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東錫雕傳承人守正創新為傳統工藝注入現代活力

發布時間:2023-08-08 10:3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8月7日電 題:山東(dong) 錫雕傳(chuan) 承人守正創新為(wei) 傳(chuan) 統工藝注入現代活力

  作者 王采怡

  “叮叮咚咚”……8月7日,在山東(dong) 省濟南市萊蕪區“鳳王祥”錫雕館內(nei) ,萊蕪“鳳王祥”錫雕第八代傳(chuan) 承人王聖良正拿著錘子,精心打磨他的新作品《九壽圖》。

  “錫雕,是中國傳(chuan) 統雕塑藝術,有300多年的曆史。”王聖良說,錫雕製作工藝複雜,一件作品需要經過設計、化錫、製版、下版、裁剪、打坯、焊接、銼削等十幾道工序才能成型。“用錫製造的器物必須要經過錘煉,整個(ge) 造型才會(hui) 挺拔。”

  走進“鳳王祥”錫雕作品展示廳,記者看到錫茶壺、錫燭台等傳(chuan) 統實用的錫雕作品、造型新穎別致的錫雕擺件在此陳列,其中不乏多個(ge) 國際及國家級獲獎作品,這些作品凝聚了幾代萊蕪錫雕手藝人的智慧和心血。

  王聖良告訴記者,小時候他因為(wei) 生病,腿腳落下了殘疾,別的兄弟姐妹出去玩,他就跟著爺爺學習(xi) 錫雕。“做錫雕需要心靜、身靜,因為(wei) 行走不方便,我比其他人更坐得住,在學習(xi) 錫雕上更有‘優(you) 勢’”。

  伴隨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鏗鏹頓挫的敲錫聲,王聖良已經堅守錫雕技藝40餘(yu) 年,他對這門手藝也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萊蕪錫雕根植於(yu) 民間,再怎樣創作都不能脫離大眾(zhong) 。實用性要和藝術性相結合。就像如果你不喝茶,就不會(hui) 懂得怎樣才能做好一把茶壺。”

  在這方麵,王聖良的兒(er) 子、“鳳王祥”錫雕第九代傳(chuan) 承人王緒賢與(yu) 父親(qin) 的觀點不謀而合:“創新需要貼近生活,錫雕作品要做到看起來舒服,用起來也舒服。”

  如今,“鳳王祥”錫雕在技法上進一步精進、融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它借鑒木雕、石雕的雕刻工藝,獨創了“拉焊”及“堆焊”的金屬雕刻技法,在塑造作品形象上可加可減,深淺浮雕並用,作品靈動自然。

  從(cong) 雕刻內(nei) 容看,既有惟妙惟肖的花、鳥、魚、蟲、龍鳳、走獸(shou) 、吉祥物、人物,又有內(nei) 容豐(feng) 富的詩詞歌賦、傳(chuan) 說故事;從(cong) 雕刻類型看,既有功能類的禮器、飲具、燈燭具、煙具、薰具、文具、化妝盒、儲(chu) 藏用品,又有觀賞類的浮雕擺件、花瓶等。“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僅(jin) 要注重傳(chuan) 統技藝,還要具有現代藝術特色,這樣才能讓傳(chuan) 統錫雕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王緒賢說。

  2008年,傳(chuan) 承了300多年的萊蕪錫雕被列為(wei)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在眾(zhong) 多的錫雕流派中,萊蕪錫雕最為(wei) 著名,其中,又以我們(men) ‘鳳王祥’錫雕為(wei) 代表。”王聖良表示,錫雕傳(chuan) 承是一種責任與(yu) 擔當,正是因為(wei) 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正和創新,才能讓萊蕪錫雕在傳(chuan) 承創新中煥發出非遺文化的不朽和神奇。(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