具有奇幻色彩,故事曲折動人,自然成為(wei) 動畫電影爭(zheng) 相選擇的熱門IP。《長安三萬(wan) 裏》則將目光投向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另一領域——詩歌,描繪詩歌背後的詩人和他們(men) 的人生、他們(men) 所處的國家和時代。係列動畫短片《中國唱詩班》以《元日》《相思》等膾炙人口的古詩詞為(wei) 引子,介紹曆史名人的生活與(yu) 情感。這類動畫電影或短片的出現,標誌著國產(chan) 動畫的題材來源從(cong) 作為(wei) 通俗文學、敘事文學的神話傳(chuan) 說,轉向了作為(wei) 嚴(yan) 肅文學、抒情文學的詩歌,表現對象由虛構的想象世界轉向了更加接近現實的曆史與(yu) 人生。在經典神話傳(chuan) 說IP被反複利用甚至些許引起審美疲勞的當下,題材領域的開疆拓土,既是一種藝術上的創新,也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深化。

  《長安三萬(wan) 裏》選取唐詩這一融入中華文化基因的藝術,帶領觀眾(zhong) 回到千年前的詩歌創作現場,見證詩句的誕生過程,並借助詩人的際遇,體(ti) 驗詩歌中的複雜情感,獲得新的生命體(ti) 驗。《莫高霞光》截取玄奘穿越莫賀延磧八百裏沙海的艱難經曆,講述玄奘西去印度求取真經的故事,複原西遊故事背後鮮為(wei) 人知的真實曆史。《夏蟲國》從(cong) 莊子筆下的“夏蟲不可以語於(yu) 冰”出發,演繹夏蟲國三個(ge) 人尋找冰的故事,揭示認知的局限性要靠自己去打破的道理,既與(yu) 莊子思想一脈相承,又體(ti) 現了新意。

  對中華傳(chuan) 統美學精神的著意呈現,也是近年來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一個(ge) 顯著傾(qing) 向。中國藝術精神重神韻而輕形似,重抒情而輕敘事,重表現而輕再現,推崇情景交融、含蓄蘊藉的藝術境界。《長安三萬(wan) 裏》在用三維動畫逼真再現詩人的日常生活和物質世界之外,大量采用水墨動畫,寫(xie) 意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情感,傳(chuan) 達詩歌的意境。係列動畫短片《中國唱詩班》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傳(chuan) 統藝術重暗示、重想象的審美特征:影片《遊子吟》以梅蘭(lan) 竹菊四君子作為(wei) 清代考據大家王鳴盛活動的背景,巧妙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和精神追求。

  不難看出,從(cong) 題材領域、形式表達到美學追求,國風動畫電影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呈現日益自覺、全麵、深入。這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深厚內(nei) 蘊和恒久生命力的證明,也是當代文藝工作者文化自信力的彰顯。取今複古,別立新宗,國風動畫電影一定會(hui) 出現更多佳作。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3日 0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