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提名作品公布 《千裏江山圖》入圍
日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公示了10部提名作品,其中,民主黨(dang) 派成員——民進會(hui) 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孫甘露憑借作品《千裏江山圖》獲得提名。
《千裏江山圖》從(cong) 黨(dang) 史文獻和烈士事跡中獲得創作靈感,敘寫(xie) 了上世紀30年代中共地下黨(dang) 在上海的一次秘密行動。以陳千裏等為(wei) 代表的一批青年地下工作者,為(wei) 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義(yi) 無反顧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獲得茅盾文學獎提名之前,《千裏江山圖》已先後入選“五個(ge) 一工程”獎、中宣部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國作家協會(hui) 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等獎項。作家劉統認為(wei) ,《千裏江山圖》的創新之處,在於(yu) “作品參考了大量革命文獻史料,內(nei) 容力求貼近曆史真實,人物、事件、地點與(yu) 曆史背景相符合,體(ti) 現了虛構作品的曆史真實性”。
除了曆史題材作品,少數民族題材同樣備受當代作家的關(guan) 注。在本屆提名作品中,新疆作家劉亮程的《本巴》和山東(dong) 作家楊誌軍(jun) 的《雪山大地》向讀者呈現了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豐(feng) 富而多樣的文化形態。
《本巴》以蒙古史詩為(wei) 背景,塑造了一個(ge) 沒有死亡、人人活在25歲的本巴國度。作者以詩意的筆觸,試圖探尋民族的曆史記憶,向世界講述古老而新奇的中國故事。而《雪山大地》則從(cong) “小人物”的視角出發,以“父親(qin) ”20世紀50年代深入沁多草原、調查牧民生活為(wei) 主線,全景式地呈現了藏族牧民傳(chuan) 統社會(hui) 形態和生活樣貌的變遷。《雪山大地》的作者楊誌軍(jun) 曾在青海生活多年,創作多部藏族題材小說,其代表作《藏獒》曾銷量百萬(wan) 。
此外,東(dong) 西的《回響》、葛亮的《燕食記》、胡學文的《有生》、魯敏的《金色河流》、喬(qiao) 葉的《寶水》、魏微的《煙霞裏》、朱秀海的《遠去的白馬》也在提名之列。(完)(《中國新聞》報作者羅魯嶠 梁丙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