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飛在捍衛國家利益的最前沿——記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三大隊
2023年1月18日,春節將至。習(xi) 主席以視頻方式檢查部隊戰備工作,致以新春祝福。在詢問正在進行戰鬥值班的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值班分隊日常防空戰備工作情況時,要求他們(men) 枕戈待旦,節日期間更要提高警惕,維護好我國空防安全。
領袖關(guan) 懷溫暖兵心,殷殷囑托催人奮進。該旅官兵深受鼓舞,紛紛表示一定要把習(xi) 主席的深切關(guan) 懷轉化為(wei) 強軍(jun) 動力,不負重托、牢記使命,堅決(jue) 完成黨(dang) 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任務,用奮飛航跡書(shu) 寫(xie) 忠誠擔當。
該旅前身是人民空軍(jun) 最早成立的殲擊機部隊,先後兩(liang) 次入朝作戰,在抗美援朝戰場擊落擊傷(shang) 敵機58架,戰功赫赫,湧現出趙寶桐、劉玉堤、範萬(wan) 章、楊振玉等4名戰鬥英雄。趙寶桐所帶領的飛行三大隊七中隊擊落擊傷(shang) 敵機17架,1952年被東(dong) 北軍(jun) 區空軍(jun) 授予“英雄中隊”榮譽稱號。
進入新時代,作為(wei) 空軍(jun) 首支整建製列裝國產(chan) 某新型戰機的作戰部隊,他們(men) 大力弘揚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持續砥礪“兩(liang) 不怕”戰鬥精神,警巡東(dong) 海、前出宮古、飛越大洋,始終奮飛在捍衛國家利益的最前沿,用不斷拓展的戰鬥航跡續寫(xie) 新輝煌。
敢戰強敵
戰鬥英雄趙寶桐是抗美援朝空戰中的傳(chuan) 奇人物,他駕駛米格-15戰鬥機與(yu) 不可一世的美軍(jun) 展開殊死搏鬥,擊落美機7架、擊傷(shang) 兩(liang) 架,創造了誌願軍(jun) 飛行員個(ge) 人戰績最高紀錄,成為(wei) “空戰之王”。如今,中國航空博物館裏,趙寶桐駕駛過的米格-15原型機昂首陳列,機身噴塗的9顆紅星,穿越時空閃耀著製勝的光芒。
一群飛行時間僅(jin) 有幾十小時,年齡不過20多歲的年輕飛行員,為(wei) 什麽(me) 敢於(yu) 在異國他鄉(xiang) 不畏生死、不懼強敵,能夠打敗參加過二戰的美軍(jun) 飛行員?在該旅軍(jun) 史長廊赭紅色的牆麵上,鐫刻著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敵人技術高,我們(men) 覺悟高。”
置身軍(jun) 史長廊前,一張名為(wei) 《凱旋》的老照片備受矚目。照片中,趙寶桐頭戴裝具,正以雙手模擬敵我雙機,激動地向戰友演示空戰殲敵經過……
時間追溯到73年前的1950年,美帝國主義(yi) 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組建剛滿1年的該旅前身航空兵某團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wei) 大號召,奉命入朝作戰。1951年11月4日那天,敵機6批128架進犯清川江,我22架米格-15立即升空迎戰。“注意,前麵有敵機!”耳機傳(chuan) 來了大隊長牟敦康的聲音,隻見大約6公裏外有10餘(yu) 架美F-84“佩刀”戰鬥機。飛行員趙寶桐求戰心切,率先衝(chong) 向敵機群,但由於(yu) 衝(chong) 得太猛,一下子陷入了敵機的包圍圈。
危險存在的同時,也是殲敵最好的機會(hui) 。趙寶桐心裏隻有一個(ge) 念頭:要快!當他看到4架敵機正在左轉彎,露出一個(ge) 空當,立刻加速衝(chong) 了過去,順勢咬住一架敵機緊追不放。敵機左轉、他也左轉,雙方在4000米高空展開追逐戰,趙寶桐抓住戰機、先敵開炮,3炮齊發,一劍封喉。
另有1架敵機見勢不妙慌忙逃竄,“想逃,沒那麽(me) 容易!”趙寶桐立刻推滿油門追了上去,500米、400米、300米……他穩穩地將敵機鎖定。“咚!咚!咚!”炮彈正中敵機機翼,敵機冒著濃煙向地麵栽去。首次空戰,趙寶桐就取得了2∶0的驕人戰績,首開航空兵某師擊落敵機紀錄。抗美援朝戰場上,趙寶桐共擊落擊傷(shang) 敵機9架,位列空軍(jun) 第一。
英雄的基因代代相傳(chuan) ,一茬茬兒(er) “英雄中隊”飛行員堅持任務推進到哪裏,戰旗就插到哪裏。曆史上他們(men) 經曆過多次調整轉隸,都是一聲令下,背起行囊就出發。該旅組建當年,由於(yu) 機場改建,他們(men) 先後輾轉多個(ge) 機場駐訓,大家都堅決(jue) 服從(cong) 組織安排,沒有一人掉隊。
談及輾轉多地的戰鬥經曆,飛行員張誌遠感觸頗深:“作為(wei) 守著精神富礦的英雄部隊,絕不能把英雄魂守丟(diu) 了。我們(men) 要沿著英雄的航跡,到最前沿、最一線去戰鬥!”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該旅5架國產(chan) 某新型戰機氣勢恢宏飛過天安門上空,“英雄中隊”戰旗滿載榮光通過天安門廣場,光榮接受黨(dang) 中央、習(xi) 主席和全國人民檢閱,成為(wei) 全場唯一一支空中、地麵同時受閱的部隊。讓他們(men) 更為(wei) 自豪的是,一個(ge) 多月後,在慶祝空軍(jun) 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中,作為(wei) 空軍(jun) 先進單位代表,該大隊官兵受到了習(xi) 主席親(qin) 切接見。
聞戰則喜
“英雄中隊”戰鬥英雄範萬(wan) 章,有一個(ge) 耳熟能詳的稱號——孤膽雄鷹。從(cong) 陸軍(jun) 脫穎而出的他,把刺刀見紅的拚命精神帶到空中並發揚光大。
1952年8月8日,朝鮮上空一場激烈的空戰結束後,我方戰機編隊返航。這時,敵機突然從(cong) 雲(yun) 中竄出,偷偷“咬上”了編隊。範萬(wan) 章發現敵情後,與(yu) 戰友插入敵陣。他冒著彈雨,很快就把打頭的敵機擊落。同時,範萬(wan) 章的處境也很危險,他的飛機也被擊中了。這時,他完全可以把敵機甩掉,迅速讓自己脫險。但範萬(wan) 章沒有這樣做,因為(wei) 他知道,隻有擋住這群敵機,才能保證機群安全著陸……
這時,敵人的炮火愈來愈猛烈,範萬(wan) 章的戰機又負了重傷(shang) 。在用力拉動操縱杆後,他發現戰機已經基本失去控製。
“01,我是08。我不行了!”指揮員聽到了範萬(wan) 章的報告。
“跳傘(san) !快跳傘(san) !”指揮員通過話筒大聲喊道。
地麵的戰友沒有想到,範萬(wan) 章作出了人生中最後一個(ge) 決(jue) 定:油門加到最大,駕著燃起熊熊烈火的戰鷹,徑直向敵人機群猛衝(chong) 了過去……
為(wei) 了掩護戰友安全返航,範萬(wan) 章壯烈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全大隊的安全。誌願軍(jun) 為(wei) 範萬(wan) 章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融入戰訓任務召開思想交流會(hui) 是該大隊堅持多年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他們(men) 大講抗美援朝戰場上老一輩革命英雄的戰鬥豪情、頑強意誌,厚植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而戰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第一次參加思想交流會(hui) 時,飛行員陳鴻程就認定戰鬥英雄範萬(wan) 章是自己的“偶像”。“在英雄團隊,鬥誌一定要滿格,就要當英雄傳(chuan) 人!”在空軍(jun) 自由空戰對抗考核中,陳鴻程苦練戰鬥本領、潛心鑽研戰法,在對抗中越戰越勇,一舉(ju) 奪得“金頭盔”。改裝新機後,他依舊衝(chong) 在前麵,第一批完成新機改裝、擔任首批教官。
“英雄中隊”飛行員們(men) 憑借敢於(yu) 拚刺刀的頑強作風,把戰術戰法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成為(wei) 他們(men) 克敵製勝的法寶。在一次任務中,外軍(jun) 戰機抵近襲擾,飛機號清晰可見。飛行員劉炳芯臨(lin) 危不亂(luan) ,按照預定處置動作果斷驅離,後艙飛行員操作設備實施取證。很快,感受到我飛行員堅定決(jue) 心意誌的外軍(jun) 飛行員駕駛飛機駛離。
身處一線,劉炳芯和戰友們(men) 執行戰備執勤任務,經常會(hui) 遇到外國軍(jun) 機的挑釁,他們(men) 憑借過硬的戰鬥技能和無畏的英雄膽氣,一次次逼迫外機改變航向。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唯有不斷錘煉殺敵本領,才可能在戰爭(zheng) 來臨(lin) 時,打敗一切來犯之敵。”該旅領導表示,他們(men) 不僅(jin) 強化官兵備戰打仗意識,引導部隊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戰備狀態,而且堅持以實戰為(wei) 牽引,著眼作戰需求製訂實案課題、建立方案庫,緊貼真實背景、真實環境、真實對手設置訓練內(nei) 容,推動戰訓深度耦合,實現作戰和訓練一體(ti) 化,不斷提升部隊應急應戰能力。
近幾年,他們(men) 參加空軍(jun) “金頭盔”比武,連續兩(liang) 年包攬兩(liang) 項團體(ti) 第一;出征空軍(jun) “機務尖兵”崗位練兵比武競賽,一舉(ju) 斬獲團體(ti) 第一和多個(ge) 單項第一;同時,該旅還獲評空軍(jun) 首屆空天先鋒集體(ti) 。
勇當先鋒
抗美援朝戰場上,老一輩飛行員白天升空作戰,晚上學習(xi) 航理、研究戰法,“在戰爭(zheng) 中學習(xi) 戰爭(zheng) ,在學習(xi) 中尋求勝算”成為(wei) 這支王牌部隊勇當先鋒、勇立潮頭的製勝密碼。
除了“空中拚刺刀”的血性,“英雄中隊”傳(chuan) 承至今的還有“提著馬燈學航理、研戰術”的鑽研勁頭。正是靠著這種不斷學習(xi) 、勤於(yu) 研究的精神,“英雄中隊”能夠始終搶抓轉型發展的機遇,立於(yu) 戰鬥力建設的潮頭。
“有太多的難題需要攻克,太多的難關(guan) 需要跨越,每前進一步都是在填補空白。”時任大隊長閔濤回憶起當年整建製改裝國產(chan) 某新型戰機之初的情形時說。
2015年年底,麵對缺乏改裝經驗、跨代升級難度大、上級首長期盼高的挑戰考驗,首批改裝官兵敢闖敢拚、連續作戰、紮實準備,迅速掀起“學習(xi) 新機、鑽研新機、駕馭新機”熱潮。2017年新機到裝部隊後,僅(jin) 用14天就圓滿實現首飛,交出了合格答卷。
“按部就班永遠隻是追趕者,敢於(yu) 創新才能成為(wei) 領航者。”過去飛行員執行任務、帶教新員依靠的往往是老飛行員的經驗,現在他們(men) 靠數據說話。飛行大隊長林湖濱自主研究並創新開發的“線上新大綱訓練管理”“任務規劃與(yu) 繪製”軟件,推進了新大綱訓練向科學化、係統化轉變。
手握新“佩劍”更需磨煉“新劍法”。那年,他們(men) 參加某型導彈實彈打靶任務。盡管戰機性能先進,但在空中任務規劃上還依靠傳(chuan) 統的人工計算,難以適應瞬息萬(wan) 變的戰場環境。林湖濱帶領骨幹編程建模,與(yu) 科研院所共創共享,開發出某軟件係統,使得任務規劃計算時間大幅縮短,彈藥命中率顯著提高。
“想要贏得勝利,唯有奮飛突破。”一次出遠海訓練,飛行員何奕霖和戰友駕駛戰機飛向深藍。憑借過硬的態勢分析、戰場管理、判斷決(jue) 策和編組指揮能力,他們(men) 順利完成預定訓練課目,創下多項紀錄。何奕霖自豪地說:“如今,在聯合作戰體(ti) 係支撐下,與(yu) 兄弟單位協同默契、聯動高效,戰鬥航跡不斷延伸拓展,心中的底氣越來越足。未來,我們(men) 會(hui) 飛得更遠!”
遲玉光 郭鈴 倪天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