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勝利拚來家國安寧——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的多重意義
2020年10月17日,遼寧省丹東(dong) 市鴨綠江斷橋景點,抗美援朝參戰老兵何衡昆向雕塑群像《為(wei) 了和平》敬軍(jun) 禮致意。何衡昆當年曾參加上甘嶺戰役,一天前,他和家人從(cong) 江蘇省昆山市老家專(zhuan) 程趕到這裏。
從(cong) 朝鮮戰場歸來的魏巍,在其不朽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發出了直擊人心的一問:“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shu) 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裏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於(yu) 1951年4月,魏巍文中所表達的“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正是誌願軍(jun) 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來的,也是對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意義(yi) 的藝術化概括。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dong) 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第24次會(hui) 議上強調:“抗美援朝的勝利是偉(wei) 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yi) 的。”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回望70年前的這場偉(wei) 大勝利,它對人民軍(jun) 隊,對新生的中國,對亞(ya) 洲乃至世界,對中國人的精氣神,都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yi) 。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一場強軍(jun) 之戰,促成解放軍(jun) 實力的增強與(yu) 強軍(jun) 形象的形成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解放軍(jun) 與(yu) 資本主義(yi) 世界頭號強國軍(jun) 隊的首次全麵較量,對解放軍(jun) 走向世界強軍(jun) 之林具有重要意義(yi) 。
首先,它使解放軍(jun) 的現代作戰能力增強。武器裝備與(yu) 軍(jun) 兵種的現代化水平,直接關(guan) 係軍(jun) 隊的現代作戰能力。入朝之初的誌願軍(jun) 在這方麵,與(yu) “聯合國軍(jun) ”差距懸殊。但此後在戰爭(zheng) 的刺激下,解放軍(jun) 換裝了大批蘇式裝備,並組建或擴編了新的軍(jun) 兵種部隊。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打響後,蘇聯先是向誌願軍(jun) 12個(ge) 軍(jun) 提供了步兵武器裝備,後又提供了60個(ge) 步兵師的武器裝備,使解放軍(jun) 步兵邁出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在蘇聯援助空軍(jun) 裝備的基礎上,解放軍(jun) 空軍(jun) 也從(cong) 朝鮮戰爭(zheng) 爆發時僅(jin) 有2個(ge) 師又3個(ge) 團、不足200架戰機,發展到1953年年底的28個(ge) 師70個(ge) 團、飛機3000餘(yu) 架,形成了由各種航空兵組成的戰鬥力較強的空中力量。
解放軍(jun) 炮兵也得到了換裝與(yu) 擴編,到朝鮮戰爭(zheng) 停戰時,誌願軍(jun) 炮兵已發展到擁有各種火炮14986門,大量裝備了蘇式炮彈,並新建有防坦克殲擊炮兵師、火箭炮兵師,火炮裝備體(ti) 係得到更新。高射炮兵部隊從(cong) 入朝時僅(jin) 有1個(ge) 高射炮團參戰,到戰爭(zheng) 期間先後有5個(ge) 師又10餘(yu) 個(ge) 團和60餘(yu) 個(ge) 獨立營以及1個(ge) 探照燈團、2個(ge) 探照燈營、1個(ge) 對空監視團、9個(ge) 雷達連入朝參戰,其戰術技術水平及與(yu) 其他軍(jun) 兵種的協同作戰水平明顯提高。裝甲兵部隊也由戰爭(zheng) 爆發時的3個(ge) 旅,發展到1955年4月時擁有數個(ge) 坦克師、獨立坦克團和部分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並裝備了T-34中型坦克等蘇式裝備。這些都助推了解放軍(jun) 現代作戰能力的整體(ti) 增強。
其次,使廣大官兵得到與(yu) 世界級強敵作戰的鍛煉。解放軍(jun) 的整體(ti) 實力,不僅(jin) 與(yu) 武器裝備和軍(jun) 兵種等“硬件”的建設息息相關(guan) ,而且與(yu) 廣大官兵的現代作戰觀念、經驗等“軟件”密不可分,而這正是在與(yu) 美軍(jun) 這種世界級強敵作戰鍛煉中取得的。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爆發後,解放軍(jun) 有步兵76個(ge) 師,以及空軍(jun) 12個(ge) 師、野戰炮兵10個(ge) 師、坦克9個(ge) 團、工兵15個(ge) 團、高射炮兵5個(ge) 師又13個(ge) 團和50多個(ge) 獨立營、公安部隊2個(ge) 師、鐵道兵10個(ge) 師,以及高級指揮員和高級指揮機關(guan) ,共290多萬(wan) 人先後入朝輪換作戰。總參謀部和各大軍(jun) 區還組織了數批幹部到朝鮮參觀見學,抗美援朝戰場已然成為(wei) 全軍(jun) 官兵體(ti) 驗、感悟現代戰爭(zheng) ,學習(xi) 與(yu) 強敵作戰經驗的絕佳場所。
身臨(lin) 其境的誌願軍(jun) 副司令員鄧華就稱:“與(yu) 這種高度現代裝備的敵人在朝鮮作戰是有許多新的經驗,故全國軍(jun) 隊和幹部來輪流實踐學習(xi) ,根據今後形勢的發展和我軍(jun) 建設來說都是很必要的……各方麵都有好處。”毛澤東(dong) 更是形象地比喻:“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個(ge) 大學校,我們(men) 在那裏實行大演習(xi) ,這個(ge) 演習(xi) 比辦軍(jun) 事學校好。”
在這所大學校裏,廣大官兵的作戰觀念在逐步更新,作戰經驗在不斷豐(feng) 富,對現代軍(jun) 隊和現代戰爭(zheng) 的領悟更加深刻,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戰爭(zheng) 戰略戰術。正如1953年12月7日彭德懷在全國軍(jun) 事係統黨(dang) 的高級幹部會(hui) 議上的總結:“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對我軍(jun) 是一次很大的考驗……這對我軍(jun) 無疑是極為(wei) 重要的鍛煉。因此,重要的問題不僅(jin) 在於(yu) 我們(men) 取得了偉(wei) 大的勝利,還在於(yu) 把我們(men) 的部隊和軍(jun) 事鬥爭(zheng) 的藝術提到了一個(ge) 新的水平。”
最後,使解放軍(jun) 的強大形象在世界上得到認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使得世界各國對解放軍(jun) 開始刮目相看。1953年紐約《世界電訊報》刊文,稱讚誌願軍(jun) “已成一支強大的第一流軍(jun) 隊”。美國軍(jun) 政高層,如美第8軍(jun) 軍(jun) 長範佛裏特就表示,“中國士兵是一個(ge) 頑強的敵人”,“令我們(men) 束手無策”。美國空軍(jun) 當局將中國軍(jun) 隊定位為(wei) “聯合國軍(jun) 地麵和空中部隊很難對付的敵手”。美國海軍(jun) 陸戰隊的官方戰史也反複稱中國軍(jun) 隊“是一支第一流的軍(jun) 隊”,“能夠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士兵做得更好”,“成為(wei) 可怕的力量”。
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例如,英國1974年出版的《大百科全書(shu) 》高度評價(jia) 中國軍(jun) 隊在朝鮮戰爭(zheng) 中的強大戰鬥力:“中國士兵的表現一如他們(men)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常見的那樣,能夠忍受令人難以置信的艱難困苦,吃的東(dong) 西很少,而仍能戰鬥得很好。”日本學者中島雄嶺在20世紀90年代參編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也說:“由於(yu) 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的給人深刻印象的表現,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wei) 一個(ge) 應予重視的軍(jun) 事強國。”而據“聯合國軍(jun) ”總司令李奇微回憶:“南朝鮮軍(jun) 隊在中國軍(jun) 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可以說,解放軍(jun) 的強大形象通過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得以被世人認可。
總之,經過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國軍(jun) 隊得以提升現代化水平、經受現代戰爭(zheng) 的洗禮、塑造強大的形象,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強軍(jun) 之戰”,如毛澤東(dong) 曾對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總結說:“我們(men) 的軍(jun) 隊是越戰越強。”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一場立國之戰,立起了新中國的生存發展根基與(yu) 國際威望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新中國的第一場也是最大一場反侵略戰爭(zheng) ,對新中國具有重要意義(yi) 。
一是立起了新中國的生存之本。安全是保障國家生存的根本之一,1950年10月初,美軍(jun) 越過三八線後,頻繁轟炸中國東(dong) 北邊境城市安東(dong) 、輯安等地,還接連襲擾山東(dong) 青島、煙台等地。誌願軍(jun) 出兵朝鮮趕走美軍(jun) ,直接維護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和主權完整。而且,為(wei) 了保證國內(nei) 社會(hui) 穩定,以便更好地支援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共中央還加速了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的步伐,這又反過來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從(cong) 國外、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方向保證和鞏固了國家的安全穩定。
此外,朝鮮與(yu) 中國國土相連,美國占領了朝鮮,就將對新中國的安全造成嚴(yan) 重威脅。1950年11月5日,中國各民主黨(dang) 派發表的關(guan) 於(yu)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言,說得很清楚:“曆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men) ,朝鮮的存亡與(yu) 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guan) 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經過抗美援朝一戰,新中國的生存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特別是以往列強肆意侵略中國的時代也被徹底終結了,這就是彭德懷所說的:“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dong) 方一個(ge) 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ge) 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拓展生存空間、終結受辱時代,完成了保障新中國生存的三重奏,這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深意。
二是立起了新中國的發展之基。雖然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給國內(nei) 建設帶來過不利影響,但戰爭(zheng) 期間國內(nei) 開展的抗美援朝愛國運動等,極大地提高了全國各族人民工作生產(chan) 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產(chan) 能力。如1951年陳雲(yun) 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hui) 議上所說:“我們(men) 的人民經濟事業(ye) 卻在抗美援朝鬥爭(zheng) 中得到了促使迅速進步的動力。”1952年1月1日的《人民日報》社論,也稱抗美援朝“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動力”,“不是推遲了而是加速了我們(men) 國內(nei) 的建設工作和建設的準備工作的進行”。
當然,國內(nei) 建設的加速,也離不開因抗美援朝戰爭(zheng) 而與(yu) 中國關(guan) 係更加密切的蘇聯的援助。中國現代工業(ye) 基本建設的核心就是蘇聯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期間開始援建的重點項目,即人們(men) 常提到的156項引進工程中的第一批50個(ge) 項目。總之,在國內(nei) 積極生產(chan) 和蘇聯援助下,中國經濟迅速得到恢複,到1952年10月,國家的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全部恢複到中國曆史上的最高水平。從(cong) 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也得到了蘇聯的繼續支持。1953至1959年蘇聯援助中國新建和改建了91個(ge) 企業(ye) 。更為(wei) 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為(wei) 此後中國的建設發展贏得了和平環境,至今已有70年,這正是毛澤東(dong) 所說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帶來的國家經濟的全麵恢複、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順利進行,以及誌願軍(jun) 打出來的和平環境,奠定了新中國發展的基礎。
三是立起了新中國的大國威望。20世紀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專(zhuan) 家M.G.馬森,在其著作《西方的中華帝國觀》中披露了近代歐洲人對中國的普遍印象:“許多歐洲人把中國看成是保守的、僵化的、落伍了的民族。”近代百餘(yu) 年間中國在世界上屢被輕視、無視,但從(cong)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開始發生了變化。
20世紀60年代美國軍(jun) 史專(zhuan) 家沃爾特·G·赫姆斯,在其所著美國陸軍(jun) 官方史書(shu) 《朝鮮戰爭(zheng) 中的美國陸軍(jun) 》中指出:“在戰爭(zheng) 中提高了地位的國家是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從(cong) 中國人在整個(ge) 朝鮮戰爭(zheng) 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已成為(wei) 一個(ge) 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ge) 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可以說,誌願軍(jun) 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國威,後來曾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基辛格也稱: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wei) 軍(jun) 事強國和亞(ya) 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jun) 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確如其所說,中國的國際威望在戰爭(zheng) 爆發不久即得到體(ti) 現。1950年年底經濟學家馬寅初這樣描述中國代表團在歐洲世界保衛和平大會(hui) 上的地位:“中國代表團無論在大會(hui) 會(hui) 場上或交際上,均受到各國人士的熱烈的歡迎與(yu) 特殊的待遇。這種光榮,皆由於(yu) 我們(men) 在朝鮮的誌願軍(jun) 獲得了決(jue) 定性的勝利。”
這種威望,也在戰後的一係列事件中得到體(ti) 現,諸如1954年中國在萬(wan) 隆會(hui) 議上發揮主導作用、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zheng) 中美國地麵部隊未敢越過中國政府劃定的北緯17度線、1971年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乃至今天中國在國際社會(hui) 中發揮重大作用。
總之,誌願軍(jun) 在朝鮮戰場上,不僅(jin) 打出了新中國生存、發展的一片新天地,而且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一個(ge) 嶄新的東(dong) 方大國在國際上立得更穩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可謂“立國之戰”。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是一場破局之戰,打破了亞(ya) 洲、世界、反帝的三重局麵
從(cong) 國際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對亞(ya) 洲、對世界、對人類的反帝事業(ye) ,均具有深遠影響。
第一,打破了東(dong) 亞(ya) 逐漸被美國掌控的困局。1950年10月25日中國出兵朝鮮之前,東(dong) 亞(ya) 的局勢是:在朝鮮,1950年7月1日美第一批地麵部隊降落在釜山;9月15日美第10軍(jun) 和南朝鮮軍(jun) 等登陸仁川;9月28日美軍(jun) 占領漢城;從(cong) 10月7日開始,美地麵部隊大舉(ju) 越過三八線,企圖全麵控製朝鮮。在中國,6月底美海空軍(jun) 部隊入侵台灣海峽,8月27日美軍(jun) 開始轟炸中國東(dong) 北邊境。在日本,美國正在加緊對日媾和,準備將日本作為(wei) 侵略遠東(dong) 的基地。可以說,東(dong) 亞(ya) 麵臨(lin) 著被美國不斷輸入軍(jun) 事力量、原有的力量均勢發生改變、逐漸被美國控製的困局,這就是毛澤東(dong) 致斯大林的電文中所說的,“於(yu) 整個(ge) 東(dong) 方都是不利的”。而中國的抗美援朝,改變了東(dong) 亞(ya) 的力量結構,打破了這種困局。周恩來針對中國出兵朝鮮問題說得很明白:“隻有管,才能使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隻有拿出力量來管,才能起作用。”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所起的這種作用,後來也被美國切實感受到了。1953年11月6日,朝鮮停戰3個(ge) 多月之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發出了新的關(guan) 於(yu) 遠東(dong) 政策的聲明:“一個(ge) 強大的、紀律嚴(yan) 明的、革命的共產(chan) 黨(dang) 政權在中國大陸的出現,完全改變了遠東(dong) 的力量結構……北平政權的使命感——無論是民族主義(yi) 的還是共產(chan) 主義(yi) 的——必然會(hui) 迫使中共最終重新奪回現在被美國和西方占領或保護、曆史上屬於(yu) 中國的領土;最終把西方和西方盟友的力量從(cong) 大陸鄰近地區趕走;並且在遠東(dong) 的其他地區以中共的影響取代西方的影響。”
第二,打破了世界兩(liang) 大陣營的力量格局。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之前,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資本主義(yi) 陣營,采取以歐洲為(wei) 重點,在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方向夾擊的戰略,企圖遏製壓垮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則在歐洲和亞(ya) 洲兩(liang) 個(ge) 方向與(yu) 其抗衡,兩(liang) 大陣營的對立力量處於(yu) 膠著狀態,但資本主義(yi) 陣營力量相對占優(you) ,這是當時世界兩(liang) 大陣營力量的基本格局。
但抗美援朝一戰,打破了兩(liang) 大陣營的力量格局。首先,“聯合國軍(jun) ”被誌願軍(jun) 斃傷(shang) 俘71萬(wan) 餘(yu) 人,被繳獲的各種炮有4037門,另損失飛機4268架、汽車7949輛、坦克1492輛、裝甲車92輛。美國消耗作戰物資7300餘(yu) 萬(wan) 噸、戰爭(zheng) 經費400億(yi) 美元。雖然中朝也損失不小,但從(cong) 全球視野來看,以美國為(wei) 主的資本主義(yi) 陣營的力量被直接削弱了。對此,斯大林曾在1952年8月與(yu) 周恩來會(hui) 談時說:“在朝鮮戰爭(zheng) 之後,他們(men) (美國)已經失去了從(cong) 事大規模戰爭(zheng) 的能力……如果他們(men) 發動大規模的戰爭(zheng) ,會(hui) 怎麽(me) 樣呢?到那個(ge) 時候,也許每個(ge) (美國)人都會(hui) 哭泣吧。”
其次,迫使當時美國將其1/3的陸軍(jun) 、1/5的空軍(jun) 、近1/2的海軍(jun) ,投入到朝鮮戰場,相應地其在歐洲的軍(jun) 事力量有所減少,已難以再在歐洲對以蘇聯為(wei) 主的軍(jun) 事力量形成多大優(you) 勢。這種全球東(dong) 西方向力量布局的改變,使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與(yu) 資本主義(yi) 陣營的對抗在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方麵都處於(yu) 均勢狀態,均勢則促成平衡,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最後,從(cong) 後來曆史發展趨勢看,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既鞏固了社會(hui) 主義(yi) 的朝鮮與(yu) 中國國家安全,也為(wei) 此後越南、老撾、緬甸等社會(hui) 主義(yi) 力量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的力量得到加強,世界兩(liang) 大陣營原有的力量格局就這樣被打破了。
第三,打破了帝國主義(yi) 殖民體(ti) 係的現局。從(cong) 15世紀末開始,西方大國開始在世界範圍內(nei) 進行殖民擴張,在世界格局中占據霸權地位,即使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之前,當時的局麵仍然是大多數亞(ya) 非拉國家被籠罩在帝國主義(yi) 的殖民體(ti) 係之中。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則給了這種局麵雷霆一擊,真正動搖了西方的霸權地位。
可以說,隻有作為(wei) 帝國主義(yi) 殖民體(ti) 係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中國,戰勝西方最強大的美國,真正鞏固了自己已經獲得的獨立和解放之後,帝國主義(yi) 的殖民體(ti) 係才算是正式步入了全麵崩潰的曆史階段。受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鼓舞以及中國的支援,1953年7月,埃及人民獲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自此,非洲進入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高漲期;1954年9月奠邊府大捷後,印支三國衝(chong) 破了法國的殖民統治;1955年4月,29個(ge) 亞(ya) 非國家在印度尼西亞(ya) 召開萬(wan) 隆會(hui) 議,標誌著亞(ya) 非國家作為(wei) 一支新興(xing) 政治力量有了自己獨立的聲音。可以說,在1945年至1975年的30年間,民族解放運動與(yu) 殖民主義(yi) 帝國主義(yi) 這兩(liang) 大力量之間發生了40多場戰爭(zheng) ,抗美援朝既是其中最大規模的戰爭(zheng) ,也是對打破帝國主義(yi) 殖民體(ti) 係作用最明顯的戰爭(zheng) 。
雖然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在破局的同時,引發了美國加緊對日媾和、把兩(liang) 大陣營在亞(ya) 洲的對抗推向高潮、冷戰格局在遠東(dong) 形成等連鎖反應,但就當時的曆史階段而言,這是不可避免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在打破東(dong) 亞(ya) 、世界、反帝三層固有局麵上的意義(yi) ,仍然是主要的。
抗美援朝是一場鼓氣之戰,鼓足了中國人民的勇氣、誌氣與(yu) 底氣
在解放軍(jun) 、新中國和世界局勢之外,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對中國人的精氣神也有重大意義(yi) 。
首先,鼓足了中國人民敢與(yu) 強敵鬥爭(zheng) 的勇氣。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打響之前,據李維漢回憶:當時國內(nei) 不少人暴露了恐美的思想,“把美帝國主義(yi) 的力量估計過高,認為(wei) 它不是紙老虎,怕打仗,怕‘引火燒身’,擔心美帝把戰爭(zheng) 擴大到中國來,尤其怕原子彈”。連部隊中的一些官兵也認為(wei) “鴨綠江是鬼門關(guan) ,有去無回”。但隨著抗美援朝運動的進行和不可一世的美軍(jun) 接連被打敗,這種恐美思想逐漸被掃除。
1951年8月10日,鄧小平在西南軍(jun) 區幹部工作會(hui) 議上說:“人民中間恐美崇美思想過去很嚴(yan) 重,經過朝鮮戰爭(zheng) ,這些思想被掃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人敢與(yu) 強敵鬥爭(zheng) 的勇氣。1953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紀念誌願軍(jun) 出國作戰3周年的社論就表達了這種被鼓足的勇氣:“朝鮮戰爭(zheng) 的經驗更證明……隻有堅強的抵抗,才有可能使帝國主義(yi) 者得到足夠的教訓。貌似強大的帝國主義(yi) 侵略勢力,是完全可以打敗而且必須打敗的。”
這種被鼓足的敢與(yu) 強敵作戰的勇氣,在此後新中國的曆次軍(jun) 事鬥爭(zheng) 中成為(wei) 常態。例如,據《人民日報》報道,1965年麵對美軍(jun) 入侵越南,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貧農(nong) 潘記欽,佩戴著抗美援朝紀念章參加了反美鬥爭(zheng) 遊行,並說:“美帝是中朝人民的手下敗將,美帝膽敢擴大越南戰火,我將重新拿起槍杆,和越南人民一道並肩作戰!”
其次,鼓足了中國人民追求國家富強的誌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都有追求國家富強的誌氣,但因為(wei) 外有強敵、內(nei) 有憂患,這股誌氣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開始“鼓起來”,而真正到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才可以說“鼓足”了。一方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加強了中蘇關(guan) 係,而中國經濟的全麵恢複和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形成,正是在戰爭(zheng) 期間蘇聯的支援下完成的,這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建設富強國家的可能,有了追求國家富強的具體(ti) 誌向。在戰爭(zheng) 獲勝的第二年,周恩來就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上強調:“我們(men) 一定可以經過幾個(ge) 五年計劃,把中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強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的工業(ye) 國家。”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戰後飽滿的圖強誌氣。
另一方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國人已不懼任何強敵,已有能力保衛國家建設,人民群眾(zhong) 建設富強國家的誌氣也因此油然而生,實際上這就是毛澤東(dong) 所說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使中國人“加強了同仇敵愾、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決(jue) 心”。此後,中國人民這種被鼓足的誌氣,一直充盈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進程中。1990年10月25日,國家民政部和解放軍(jun) 總政治部在京聯合召開紀念誌願軍(jun) 赴朝參戰40周年座談會(hui) 時,也重申:“要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時期的光榮傳(chuan) 統”,“把我們(men) 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美好”。
最後,鼓足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底氣。1950年9月30日,對即將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慶祝建國一周年大會(hui) 上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wei) 了保衛和平,也從(cong) 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zheng) 。”為(wei) 維護和平而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不僅(jin) 阻止了美國擴大侵略戰爭(zheng) 的步伐,保衛了世界的和平,而且也讓中國人看到了自身有能力、也可以底氣十足地維護世界和平。例如,1958年7月美、英兩(liang) 國出兵侵略黎巴嫩、約旦,威脅世界和平,《人民日報》即發表社論《記住朝鮮戰爭(zheng) !》,借抗美援朝的曆史,表達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誌,同時明確強調:“中國政府已經莊嚴(yan) 地提出警告,如果美英侵略者不停止他們(men) 的侵略活動,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絕不會(hui) 袖手旁觀。”新華社也同時報道:針對英美的侵略行徑,曾在朝鮮戰場上擊落美機5架的空軍(jun) 戰鬥英雄韓德采,也表示隨時準備為(wei) 保衛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像這類受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鼓舞,發出抵禦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聲音不勝枚舉(ju) ,展示了後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時代中國人維護世界和平的充足底氣,並一直延續至今。2000年10月25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紀念誌願軍(jun) 出國作戰50周年大會(hui) 上就曾底氣十足地強調:我們(men) 紀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就是要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yu) 發展的崇高事業(ye) ,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進步的堅定力量。
總之,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是對中國人的一次跨世紀的加油鼓氣,在麵對強敵、追求國家富強、維護世界和平上,中國人的精氣神已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此,亨利·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shu) 中是這樣形容的:“(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使中國在經過幾十年的軟弱挨打之後獲得了精神上的重生。盡管戰爭(zheng) 打完後中國已是筋疲力盡,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換了嶄新的麵貌。”
抗美援朝的偉(wei) 大勝利,已曆經了70個(ge) 春秋,給不同時代的人們(men) 帶來了不同啟示。在中國人民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今天,在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在中美兩(liang) 國又一次處於(yu) 何去何從(cong) 的十字路口的今天,我們(men) 應該銘記這場得來不易的勝利,重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men) 都要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我們(men) 都要匯聚萬(wan) 眾(zhong) 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我們(men) 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我們(men) 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