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先“有份工作”還是堅持“找到理想工作” 年輕人該如何選擇

發布時間:2023-07-25 10: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直將考進體(ti) 製內(nei) 單位視為(wei) 理想工作的碩士畢業(ye) 生張炎,在考編頻繁受挫後“看開了”。

  最近,她如願入職了一家待遇還不錯的藥企,盡管可能是需要穿無菌服下車間操作製藥機器的崗位,她也認為(wei) “在當下很滿意了”。

  與(yu) 張炎的選擇不同,西部一所高校藝術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生吳星允的心態是“高不成也不將就”。在她看來,“學了這麽(me) 多年,還是想繼續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讓碩士學曆發揮最大的價(jia) 值”。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達到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7月17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就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時提到,當前就業(ye) 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還是存在的,青年人的“求職難”和部分行業(ye) “招工難”並存,穩就業(ye) 需要持續加力。

  像張炎和吳星允一樣麵對先“有份工作”和找到“理想工作”情況的年輕人都不在少數。他們(men) 該如何選擇?

  “要求可以稍微低一點,但不能完全沒有”

  今年從(cong)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張炎覺得,“研究生畢業(ye) 隻要不太挑,其實都能找到工作,隻是大家不想隨便找,還是更傾(qing) 向待遇福利好、穩定的工作”。

  在班級群中,老師曾轉來一家養(yang) 殖公司的招聘公告,但並沒有幾個(ge) 人有去的意向。張炎坦言,“大部分同學不太想去搞養(yang) 殖”。在她看來,這樣設限隻是對自己的工作有要求,“要求可以稍微低一點,但不能完全沒有”。

  張炎設想的理想工作和許多畢業(ye) 生一樣,考進體(ti) 製內(nei) 單位。她參加過青島市市北區的一次人才引進考試,40人的崗位有1萬(wan) 人報名,報錄比高達250∶1。

  後來,她“看開了”。根據近幾年的就業(ye) 形勢,她覺得,未來幾年或許情況會(hui) 越發難以預料。“如果繼續保留應屆生身份全職考公考編,很可能得不償(chang) 失。遇到待遇不錯的公司,我會(hui) 選擇先工作,有了保底,壓力就不會(hui) 太大了。”

  不久前,吳星允告別大學,搬進了短租屋,備考四川師範大學輔導員的招聘考試。為(wei) 了發揮碩士學曆這一優(you) 勢,她傾(qing) 向報考限研究生學曆的事業(ye) 單位和高校輔導員。

  除了考編,吳星允也嚐試向一些國企投遞簡曆,但由於(yu) 專(zhuan) 業(ye) 所限,國企招聘中很少有相匹配的崗位。她感覺自己處在找工作“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實際上,吳星允本科畢業(ye) 後曾經到一家傳(chuan) 媒公司做編導工作。她設想過再回到傳(chuan) 媒行業(ye) ,卻“過不去心裏的那道坎”。“如果一份工作本科畢業(ye) 時就能勝任,那我為(wei) 什麽(me) 要來讀研?我讀研的價(jia) 值在哪裏?”

  作為(wei) 一名95後,吳星允買(mai) 東(dong) 西追求高性價(jia) 比。在她看來,“找工作也一樣,總是想繼續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

  幾年前,陳西木想通過博士後進站避開畢業(ye) 當年的就業(ye) 潮,可沒想到,本應在去年年底出站的她撞上了更加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她不得不選擇延期出站。“經曆了一圈才發現,博士後出站更難找工作。”

  自碩士研究生階段起,陳西木就把課題方向選在了農(nong) 林技術領域。9年時間裏,她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越發深入。“鑽研了這麽(me) 多年,我還是想從(cong) 事本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

  去年10月完成博士後出站報告,陳西木踏上了求職的“坎坷路”。她發現,很多科研院所、事業(ye) 單位並不是她想報考就能報考的。她無奈地說,自己甚至不在招聘範圍內(nei) ,“這些單位要麽(me) 隻招應屆生,要麽(me) 針對高層次人才進行招聘。剛出站的博士後既不屬於(yu) 應屆生,也還不具備招聘高層次人才所要求的職稱和豐(feng) 富經驗,隻有極少數單位會(hui) 明確寫(xie) 出博士後優(you) 先。我們(men) 這個(ge) 小群體(ti) 好像被遺忘了”。

  無法應聘自己心儀(yi) 的科研院所,陳西木又“轉戰”一些區縣事業(ye) 單位。在嚴(yan) 格的專(zhuan) 業(ye) 限製下,她隻能報考“三不限”崗位,即不限專(zhuan) 業(ye) 、不限學曆(大專(zhuan) 以上)、不限戶籍的崗位,考試內(nei) 容和她的科研方向毫不相關(guan) 。她覺得,“應聘這樣的崗位,我肯定沒有優(you) 勢”。

  “把握時機,先就業(ye) 再擇業(ye) ”

  張炎也後悔過。她回憶說,自己本科畢業(ye) 時,一些與(yu) 專(zhuan) 業(ye) 領域相關(guan) 的公司正處於(yu) 發展初期,急需大量專(zhuan) 業(ye) 人才,“如果當時直接工作,要比現在順利得多”。

  受疫情影響,直到今年3月春招季開始,張炎才在群裏陸續看到招聘信息。在線下招聘會(hui) 現場,她發現,“兩(liang) 排生物醫藥公司快被擠爆了,每位HR手裏的簡曆都足足有5厘米厚”。

  幸運的是,張炎被其中一家公司錄取。但那時她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複,“想用應屆生身份試試看能不能考進體(ti) 製內(nei) ”。在屢次考編失利的3個(ge) 月後,她再次聯係了對方企業(ye) ,但被告知“已經招滿了”。

  她開始給各個(ge) 藥企的崗位“瘋狂”投簡曆。因為(wei) 錯過了企業(ye) 招聘的黃金期,雖然她降低了薪資要求,但投出去的簡曆還是石沉大海。

  後來,在被她錯過的那家企業(ye) 的HR處,她得到了好消息。“我經常向這位HR了解企業(ye) 的招聘動態,那天我說還沒找到工作,對方告訴我剛好空出一個(ge) 職位。”

  對這一職位,HR並未詳細說明具體(ti) 工作內(nei) 容。張炎猜測,“很可能需要穿無菌服下車間操作製藥機器,這樣的基礎工作,很多研究人員不願意做”。

  她的想法改變了,“把握時機,先就業(ye) 再擇業(ye) ,能找到這樣的一份待遇還不錯的工作已經很滿足了”。她如願入職了。

  博士畢業(ye) 當年,陳西木放棄過貴州省某科研單位的工作機會(hui) ,這對家鄉(xiang) 在河北又結婚定居北京的她來說“太遠了”。如今求職失利,她坦言,“有時會(hui) 懊惱當時為(wei) 什麽(me) 沒有去”。

  現在,她已經不對自己設限了。求職近一年,她打碎了自己隔絕體(ti) 製內(nei) 外的“罩子”,決(jue) 定接受“罩子”外的工作。

  陳西木給自己定了一個(ge) 期限:截止到出站,如果還沒找到體(ti) 製內(nei) 的工作,那就先找份工作養(yang) 活自己。但她認為(wei) ,“這隻是我遇到的一個(ge) 就業(ye) 坎,我選擇了先退一步”。目前,她在等兩(liang) 家企業(ye) 的麵試通知,“事業(ye) 單位、高校、企業(ye) 、創業(ye) ,各種工作機會(hui) 我都願意嚐試”。

  在堅持考編的同時,吳星允也開始向沒有編製的專(zhuan) 科院校、民辦高校投遞簡曆,並放寬了地域限製。盡管遇到就業(ye) 坎,但她覺得,“永遠不可能躺平”。“不論最終能不能簽到心儀(yi) 的工作,都不是終點,都得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

  “學曆在招聘市場中不是唯一優(you) 勢”

  吳星允覺得自己當下的心態是“不將就”。她說,“不將就的所有源頭就是想做自己,想留在喜歡的城市,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不想隨便作決(jue) 定。到了這個(ge) 階段,還是想找跟自己比較匹配的工作,來體(ti) 現自己的價(jia) 值,實現自己的追求”。

  但陳西木覺得,是“博士後就應該有份好工作”的高期待讓她背上了枷鎖。如今,她決(jue) 定放下枷鎖,“調整心態、降低預期、相信自己,同時也要保持奮進、發揮價(jia) 值”。

  北京某高校招生就業(ye) 工作處一位老師坦言:“現在博士畢業(ye) 生的學曆降維求職情況比較多,主要是因為(wei) 很多博士畢業(ye) 生找工作時直接和碩士畢業(ye) 生錯位競爭(zheng) 去了。另一方麵,普通院校的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空間也受到了衝(chong) 擊,造成了心態調整上的問題。”

  哈爾濱某高校一名就業(ye) 指導老師也發現,如果高學曆畢業(ye) 生找不到心儀(yi) 的科研院所工作,通常會(hui) 降低自己的標準去匹配其他工作,“當學曆、專(zhuan) 業(ye) 、課題這樣的硬性條件達不到,他們(men) 就會(hui) 知難而退”。

  “但是也會(hui) 有一些執著於(yu) 去國企或考公考編的畢業(ye) 生,存在應試的慣性思維。”她舉(ju) 例,比如有的同學認為(wei) 今年沒考上隻是因為(wei) 刷題不夠,如果好好複習(xi) 明年就能上,盲目自信;也有部分同學有“隻去體(ti) 製內(nei) 、隻去熱門城市崗位”的執念,而這類單位通常招錄結果出來得比較晚,知道結果時已經錯過了秋招、春招黃金期很多單位的招聘機會(hui)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ye) 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分析說,高校擴招使得高學曆求職者不斷增加,招聘市場的需求側(ce) 沒有釋放出更多適合高學曆人才的崗位,求職者所具備的能力與(yu) 企業(ye) 要求的技能不匹配,都是造成就業(ye) 壓力向高學曆求職者傳(chuan) 遞的原因。

  想找一份和自己學曆相匹配的工作,這在毛宇飛看來,是把決(jue) 定提升學曆時的判斷用在了當下的求職判斷中,“這種判斷可能適用於(yu) 幾年前的招聘市場,但在今天並不完全適用”。

  他提醒,“學曆是一個(ge) 優(you) 勢,但在招聘市場中不是唯一優(you) 勢。招聘者還希望應聘者有工作經驗、性格、數字化辦公等方麵的優(you) 勢”。

  上述哈爾濱某高校就業(ye) 指導老師建議,年輕人在確定求職目標時可以拓寬範圍,充分把握求職黃金期主動出擊、多方投遞,每個(ge) 人都有追求自己心儀(yi) 工作的權利,但是職業(ye) 環境異常多變,單位的招聘規模和要求也隨時變化,至少要給自己留好退路;職業(ye) 生涯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份工作很難十全十美,可以分幾個(ge) 階段實現自己的職業(ye) 理想,先就業(ye) 後擇業(ye) ;如果時間來得及,最佳的方式是提早謀劃,不要到了畢業(ye) 年級才考慮就業(ye) 問題,盡早了解職場,通過實習(xi) 知曉自己在社會(hui) 中的“行情”,豐(feng) 富個(ge) 人履曆,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職業(ye) 定位和準備。

  麵對“先有份工作”和“找理想工作”之間的選擇,毛宇飛認為(wei) ,理想的工作應該是年輕人長期奮鬥的目標,需要求職者在學曆、經驗、技能、績效等方麵達到高水準,而這些是剛剛畢業(ye) 的求職者很難達到的。

  他說:“相比於(yu) 追求長期的理想目標,應屆生首先需要在短期裏有一份工作,知道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深入了解行業(ye) 所需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及完整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積累人力資本、專(zhuan) 業(ye) 技能、數字化技能、人際溝通能力等,為(wei) 理想工作打好基礎。”

  (應受訪者要求,張炎、吳星允、陳西木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譚雅麗(li) 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