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加快推進內蒙古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3-08-22 15:01: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祁述裕

  實施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戰略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前沿領域。近些年,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快速發展,呈現出“三化”和“兩(liang) 式”的特點。

  “三化”指智能化、IP化和平台化。智能化是指對各種數字前沿技術的集成和組合以及所形成的創新矩陣。通過對數字技術創新矩陣的靈活應用,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城市改造和更新等方麵,都展示出極為(wei) 廣闊的前景。

  IP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等多種手段,通過發掘傳(chuan) 統文化標識的文化內(nei) 涵,將傳(chuan) 統文化標識時尚化、故事化、衍生化,並實現其市場價(jia) 值。文化IP在數字領域有很好的拓展,比如西安市依托熱門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打造了全國首個(ge) 新消費綜合體(ti) ,受到了市場的極大關(guan) 注。

  平台化是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重要應用領域。垂直網絡平台經濟特點各異、形態多樣。利用新媒體(ti) 平台拓展營銷渠道,創新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體(ti) 驗和需求,是促進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途徑。

  “兩(liang) 式”指沉浸式和場景式。沉浸式指通過數字技術與(yu) 藝術的結合營造特定的情境,提供全方位的深度體(ti) 驗,使參與(yu) 者有身臨(lin) 其境之感。沉浸式廣泛運用於(yu) 演藝、展覽、教育培訓、新型娛樂(le) 等各種業(ye) 態中。場景式是指除了實體(ti) 場景,數字(虛擬)場景已經成為(wei) 營造時尚消費場景、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前沿領域。

  近日,自治區黨(dang) 委十一屆六次全會(hui) 審議通過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關(guan) 於(yu) 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的決(jue) 定》,提出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基本內(nei) 容的北疆文化品牌。推動內(nei) 蒙古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重要內(nei) 容。

  首先,推出北疆文化IP。通過文化IP把抽象的北疆文化理念轉化為(wei) 具體(ti) 可感的文化形象。在北疆文化的宣傳(chuan) 中,可以考慮設計一個(ge) 能體(ti) 現北疆文化內(nei) 涵的文化IP,讓公眾(zhong) 對北疆文化有更具體(ti) 、直觀、親(qin) 切的印象和感受。同時,加快推進北疆文化IP的數字化傳(chuan) 播,力求讓北疆文化理念家喻戶曉。

  第二,培育體(ti) 現北疆文化特點的數字文化IP係統。依托內(nei) 蒙古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符號和地理景觀符號,比如紅山玉龍、大草原、蒙古馬、內(nei) 蒙古特色藝術等,提煉數字文化IP係列,讓公眾(zhong) 對北疆文化有更直觀、形象的感受。

  第三,發掘能體(ti) 現北疆文化的熱點事件和人物。任何一個(ge) 地方都不缺少能體(ti) 現當代生活氣息的熱點事件和人物,缺少的是發現和傳(chuan) 播。關(guan) 鍵是要善於(yu) 在身邊發現熱點事件和人物,再加以數字化傳(chuan) 播。要實施內(nei) 蒙古文化遺產(chan) 數字活化計劃,讓內(nei) 蒙古歌舞、刺繡、服飾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火起來。此外,要打造數實結合的文化消費場景,如內(nei) 蒙古數字博物館群、數字文化娛樂(le) 場景、各具特色的文化消費街區等,使之成為(wei) 北疆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第四,搭建國家文化公園數字展示平台。內(nei) 蒙古擁有豐(feng) 富的長城文化資源、黃河文化資源,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保護方麵占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要讓物理場景和虛擬場景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一體(ti) 化,開發數字文化以及線上活動展演,構建數字傳(chuan) 播矩陣,豐(feng) 富北疆文化的品牌內(nei) 涵。

  第五,重視議題設計。加強與(yu) 頭部網絡平台企業(ye) 的合作。針對內(nei) 蒙古文化資源的特點,製定個(ge) 性化方案,與(yu) 頭部網絡平台企業(ye) 合作,利用平台的公益性追求和資源優(you) 勢,宣傳(chuan) 推廣北疆文化品牌,擴大北疆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多彩貴州特色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