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這座遺址見證中國古代冶鐵“黑科技”

發布時間:2023-08-10 16: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8月9日電 (記者 韓章雲(yun) )鐵質六角承、齒輪,重達23噸的積鐵塊,日產(chan) 約一噸生鐵的冶鐵高爐……走進河南省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中國古代冶鐵的成就及“黑科技”盡現眼前。

  8月8日,記者跟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采訪團一行來到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探尋中國古代冶金科技發展的成果。

  該博物館依托古滎漢代冶鐵遺址而建。古滎漢代冶鐵遺址,是一處興(xing) 盛於(yu) 西漢中葉至東(dong) 漢早期的冶鐵遺存,經考古勘探,該遺址總麵積不低於(yu) 50萬(wan) 平方米。作為(wei) 漢代河南郡第一冶鐵官營,這裏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漢代冶鐵遺址。

  球墨鑄鐵技術領先西方國家1900多年

  1947年,英國科學家宣布成功研製球墨鑄鐵技術,被認為(wei) 是20世紀提高鑄鐵強度性能的重大突破。然而,我國考古學家發現,至少在戰國晚期(公元前3世紀)中國已出現球墨鑄鐵技術,並且這項技術在古滎漢代冶鐵遺址被考古證實。

  據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館長閻書(shu) 廣介紹,我國科學家用現代科技手段,對335件戰國至漢魏時期的鐵器進行金相檢測分析,包括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在內(nei) 的多個(ge) 遺址出土的鐵器中共發現10餘(yu) 件球墨鑄鐵。國際冶金史專(zhuan) 家對此進行驗證後認為(wei) :古代中國已經摸索到了用鑄鐵柔化術製造球墨鑄鐵的規律。這一發明早於(yu) 西方國家1900多年。

  “古球墨的發現彰顯了我國古代領先千年的冶鐵工藝,凝聚著先民的智慧和不斷探索、不斷變革的精神。”閻書(shu) 廣說。

  橢圓形特大冶鐵豎爐領先西方國家1800多年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出土了兩(liang) 座冶鐵爐,據專(zhuan) 家推測,爐子的有效高度為(wei) 6米,日產(chan) 生鐵約一噸。橢圓形的爐缸是漢代工人在生產(chan) 過程當中總結出的一種擴大爐缸、增加爐子容積的科學方法,解決(jue) 了鼓風吹不到爐中心的問題。

  閻書(shu) 光介紹,橢圓形冶鐵豎爐這項技術直到1850年英美兩(liang) 國才先後攻克。“足以說明古滎漢代冶鐵遺址一號爐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冶煉設備,這標誌著我國生鐵冶煉技術在漢代已經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

  考古研究發現,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的宏大規模和先進冶鐵、鑄造技術,不僅(jin) 是研究我國古代冶金的豐(feng) 富材料,學界也普遍認為(wei) 這也是世界冶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6年,“金屬早期生產(chan) 及應用”第二次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鄭州召開,近百位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對古滎漢代冶鐵遺址進行研究,並對其作出了“世界文化之寶”“這裏的冶鐵文明屬於(yu) 全世界”等高度評價(jia) 。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陳建魁認為(wei) ,中國古代冶鐵業(ye) 快速發展,在促進中華民族的統一、文明的進步、社會(hui) 經濟發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