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的製勝密碼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zheng) 。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曆時兩(liang) 年零9個(ge) 月,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取得了依靠劣勢裝備製勝強敵的寶貴經驗。
未雨綢繆,爭(zheng) 取戰略上的主動權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nei) 戰爆發。美帝國主義(yi) 從(cong) 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出發,迫不及待地進行武裝幹涉朝鮮內(nei) 戰。6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其駐遠東(dong) 的空海軍(jun) 參戰,支持南朝鮮軍(jun) ,同時命令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並派遣其空軍(jun) 部隊進駐台灣基地,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解放台灣。
麵對美帝國主義(yi) 的侵略行徑,6月28日,毛澤東(dong) 即針鋒相對地指出:“美國對亞(ya) 洲的侵略,隻能引起亞(ya) 洲人民廣泛和堅決(jue) 的反抗。”
中共中央密切注視朝鮮戰局的發展變化,高瞻遠矚地分析戰爭(zheng) 形勢,作出重大決(jue) 策:推遲解放台灣作戰,把戰略重點轉向朝鮮方向,在中朝邊境地區集結部隊,進行戰爭(zheng) 準備,以為(wei) 未雨綢繆之計。7月7日,中央軍(jun) 委舉(ju) 行會(hui) 議,確定以作為(wei) 國防機動部隊的第13兵團(轄第38、第39、第40軍(jun) )和第42軍(jun) 及炮兵第1、第2、第8師等共25.5萬(wan) 餘(yu) 人,組建東(dong) 北邊防軍(jun) 。7月13日,中央軍(jun) 委正式作出保衛東(dong) 北邊防的決(jue) 定。
隨後,中央軍(jun) 委又根據總參謀部的建議,於(yu) 8月下旬決(jue) 定將位於(yu) 上海地區的第9兵團和位於(yu) 西北地區的第19兵團共6個(ge) 軍(jun) ,分別調至津浦、隴海鐵路的機動位置,以策應東(dong) 北邊防軍(jun) 。8月下旬,中央軍(jun) 委又作出加速特種兵建設的決(jue) 定,立即增編4個(ge) 飛行團、3個(ge) 戰車旅、18個(ge) 高射炮團及10個(ge) 軍(jun) 的隊屬炮兵。並製定了全國防空計劃,部署了要地防空力量,以保障大城市和工業(ye) 基地的安全。
與(yu) 此同時,中國政府積極地展開外交鬥爭(zheng) 。周恩來總理兼外長連續致電聯合國安理會(hui) 及秘書(shu) 長,控訴美國武裝侵占我國領土台灣、美國空軍(jun) 侵犯我國領空、殺傷(shang) 我國人民等罪行,要求製裁這種挑釁和殘暴行為(wei) 。9月中旬,朝鮮戰局發生重大逆轉。周恩來又通過各種途徑把中國的底線告訴美國政府,明確警告:如果美國軍(jun) 隊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zheng) ,那麽(me) “我們(men) 不能坐視不顧,我們(men) 要管”。
然而,美國政府卻完全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決(jue) 心和力量,認定那是“虛聲恫嚇”。1950年10月1日開始,“聯合國軍(jun) ”大舉(ju) 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中國人民希望和平,但當別人要把戰爭(zheng) 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時候,中國人民從(cong) 來都是無所畏懼,慨然迎戰。應朝鮮黨(dang) 和政府請求,中共中央從(cong) 捍衛新中國安全,穩定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亞(ya) 洲和世界和平的基本立場出發,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jue) 策,決(jue) 定以東(dong) 北邊防軍(jun) 為(wei) 基礎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jun) 民一道,抵禦美帝國主義(yi) 的侵略擴張。
實踐證明,中共中央未雨綢繆,預作準備,一開始便處於(yu) 政治上有理、軍(jun) 事上有利的地位,這是非常英明的。特別是及時組建東(dong) 北邊防軍(jun) ,把正確的戰略預判和充分的戰略準備結合起來,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爭(zheng) 取戰略主動權的非常重要的一著高棋。“隻做不說”,達到出兵的突然性,獲取出手即勝的戰略主動權,進而為(wei) 戰爭(zheng) 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審時度勢,實行正確的作戰指導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國際性局部戰爭(zheng) 。麵對全新的戰爭(zheng) 環境和作戰對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jun) 委不拘泥於(yu) 一般的戰爭(zheng) 原則和作戰教範,從(cong) 戰略全局考慮,以戰爭(zheng) 勝利為(wei) 中心,進行了全麵的籌劃和部署。
誌願軍(jun) 入朝前,中共中央分析了全麵情況,對誌願軍(jun) 出動後,戰爭(zheng) 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判斷,認為(wei) 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誌願軍(jun) 能夠以靈活的戰法,發揮自己的戰術特長,實施有效的作戰,迫使美國與(yu) 中朝方麵進行停戰談判,通過談判解決(jue) 朝鮮問題。
毛澤東(dong) 指出:“我們(men) 應當從(cong) 穩當的基點出發,不做辦不到的事;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zheng) 取一切可能的勝利。”同時他告誡全軍(jun) ,“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hui) 遇到的困難和情況,並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這是一條實事求是、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的戰爭(zheng) 指導路線。在整個(ge)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誌願軍(jun) 始終遵循上述指導路線,依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著眼於(yu) 戰場的基本特點,適時地調整戰略計劃,實行正確的戰爭(zheng) 戰役指導,因而取得了戰爭(zheng) 的勝利。
誌願軍(jun) 入朝之初,鑒於(yu) 敵情變化,中央軍(jun) 委和誌願軍(jun) 首長果斷改變預定的防禦計劃,決(jue) 定采取運動中逐個(ge) 殲敵的方針,指導誌願軍(jun) 徑直實施帶有戰略反攻性質的作戰,從(cong) 而穩定了戰局。初戰勝利後,誌願軍(jun) 順應戰場形勢的發展,仍采取以運動戰為(wei) 主,與(yu) 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正確方針,扭轉了戰局,奠定了戰爭(zheng) 勝利的基礎。
在戰爭(zheng) 形成相持局麵,美國當局被迫表示願意進行停戰談判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jun) 委及時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zheng) 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zheng) ”的總的戰爭(zheng) 指導方針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對敵鬥爭(zheng) 策略上,由以軍(jun) 事打擊為(wei) 主轉變為(wei) 軍(jun) 事打擊與(yu) 停戰談判相接合,打談結合,以打促談,指導誌願軍(jun) 順利完成戰略轉變,圓滿完成堅守三八線南北地區防線、促成朝鮮停戰的戰略任務。
麵對美國侵略軍(jun) 這個(ge) 強敵,毛澤東(dong) 指示:我們(men) 的戰略戰術應該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誌願軍(jun) 根據這一基本的作戰指導原則,在戰場上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積極限製敵軍(jun) 技術裝備效能的發揮,以“劣”勝“優(you) ”進行有力的作戰。
朝鮮戰場上,誌願軍(jun) 將擅長的近戰、夜戰作為(wei) 主要作戰手段,而且發展到戰役規模,貫穿戰爭(zheng) 的全過程。在運動戰中,強調戰役的穿插迂回、斷敵退路和利用夜暗對敵完成分割包圍和適時決(jue) 定戰役進止,保持主動;在陣地戰中,依托有利地形構築以坑道為(wei) 骨幹的堅固陣地防禦體(ti) 係,將陣地戰由輔助作戰形式,提高到主要作戰形式。此外,還有“零敲牛皮糖”、打小殲滅戰;輪番作戰,發揮兵力優(you) 勢;大力加強後勤工作,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等。這些符合戰爭(zheng) 實際的戰法,大大提高了誌願軍(jun) 作戰的效能發揮。
實踐證明,中共中央、中央軍(jun) 委的這些無比正確、卓有成效的戰爭(zheng) 指導和極富創造性、靈活性的戰略戰術,使得誌願軍(jun) 在戰場上牢牢把握住了戰爭(zheng) 的主動權。善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根據戰爭(zheng) 的特點和發展實施正確的戰爭(zheng) 指導,才能揚我之長、擊敵之短,最大限度地抑製敵人現代化技術裝備優(you) 勢的發揮。
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戰爭(zheng) 威力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期間,中共中央統攬全局,靈活運用人民戰爭(zheng) 思想,實施有力的戰爭(zheng) 動員和愛國宣傳(chuan) 教育,既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使戰爭(zheng) 形勢向有利於(yu) 誌願軍(jun) 的方向發展,也有力地鞏固了國內(nei) 的防務、保證了國家各項建設的恢複。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開始後,中共中央通過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hui) 和各地總分會(hui) 、分會(hui) ,迅速在全國展開了以“仇視、鄙視、蔑視”為(wei) 中心內(nei) 容的抗美援朝愛國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在此基礎上,為(wei) 克服國家困難、支援戰爭(zheng) ,保證勝利,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時代強音的感召下,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yi) 和國際主義(yi) 覺悟大大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從(cong) 而迸發出支援戰爭(zheng) 的無限熱忱。大家響亮地喊出“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的口號,從(cong) 各個(ge) 方麵盡最大的力量支援誌願軍(jun) ,為(wei) 戰爭(zheng) 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jun) ,3年中補入誌願軍(jun) 的新戰士達200萬(wan) 人之多。成千上萬(wan) 的民工、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工作者組成運輸隊、擔架隊、醫療隊和防疫隊奔赴朝鮮前線,擔任各種戰地勤務。為(wei) 響應毛澤東(dong) 關(guan) 於(yu) “增加生產(chan) 、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的號召,工人開展了愛國主義(yi) 勞動競賽,農(nong) 民開展了愛國增產(chan) 運動,為(wei) 戰爭(zheng) 提供了560餘(yu) 萬(wan) 噸的物資。廣大知識分子也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yi) 積極性。各族各界人民還發動了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從(cong) 1951年6月起,不到一年時間,就捐獻了折合3710架飛機的款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民軍(jun) 隊特種兵建設和改善部隊武器裝備的進程。
同時,各界人民采取寄送慰問信、慰問袋和派遣慰問團赴朝鮮前線等方式,對誌願軍(jun) 進行大規模的慰問活動,鼓勵他們(men) 為(wei) 支援兄弟的朝鮮人民、為(wei) 保家衛國而英勇殺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依靠人民的力量建立了鞏固的抗美援朝戰略後方。
祖國人民這種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和正氣磅礴的精神鼓舞,是誌願軍(jun) 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朝鮮戰場上,誌願軍(jun)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充分教育廣大指戰員認識抗美援朝的偉(wei) 大意義(yi) ,針對戰場實際困難和戰爭(zheng) 的艱苦性、殘酷性,樹立戰勝強敵的信心,群策群力出主意、克服困難想辦法,激勵廣大指戰員作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持部隊的旺盛戰鬥意誌。
在血與(yu) 火的廝殺中,誌願軍(jun) 指戰員高度發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湧現了大批的模範功臣,譜寫(xie) 了壯闊的英雄史詩。在優(you) 勢裝備的敵人麵前,他們(men) 不畏強敵,不避艱險,以勇敢、智慧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前仆後繼,浴血苦戰。進攻中,不顧敵人猛烈炮火,勇猛前進;防禦中,不論敵機敵炮如何轟擊,始終堅定沉著,堅韌不拔。在兩(liang) 年零9個(ge) 月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19.7萬(wan) 多名英雄兒(er) 女為(wei) 了祖國、為(wei) 了人民、為(wei) 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實踐證明,依靠強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深入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zhong) ,激發人民群眾(zhong) 的高度愛國熱情,深入教育誌願軍(jun) 廣大指戰員保持旺盛的戰鬥意誌,是人民戰爭(zheng) 獨有的政治優(you) 勢,也是取得戰爭(zheng) 勝利的極重要的政治基礎。
(作者單位:軍(jun) 事科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