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城市微循環暢通起來(民生觀)

發布時間:2023-08-10 16: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城市綜合交通體(ti) 係中,地麵公交應明確自身定位,助力群眾(zhong) 便捷、安全出行

  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體(ti) 係日益完善,出行方式更趨多元。尤其是軌道交通發展迅速,已經超過地麵公交,成為(wei) 不少城市客運係統的中堅力量。再加上私家車、網約車、電動單車和共享單車的分流,地麵公交的客運量呈現一定下降趨勢。麵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如何優(you) 化提升服務,成為(wei) 擺在公交管理部門麵前的一道考題。

  發展地麵公交,不僅(jin) 有助於(yu) 降低汙染、疏解擁堵,也為(wei) 老年人、中小學生和部分通勤人員出行提供保障。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對地麵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力度,總體(ti) 態勢良好。隻不過,與(yu) 市民日益多樣的出行需求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具體(ti) 看,問題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比如,公交站點設置不合理,與(yu) 地鐵等其他交通站點的接駁率不高;線網分布不均,公交資源相對集中在城市核心區,線路重複,而外圍新區公交線路覆蓋不足。還有,受曆史因素限製,部分公交線路存在大彎大繞、發車間隔長、準點率低、舒適度不高等問題。此外,人們(men) 出行習(xi) 慣發生變化,更加追求個(ge) 性化,時間也更具彈性,但傳(chuan) 統公交車是按固定線路和時刻運行。

  一項公共服務政策要更好落地見效,須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民生需求為(wei) 出發點。推進地麵公交建設,就是要盯準市民出行習(xi) 慣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提升服務質量。

  對公交線網進行優(you) 化。各種交通方式之間互補融合以達到協同效益的最大化,是現代城市交通係統發展的趨勢。地麵公交要適應這種趨勢,在線路規劃、站點設置上,強化與(yu) 軌道交通及其樞紐站點的銜接,提高接駁便捷度。

  同時,針對中心城區重複、外圍區域線網覆蓋不足等問題,合理布局公交資源,加強商業(ye) 區、學校、醫院周邊車輛配置及運營時間保障。

  對個(ge) 性化需求積極回應。在保持常規線路的基礎上,推出定製化服務。可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載體(ti) 為(wei) 抓手,精準捕捉和收集市民出行時間、線路、目的地等信息,為(wei) 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打下基礎。在手機小程序上預約,就可以實現乘坐公交車像乘坐網約車一樣方便,既節約了時間,又提升了舒適度,對市民的吸引力必然大大增強。

  目前,城市綜合交通體(ti) 係加速建設,不同類型的出行方式,都為(wei) 滿足群眾(zhong) 需求發揮著各自作用。地麵公交應明確自身定位,以群眾(zhong) 的體(ti) 驗為(wei) 標尺,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助力便捷、安全出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8日 第 11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