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教學數千人 重慶燈草草編手藝人走好非遺傳承路
中新網重慶7月26日電 題:7年教學數千人 重慶燈草草編手藝人走好非遺傳(chuan) 承路
作者 陳鑫 趙健
將燈芯草莖壓扁,多根結合層層編扣,巧手舞動之中,一隻活靈活現的草編小鹿出現在眼前……26日,在重慶兩(liang) 江新區金山街道民心佳園社區青少年之家,手藝人明梅正為(wei) 社區兒(er) 童講解燈草草編的基本技法,這是明梅麵向青少年兒(er) 童傳(chuan) 授非遺技藝的第7年。
出生四川自貢的明梅在12年前將家鄉(xiang) 的草編技藝帶到重慶。2011年,明梅在重慶讀完大學後,選擇從(cong) 草編技藝入手創業(ye) 。她一邊求師重慶本地編織名家,一邊參加重慶本地的文創活動交流學習(xi) ,摸索創造出數十種草編工藝品新造型,將這門家鄉(xiang) 技藝創新發展成重慶市渝北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我家鄉(xiang) 有不少人家會(hui) 在農(nong) 閑時節編草帽補貼家用,我六歲起就接觸了這門技藝。”談起學習(xi) 草編的淵源,明梅說,燈芯草莖柔軟堅韌,製成的草帽、提籃等日用品輕盈耐用,燈芯草種植與(yu) 草編產(chan) 業(ye) 在其家鄉(xiang) 有悠久曆史。
“多年來因產(chan) 品造型單一,家鄉(xiang) 的草編產(chan) 業(ye) 發展比較慢。”明梅說,她選擇留在重慶,就是希望將草編技藝帶到更多地方,不斷提高知名度。如今,明梅的作品被重慶鵝嶺貳廠文創公園、北倉(cang) 文創街區等知名文創基地收用,在重慶已有眾(zhong) 多擁躉。
記者走進明梅的工作室看到,置物架上擺放著重慶火鍋、南瓜燈、團扇等各種造型燈草草編手工藝品,其上十字紋、人字紋、席紋等紋路不一而足。“在製作燈草草編時,我發現重慶當地流行的一些棕編、竹編編織技法,不僅(jin) 編織速度快,而且更易於(yu) 創作複雜的造型。”明梅說,在學習(xi) 新技法後,她的作品造型獲得很大突破。
在明梅看來,非遺技藝隻有與(yu) 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得到更好地傳(chuan) 承、發揚,為(wei) 此她一直積極探索燈草草編技藝的傳(chuan) 承之道。
總結草編技巧、製作簡化版教程、開展實地授課……2017年以來,明梅走進重慶市各區縣數十所中小學校,累計麵向數千名學生教授燈草草編技藝,在青少年兒(er) 童心中播下非遺傳(chuan) 承和保護的“種子”。
此外,她還攜自己精心製作的一批草編作品,積極參加當地各級政府組織的禁毒宣傳(chuan) 集市、公租房鄰裏節等活動,開展公益宣傳(chuan) ,讓更多人感受到非遺技藝的魅力。
如今,明梅正嚐試用草編技藝製作首飾與(yu) 手辦裝飾等“新潮玩意”。燈草草編這項老技藝,在明梅推動下,從(cong) “田間地頭”走進“高樓大廈”,從(cong) 遮陽避日的草帽變為(wei) 陶冶情操的現代手工藝品,正煥發著新魅力。未來她希望創作更多具有重慶特色的草編手工藝品,讓故鄉(xiang) 的燈芯草在山城搖曳生姿。(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