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金秋盛裝歸來 聚焦中國概念展現青春力量
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應妮)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le) 節9日在京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演出安排。9月22日至10月15日,北京國際音樂(le) 節將帶來25場演出,涵蓋全新委約作品、獨奏及室內(nei) 樂(le) 、視覺交響音樂(le) 會(hui) 等多元演出形式,從(cong) “音樂(le) ·青春·未來·態度”四個(ge) 維度對“共未來”的年度主題進行藝術詮釋。
9月22日的開幕音樂(le) 會(hui) 以“紀念北京大學音樂(le) 傳(chuan) 習(xi) 所創立101周年”為(wei) 主旨。屆時,指揮家楊洋將執棒中國愛樂(le) 樂(le) 團和北京民族樂(le) 團,攜手大提琴家莫漠、女高音張立萍,首演北京國際音樂(le) 節、北京民族樂(le) 團聯合委約作品幻想交響組曲《聆聽劉天華》。該作品是作曲家鄒野根據劉天華的《良宵》《空山鳥語》《光明行》《改進操》等器樂(le) 作品創作,飽含對中國音樂(le) 發展來路的敬意。
“中國概念”曆來是北京國際音樂(le) 節的重要名片。今年,北京國際音樂(le) 節與(yu) 上海交響樂(le) 團共同委約著名作曲家劉索拉創作的原創交響舞曲《大鬧天宮》集合了民間音樂(le) 元素、爵士樂(le) 的靈動、管弦樂(le) 的交響性,凝聚著當代音樂(le) 家對傳(chuan) 統經典的新解讀。此外,馬勒基金會(hui) 將與(yu) 北京國際音樂(le) 節深度合作,以駐節形式呈現4場音樂(le) 會(hui) ,黃若、王穎、莎拉·斯科特、王斐南、李楨岩等中外青年作曲家將在對話中彰顯不同時代音樂(le) 家的藝術思維。其中第四場音樂(le) 會(hui) 同時也是今年北京國際音樂(le) 節的閉幕音樂(le) 會(hui) ,馬勒基金會(hui) 節日樂(le) 團和中國的新古典室內(nei) 樂(le) 團將聯袂作為(wei) 北京國際音樂(le) 節節日樂(le) 團演出,以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為(wei) 本屆音樂(le) 節開啟進入下一個(ge) 四分之一世紀的新篇章。
“我們(men) 鼓勵原創作品,希望能夠將更多的中國青年音樂(le) 家們(men) 帶到世界的舞台,很多事情在今天是一個(ge) 起步,可能在明天就是走向世界的一大步,這是北京國際音樂(le) 節的責任。”北京國際音樂(le) 節藝術委員會(hui) 主席餘(yu) 隆對青年音樂(le) 家寄予厚望,同時也對北京國際音樂(le) 節為(wei) 青年人才們(men) 打造的紮實平台充滿信心。今年的音樂(le) 節舞台上,林冰、金鬱礦、孫一凡、俞極、梅第揚、莫漠、林瑞灃、鞠小夫等多位嶄露頭角的青年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將輪番亮相。
同時,音樂(le) 將在今年以更多形式繼續深度融入北京的都市生活與(yu) 城市文化,“樂(le) 動名園”係列3場音樂(le) 會(hui) 將在天壇公園神樂(le) 署上演,北京國際音樂(le) 節與(yu) 大華城市藝術中心聯合出品的海頓歌劇《月亮的世界》將在文化新地標大華城市藝術中心迎來中國首演。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的視覺交響《田園星球》集合了裝置、表演、視覺、聽覺等體(ti) 驗,觀眾(zhong) 可通過手機APP與(yu) 音樂(le) 互動,拉近環保主題與(yu) 觀眾(zhong) 生活的距離。作曲家郝維亞(ya) 的中國第一部科幻歌劇《七日》將展望未來人工智能與(yu) 人類共存的時代,探討人類生存的終極意義(yi) 。對此,北京國際音樂(le) 節藝術總監鄒爽表示,期待打破傳(chuan) 統的觀演模式,將音樂(le) 進一步融入我們(men) 的生活方式、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更多融入古典音樂(le) 文化的途徑。
此外,今年北京國際音樂(le) 節將繼續秉承公益性原則,在奉獻精彩演出的同時,還將推出係列公益演出和活動,兒(er) 童音樂(le) 會(hui) 、大師課、導賞、公開彩排、藝術家對談等多樣公益活動將在音樂(le) 節期間與(yu) 觀眾(zhong) 見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