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化基金會代表團出訪挪威“對話”易卜生 用“文化符號”鏈接世界
中新網杭州8月22日電 (童笑雨 章玥)魯迅與(yu) 易卜生這兩(liang) 個(ge) 大文豪,在21世紀的今天“對話”了。8月22日,記者獲悉,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下稱“魯基會(hui) ”)代表團於(yu) 8月20日至22日出訪挪威,深入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家鄉(xiang) 等地開展交流,以“文化符號”鏈接世界。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傳(chuan) 播。
能否開展係列文化交流,把魯迅這一符號推廣出去?2008年,魯迅長孫周令飛和父親(qin) 周海嬰第一次迸發讓世界文豪與(yu) 魯迅跨時空對話這一想法。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首場“大師對話”在浙江舉(ju) 行,魯迅與(yu) 雨果率先“對話”。此後,“魯迅與(yu) 托爾斯泰”“魯迅與(yu) 泰戈爾”“魯迅與(yu) 夏目漱石”“魯迅與(yu) 但丁”等文化盛事吸引受眾(zhong) 約百萬(wan) 人次。
魯迅和易卜生頗有淵源。五四時期,易卜生作為(wei) 一位來自西方的批判現實主義(yi) 者被譯介至中國,其創作的社會(hui) 問題劇受到當時文化界的關(guan) 注。當時的知識分子借易卜生之筆,指向現實社會(hui) ,魯迅正是當時被“易卜生主義(yi) ”影響的文學巨擘之一。
受當時歐洲流行的女權主義(yi) 運動影響,易卜生的很多作品都在揭露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並鼓勵她們(men) 進行獨立思考,從(cong) 而獲得自由的生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玩偶之家》,他在其中描繪的那個(ge) 被當作玩偶而不自知的娜拉,成為(wei) 女權覺醒的符號化象征。
後來,魯迅根據這出戲劇寫(xie) 了《娜拉走後怎樣》,並指出在社會(hui) 製度沒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女性的出走不可能成功,要麽(me) 回歸,要麽(me) 墮落。由此,“娜拉”成為(wei) 20世紀前期中國女性無法走出性別困境的一個(ge) 代名詞。
2024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計劃啟動“大師對話:魯迅對話易卜生”活動。據悉,雙方將共同做好魯迅與(yu) 易卜生文化研究挖掘、宣傳(chuan) 推廣、項目合作的文章,加強對本土文學的深度剖析、創新演化,不斷賦予其傳(chuan) 播的生機活力。
為(wei) 加強雙方交流,8月21日,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代表團深入易卜生博物館、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奧斯陸皇宮等多個(ge) 展館,了解易卜生的生平。
易卜生博物館建於(yu) 他的家鄉(xiang) ——斯基恩,館內(nei) 珍藏著他的部分巨作和手稿。
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副會(hui) 長魯蘭(lan) 州在與(yu) 易卜生博物館館長的交談中表示,易卜生在挪威人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魯迅在中國人民心中一樣,他的作品具有偉(wei) 大的現實意義(yi) 。
“他對這個(ge) 世界的真實認識,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才能,他始終在用藝術的眼光審視和解釋社會(hui) 現象,這才是他的偉(wei) 大之處。”魯蘭(lan) 州希望,雙方能以此次交流為(wei) 契機充分發揮各自優(you) 勢,融通共享、互促共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