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委書記第一時間建群,集聚救援力量
從(cong) 學校到家屬院,836米的路程,隻需要經過一個(ge) 紅綠燈路口。正常情況下,這條路薑天一開車隻需要3分鍾,走路不到10分鍾。但8月1日晚上,帶著十幾箱物資,薑天一和父親(qin) 摸索著走了整整3個(ge) 小時。
薑天一所在的保定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以下簡稱:保定幼專(zhuan) )的涿州校區,位於(yu) 涿州市西部郊區,學校相較於(yu) 附近的大馬村而言,地勢較高。
7月31日晚上,受暴雨影響,附近北拒馬河水位迅速上漲,洪水自西向東(dong) “突襲”了學校及周邊村鎮。南拒馬河發生決(jue) 堤,在兩(liang) 麵洪水的“圍攻”下,僅(jin) 一個(ge) 多小時,學校就變成了一座“孤島”。
“水漲得太快,根本來不及反應。”8月1日上午,薑天一和父親(qin) 接到通知將車挪出學校,等到返回時,學校周圍已被水淹沒,“當時還有130人被困樓內(nei) ,大多數是留校老師和家屬,也有老人和小孩”。
雨還在斷斷續續地下,救援隊多在災情更嚴(yan) 重的區域,在已經斷水斷電的情況下,困在保定幼專(zhuan) 的人們(men) 決(jue) 定先行自救。
組織起來 突出洪水重圍
8月1日晚上,保定幼專(zhuan) 團委書(shu) 記李登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幼專(zhuan) 購買(mai) 燃氣群”裏失聯了。
沒有電,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原始社會(hui) 。明明家屬樓就在眼前,但李登登還是“迷路”了,他不清楚需要救援的受困者分散在何處,也不敢保證大家是否都暫時安全,李登登回憶說,“當時心裏隻有一個(ge) 念頭,要想辦法恢複聯係。”
“請能夠參與(yu) 救助的老師進群。”8月2日,李登登建起了“保定幼專(zhuan) 自救互助”微信群。
群聊“鏈接”起救援力量。一支由25名青年教師臨(lin) 時組成的青年突擊隊迅速成立,他們(men) 分散在校內(nei) 外各處,打通了信息交流傳(chuan) 遞的通道。
“我家裏還有些食物,櫃子裏有方便麵,有需要的可以聯係我”“我家有大人和小孩的緊急用藥”“我的電車有電,家裏還有充電寶”……不少遠在外地的同事,在群內(nei) 積極分享著自己可用的物資,同時告知了備用鑰匙放置點以及門鎖密碼。
李登登和其他隊員匯總著信息,把需求兩(liang) 端進行整合對接。
保定幼專(zhuan) 的家屬院一共有兩(liang) 棟樓,連日暴雨,連通8個(ge) 單元間的地下室已經被水淹沒。“想要到其他單元還有一個(ge) 辦法,頂樓還是通的。”家屬樓最高有13層,各個(ge) 單元都分散有獨居人員,他們(men) 汛前的物資儲(chu) 備匱乏,為(wei) 了幫他們(men) 交換所需,隊員史東(dong) 碩已經記不清爬了幾個(ge) 13層。
隨著群內(nei) 成員規模不斷擴大,信息開始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物資的整合與(yu) 共享。洪峰幾點來臨(lin) ?校外主幹道實時情況如何?附近救援隊伍的聯係方式是什麽(me) ?在確保真實可信的前提下,青年突擊隊隊員們(men) 都在微信群內(nei) 盡己所能傳(chuan) 遞著有用的信息。
“可以說,青年突擊隊隊員們(men) 積極的自救互救行為(wei) ,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外有限的救助資源。”李登登說。盡管被洪水圍困,但這群青年誌願者化身“信使”,帶領保定幼專(zhuan) 這座“孤島”率先衝(chong) 破了未知的屏障。
蹚進洪流 探出“生命救援通道”
第一次返回學校運送物資的場景薑天一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8月1日下午,保定幼專(zhuan) 周圍的超市已經買(mai) 不到任何水和食物。因為(wei) 挪車而出校的薑天一,在距離學校約7公裏外的東(dong) 城坊鎮,搶到了十幾箱水和麵包。
“眼下的問題不是買(mai) 不到,而是送不了。”等到薑天一返回學校運送物資時,學校北邊、南邊、西邊的道路已經被洪水完全淹沒,隻剩東(dong) 邊還有條小路,車輛能勉強通行,“但是不知道前方積水深淺,我一個(ge) 人不敢貿然行動。”
彼時,周邊根本找不到可用的救援船隻,薑天一隻能在路邊蹲守。近一個(ge) 小時後,她終於(yu) 攔下了一輛路過的“50鏟”鏟車。
夜晚,在洪水的包圍下,空氣濕度不斷增加,即便是稍淺的水域也升起了薄霧。鏟車在水中摸索著前進,前方的水情、路況如何對他們(men) 而言完全是未知數。
“第一次嚐試就失敗了。”薑天一回憶,快到校門口的時候,水深已經超過鏟車的車輪高度,司機不敢再往前開,隻能原路返回,“後麵又搭上了另外一輛鄰村的救援車,這才順利將物資送到校門口。”
運送物資的過程不易,但至少探出了一條救援隊可行的道路。8月3日,涿州多日的暴雨終於(yu) 按下了“暫停鍵”。見情況稍有好轉,李登登不敢猶豫,立刻召集突擊隊所有人,準備按可行路線,開展一場“孤島”大轉移。
幸運的是,一出發李登登他們(men) 就恰好遇到了來自河南省周口市的救援隊。李登登告訴記者,盡管當時有專(zhuan) 業(ye) 的救援力量幫助,但這並不意味著救援困難就能夠迎刃而解。
在淺水區,救援船無法啟動,所有人隻能在齊腰深的水中徒步前行。到了深水區,水深將近4米,水流也十分湍急,中途救援船被不明物體(ti) 劃破,好幾次差點翻船。李登登感慨道:“這段路程,平時開車5分鍾就能到達,但實際救援過程中,單是過去就用了1個(ge) 小時。”
事實上,參與(yu) 救援的遠不隻學校的青年突擊隊,這場救援行動早已變成與(yu) 校外的抱團互救。
那幾天,李登登還收到了來自湖北老鄉(xiang) 的遠程幫助。“他拜托北京的朋友,給我們(men) 學校拉來了兩(liang) 車物資。”提及此事,李登登還是不由得哽咽,他們(men) 白天互通消息,半夜裝貨發車,“在原定路線大橋垮塌的情況下,這位朋友克服了重重困難,第二天淩晨兩(liang) 點,物資就已經到達涿州。”
據介紹,截至8月5日,保定幼專(zhuan) 青年突擊隊已成功轉移校內(nei) 受困的130名教師及其家屬。同時,學校因洪水而臨(lin) 時接納的百餘(yu) 名大馬村受困群眾(zhong) 現已陸續安全疏散。
結束救援後,有人拍下了一張照片,保定幼專(zhuan) 的人事處幹事王卓站在“C位”,對著鏡頭笑得格外燦爛。微信群內(nei) ,看到的人仿佛都被感染,在群裏打趣著,一掃之前的陰霾感。王卓自己也十分喜歡這張照片,隻是看著笑著,眼淚卻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實習(xi) 生 卞良栩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周呈宣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