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眼先衰?小心眼部“老年病”
生活中,經常聽到中老年朋友抱怨:我的眼睛為(wei) 何越來越疲勞?越來越睜不大?看東(dong) 西越來越不清楚?這都與(yu) 視疲勞有關(guan) 。
視疲勞這個(ge) 概念,如今被廣泛提及。患者症狀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近距離工作不能持久,出現眼部及眼周疼痛、視物模糊、眼睛幹澀、流淚等,嚴(yan) 重者會(hui) 出現頭痛、惡心、眩暈等症狀。
視疲勞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隨著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men) 使用眼睛越來越頻繁,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誘發了視疲勞。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近視、遠視或眼睛本身有炎症(如患沙眼、角膜炎等)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視疲勞,老年人及更年期女性因自身調節能力下降,也更易發生視疲勞。
眼瞼皮膚鬆弛可引起視疲勞及異物感
臨(lin) 床觀察發現,老年性眼瞼皮膚鬆弛很容易使中老年朋友出現視疲勞。眼瞼皮膚鬆弛已成為(wei) 很多中老年朋友視疲勞、視野變窄、甚至視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必須重視。
老年性眼瞼皮膚鬆弛,發病率很高,幾乎每位中老年朋友都會(hui) 發生。疾病主要表現為(wei) 瞼皮鬆弛、伴皺褶,肥厚鬆弛的皮膚向下懸垂,會(hui) 使眼睛變小,形成“三角眼”,造成假性或真性的上瞼下垂,從(cong) 而遮擋視軸。人看物體(ti) 時,感覺視野縮小,視物特別疲勞。此外,“三角眼”會(hui) 使人感覺很不精神,容易顯得老態。
一般情況下,出現視疲勞後,醫生會(hui) 建議嚐試一些人工淚液,但往往效果甚微。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關(guan) 注病人有沒有出現眼瞼皮膚鬆弛,遮擋了視線(視軸),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麽(me) 點多少眼藥水都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
部分老年性眼瞼皮膚鬆弛患者還常有異物感。這是因為(wei) ,眼瞼皮膚鬆弛明顯時,會(hui) 引起眼瞼皮膚內(nei) 翻和倒睫毛,眼睛容易出現溢淚、刺痛、誘發角膜炎、角膜潰瘍等,不僅(jin) 讓人形成“眼睛裏有東(dong) 西”的錯覺,還會(hui) 導致視力下降。
目前,眼瞼皮膚鬆弛的唯一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即行瞼皮鬆弛矯正手術。如果患者合並眼瞼內(nei) 翻、倒睫毛,可一並手術解決(jue) ,不但能滿足外觀需求,更重要的是能明顯緩解視疲勞和異物感。
“擠眉弄眼”可能是眼睛痙攣
生活中,還有一類人群喜歡“擠眉弄眼”,尤其是和人交談時,或者在關(guan) 鍵時刻,比如橫穿馬路、開車時,頻繁而不自主地瞬目眨眼,甚至突然雙眼緊閉,嚴(yan) 重時完全睜不開眼睛,根本無法看外界,伴痛苦的麵部表情。
這種疾病被稱為(wei) 特發性眼瞼痙攣,主要指眼、眼眶和眼輪匝肌的自發性痙攣性收縮。痙攣的主要表現為(wei) ,非意誌性強烈閉眼的不斷重複。這些患者很容易被誤診為(wei) 幹眼、視疲勞,從(cong) 而耽誤了及時治療。
特發性眼瞼痙攣通常為(wei) 雙眼發病,中老年人群多發,部分患者還有麵部或身體(ti) 其他部位的局限性痙攣。該病尚無明確病因,但與(yu) 精神緊張、情緒壓力大、睡眠不良等因素相關(guan) 。
眼瞼皮膚鬆弛也會(hui) 導致特發性眼瞼痙攣加重。這和視疲勞也有關(guan) ,長時間近距離工作或者盯著電子屏幕,眼睛睫狀肌會(hui) 一直痙攣收縮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刺激眼輪匝肌出現陣發性不自主小抽搐,休息後症狀有所好轉。有些患者可能和眼表疾病刺激有關(guan) ,比如眼瞼內(nei) 翻伴倒睫、慢性結膜炎伴結膜結石、瞼緣炎、角膜炎等。
特發性眼瞼痙攣的危害性,首先是影響外形,也影響和別人的交流,在社交時不停“擠眉弄眼”會(hui) 給人不禮貌、不嚴(yan) 肅的印象;嚴(yan) 重的患者會(hui) 出現“功能性盲”,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
大部分特發性眼瞼痙攣無法自愈,多數患者的痙攣症狀可以通過藥物來控製,但也無法實現完全治愈,因此需要反複多次注射肉毒素進行治療,或者直接通過手術治療,使患者眼睛能睜大。
另一種嚴(yan) 重影響中老年人視力的常見眼科疾病就是白內(nei) 障。患了白內(nei) 障時,主要表現為(wei) 視物模糊,感覺眼前一層霧,導致視力下降,影響生活質量。
由於(yu) 白內(nei) 障不可逆轉,一旦患病,隻會(hui) 越來越重。因此確診後,必須及時就診手術治療。有些患者抱著“等一等”的想法,要知道“太老太熟”的白內(nei) 障摘除時,手術難度明顯增加,術中更容易出現並發症,且患者術後反應大,恢複慢。在此建議患者一定要及早就醫,醫生會(hui) 根據病變的實際情況製定合適的手術時機和方案,千萬(wan) 別拖延。
(作者為(wei) 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醫生李玉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