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更為自信自覺的姿態深入推進“第二個結合”

發布時間:2023-08-08 10:5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隻有不斷地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造就一個(ge) 有機統一的、能體(ti) 現出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

  思想解放是理論創新的先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這一重大論斷為(wei) 我們(men) 正確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每一次重大理論突破都與(yu) 思想解放相伴而生

  我們(men) 黨(dang) 百餘(yu) 年奮鬥曆程的每一次重大理論突破,無不與(yu) 思想解放相伴而生。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的錯誤指導幾乎葬送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我們(men) 黨(dang)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通過延安整風運動,破除了“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錯誤,確立了毛澤東(dong) 思想的指導地位,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yi) 思想路線在全黨(dang) 範圍內(nei) 深入人心,促進了抗日戰爭(zheng) 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在全國的勝利。20世紀70年代,麵對“中國向何處去”,我們(men) 黨(dang) 開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為(wei) 黨(dang) 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準備了思想條件。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吹響了新的思想解放的號角,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dang) 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yi) 的偉(wei) 大轉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得以創立和逐步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指引下,我們(men) 黨(dang) 深刻認識到,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看待5000多年的中華文化,更加客觀地看待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並自信地探索麵向未來的觀念、體(ti) 製、製度等創新。隻有不斷地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造就一個(ge) 有機統一的、能體(ti) 現出中華文化主體(ti) 性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深入理解“第二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diu) 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在深刻認識“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的基礎上,深入理解“第二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

  “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men) 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是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的一種現代“共生型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深深植根於(yu) 廣袤的中華大地,吮吸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廣泛借鑒吸收人類優(you) 秀的文明成果,超越西方資本主義(yi) 文明弊病,是具有中華文明特質和普遍曆史意義(yi) 的現代文明形態。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men) 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並有力地作用於(yu) 道路、理論和製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發掘其獨特的價(jia) 值體(ti) 係,吸收運用其豐(feng) 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才能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得以賡續,才能始終掌握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曆史主動權,才能以先進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把握時代發展脈搏。

  “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jin) 是我們(men) 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nei) 核,對解決(jue) 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jia) 值。”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始終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孕育發展,充分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豐(feng) 富營養(yang) ,鮮明體(ti) 現中華民族激昂的文化精神、強勁的文化能力、積極的文化心態、兼容並蓄的文化胸懷,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集大成者,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深入推進“第二個(ge) 結合”

  “第二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黨(dang)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道路、理論、製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men) 要以更為(wei) 自信自覺的姿態深入推進“第二個(ge) 結合”。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新時代新征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特別是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將其轉化為(wei) 認識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方法、落實文化建設要求的行動指南、創新文化內(nei) 容形式的思想基礎,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不脫軌”“不變道”。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活動的主體(ti) ,是曆史的創造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wei) 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wei) 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新時代新征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基礎和群眾(zhong) 基礎,讓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牢牢紮根,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新形態,是現代文明的中國方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我們(men) 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新時代新征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在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曆史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守正創新的姿態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使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得以根深葉茂,從(cong) 而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嶄新篇章。

  (作者陳東(dong) 瓊係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張洪鈺係該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