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行,築起堅不可摧的“青春堤壩”
“我們(men) 是00後,我們(men) 不怕累。”“咱們(men) 多一個(ge) 人,就多一份力。”近日,麵對強降雨造成的洪災,廣大團幹部、團員青年迅速出列,積極投身防汛救災。他們(men) 不辭辛苦、前赴後繼,充分發揮主力軍(jun) 和突擊隊作用,在抗洪救災一線奏響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這些挺身而出、衝(chong) 鋒在前的年輕人,有的是平日裏奔波送餐的外賣小哥,有的是原本可以享受假期的大學生,有的是青年官兵、消防隊員、救援誌願者……但在滔滔洪水之中,他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青年突擊隊員”。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xie) 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青年是常為(wei) 新的,自1954年1月於(yu) 北京展覽館工地誕生後,一代代青年突擊隊員奮鬥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行各業(ye) 、各條戰線,尤其在許多重點領域和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生力軍(jun) 作用,書(shu) 寫(xie) 了一部部催人奮進的青春篇章。
今天,這麵富有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光榮旗幟,傳(chuan) 到了90後、00後青年手裏,插到了防汛搶險一線。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青年突擊隊的身影。風雨中,他們(men) “逆流”而行、挺膺擔當,用熱血和汗水築起堅不可摧的“青春堤壩”。
在本輪洪災中備受關(guan) 注的河北涿州,就有這麽(me) 一群年輕人。他們(men) 是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的師生,積極投身保護實驗設備和農(nong) 田的搶險救災中,不僅(jin) 奮力自救,還幫助安置受災群眾(zhong) 。“孤島”突圍之時,“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的諄諄教誨,凸顯出特殊的深意。
“青年突擊隊帶頭衝(chong) 鋒,大家勁頭都很足”,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號召團員青年、誌願者組建防汛搶險突擊隊後,隻用半天時間,就從(cong) 各個(ge) 項目中迅速集結了200多人參與(yu) 天津境內(nei) 大清河河堤加固任務。這些從(cong) 四麵八方集結而來的“守堤人”,憑借豐(feng) 富的經驗,展現了超高的效率。
麵對來勢洶洶的洪水,年輕一代並不是硬幹、蠻幹,而是充分利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優(you) 化分工協調機製,以自身技術為(wei) 防汛救災貢獻力量。青年突擊隊員在防汛救災一線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麵對困難挫折撐得住、關(guan) 鍵時刻頂得住、風險挑戰扛得住,用行動證明他們(men) 是值得信賴、堪當大任的一代新人。
“作為(wei) 汶川地震的親(qin) 曆者,我們(men) 曾受到全國各地的無私援助,現在家鄉(xiang) 遇到災情,我作為(wei) 一名青年誌願者,理應為(wei) 救災工作盡一份力。”這是麵對今年的強降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災害,一名四川汶川籍青年誌願者的肺腑之言。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誌願紅”,那句“輪到我們(men) 來守護你們(men) !”就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麵對使命最真誠的回答。
幹旱、洪澇、台風、地震……“多災多難”對於(yu) 中國的自然環境來說,從(cong) 來不是一個(ge) 抽象的形容詞。一代又一代青年就這樣從(cong) 磨難中成長起來,更加懂得自強不息、守望相助的意義(yi) ,更能磨礪不怕吃苦、敢於(yu) 鬥爭(zheng) 的精神。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今天,團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誌願服務隊不畏風雨、迎難而上,讓青春在泥濘中綻放,讓汗水在堤壩上揮灑,也必將在未來的驚濤駭浪中,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