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三樣”出口動能強勁 折射中國產業升級三大趨勢

發布時間:2023-07-20 10:08:00來源: 證券日報

  7月19日,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2023年上半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發布會(hui) 上表示:“‘新三樣’(包括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動能強勁,出口合計增長61.6%,成為(wei) 貿易新增長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係主任李兵認為(wei) ,“新三樣”產(chan) 業(ye) 出口成績亮眼,不僅(jin) 是因為(wei) 滿足了發達國家節能減排法案要求下的市場需求,更是我國長期以來在綠色低碳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進行戰略布局的結果。

  綠色產(chan) 業(ye) 動能充沛

  為(wei) 外貿出口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全球對新能源、綠色低碳領域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帶動了我國綠色低碳產(chan) 品出口的增長,“新三樣”產(chan) 品出口增速較快。

  海關(guan) 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6月份,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金額為(wei) 2202.15億(yi) 元,同比增長69.2%;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為(wei) 1805.78億(yi) 元,同比增長17.9%;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額為(wei) 1328.59億(yi) 元,同比增長182.9%,均呈現良好增長勢頭。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產(chan) 業(ye) 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如工業(ye) 機器人、光電子器件、新能源汽車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增長迅速。出口‘新三樣’代替‘老三樣’(服裝、家電、家具)表明我國產(chan) 業(ye) 動能轉換加快、對外貿易結構優(you) 化升級。”

  近年來,《“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關(guan) 於(yu) 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陸續出台,一係列稅收、信貸優(you) 惠政策也持續發力,這些都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外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有強大的韌性。”7月19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xing) 乾表示,我們(men) 國家的優(you) 勢競爭(zheng) 產(chan) 品,像電光鋰“新三樣”等產(chan) 品仍會(hui) 保持較快的增長。

  產(chan) 業(ye) 升級趨勢鮮明

  助力外貿加速提質增效

  從(cong) “老三樣”到“新三樣”轉變,背後折射的是產(chan) 業(ye) 結構的升級。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經濟政策研究會(hui) 副主任徐洪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我國出口貿易中占比較大的商品,如紡織品和家居日用品等,考慮到成本因素,這些產(chan) 業(ye) 大部分已轉移到了東(dong) 南亞(ya) 、拉美等地區。中國在這方麵的出口優(you) 勢不再明顯,及時尋找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優(you) 化出口結構是一條必由之路。”

  對此,李兵認為(wei)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轉移對我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確實減少了一些低端製造業(ye)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這必然會(hui) 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和相關(guan) 就業(ye) 有所衝(chong) 擊,但我國整體(ti) 經濟正在向產(chan) 業(ye) 鏈上遊、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環節攀升,這更適合我國的勞動力市場新情況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新三樣”出口火熱體(ti) 現出我國外貿出口結構正不斷優(you) 化升級。受“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拉動,機電產(chan) 品出口也持續增長,上半年我國機電產(chan) 品出口額為(wei) 6.6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3%,占出口總值的58.2%。

  袁海霞分析認為(wei) ,“新三樣”取代“老三樣”折射出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的三大趨勢:一是產(chan) 業(ye) 附加價(jia) 值的升級趨勢,相較於(yu) 傳(chuan) 統外貿產(chan) 品,“新三樣”等產(chan) 品附加值更高;二是產(chan) 業(ye) 鏈融合的升級趨勢,“新三樣”產(chan) 品精細複雜,需要產(chan) 業(ye) 鏈上多個(ge) 環節有機融合才能順利完成生產(chan) 製造;三是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的升級趨勢,科創要素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作用持續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引領”進一步邁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