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樺樹皮展現鄂倫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變
中新網大興(xing) 安嶺8月20日電 題:小小樺樹皮展現鄂倫(lun) 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變
作者 薑輝 趙宇航
“高高的興(xing) 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裏住著勇敢的鄂倫(lun) 春……”在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塔河縣十八站鄂倫(lun) 春族鄉(xiang) ,生活著“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倫(lun) 春族。1953年,鄂倫(lun) 春族人走出大山開始定居生活。70年過去了,這些曾長期以狩獵為(wei) 生、衣皮食肉,樺皮為(wei) 屋的“獵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月的大興(xing) 安嶺清風徐徐,麵色紅潤、身材魁梧的郭寶林正在家裏接待來自浙江的遊客。70多歲的郭寶林是土生土長的鄂倫(lun) 春族人,20多歲開始製作樺樹皮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樺樹皮船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被稱為(wei) 鄂倫(lun) 春“最後的獵人”。
“過去用樺樹皮做船就是打獵用的,主要是過河、運輸,那是重要交通工具。現在,交通發達了,公路四通八達,這個(ge) 船用不上了,都是各大院校收藏樺皮船,再就是遊客願意買(mai) 些小船當做紀念品”。郭寶林告訴記者,日前,大興(xing) 安嶺塔河縣舉(ju) 行了十八站鄉(xiang) 鄂倫(lun) 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紀念活動,他為(wei) 此特意趕工製作了4艘樺樹皮船。
“過去我們(men) 就用這個(ge) 樺樹皮,做我們(men) 常使用的桶啊,盆兒(er) 啊,還有一些碗,水桶。現在呢,我們(men) 用這個(ge) 樺樹皮,就做成了一些小的手工藝品,供遊客來購買(mai) 。我們(men) 在網上也進行售賣,遠銷到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樺樹皮(製作)既增加了我們(men) 的收入,也能傳(chuan) 承我們(men) 的民族文化”。一間工作室內(nei) ,郭寶林的女兒(er) 郭紅霞正在製作樺樹皮收納盒。郭紅霞繼承了父親(qin) 的樺樹皮船製作技藝,60厘米長的迷你樺樹皮船,她一周可以做10艘。
精美的首飾盒、小巧堅固的茶杯托……漫步十八站鄂倫(lun) 春族鄉(xiang) ,充滿民族特色的住宅整齊排列在街路兩(liang) 側(ce) ,樺樹皮工藝品製作小作坊隨處可見。
“我從(cong) 10年大慶、20年大慶、30年大慶、40年大慶、50年大慶、60年大慶、70年大慶,我全部參加。一個(ge) 大慶一變化,一個(ge) 大慶一個(ge) 樣”。郭寶林表示,樺樹皮手工藝品輕便、防潮、耐用,其獨特的使用價(jia) 值和觀賞價(jia) 值,展現了鄂倫(lun) 春族人的創造力。
據塔河縣十八站鄂倫(lun) 春族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吳慶勇介紹,目前146戶鄂倫(lun) 春族人都住進了政府集中統一建設的有上下水、集體(ti) 供暖的民居。十八站鄂倫(lun) 春族鄉(xiang) 圍繞創建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形成“一園一館一中心”的旅遊產(chan) 業(ye) 格局,打造獨具特色的興(xing) 安民俗旅遊區。同時通過黨(dang) 支部+合作社+企業(ye) +農(nong) 戶的形式,帶動村民發展鄂族文化手工藝品,增加村民收入。2022年,鄂族村集體(ti) 經濟達到60餘(yu) 萬(wan) 元,人均年收入1.8萬(wan) 餘(yu) 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