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讓青春在社會實踐中閃光
“支教的意義(yi) 是雙向的,為(wei) 服務地孩子搭建一條通往外麵世界的橋梁的同時,也為(wei) 支教者提供一次成長的機會(hui) 。”南京郵電大學社會(hui) 與(yu) 人口學院學生趙奕在實踐返程途中說。
走進鄉(xiang) 村助農(nong) 支教,深入企業(ye) 調研考察,奔赴西部推普助興(xing) ……這個(ge) 暑期,在南京郵電大學團委的組織下,2289支團隊在基層一線、田間地頭、紅色陣地等,開展2023年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求索“青春”何以報國。
今年暑假,該校波特蘭(lan) 學院學生蘇婧宜和留學生同學來到南京金線金箔總廠,親(qin) 身感受非遺“南京金箔鍛製技藝”的魅力。
“原以為(wei) 貼金是簡單的手工活,沒想到做起來並不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為(wei) 之自豪和驕傲。”蘇婧宜說,這次實踐經曆讓她感悟到“擇一事,忠一生”的匠人精神。
從(cong) 罨畫池、天演博物館到蜀繡、崇慶枇杷茶,從(cong) 懷遠藤編到道明竹編……該校現代郵政學院“海闊崇魚躍”實踐團在四川省崇州市的鄉(xiang) 村調研中,於(yu)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技藝中汲取智慧,推動中華文脈在賡續傳(chuan) 承中弘揚光大。
“這裏有驢拉磨、窯洞等陝北農(nong) 村的特色場景,書(shu) 中所描述的人、事、物、景逐一呈現在我們(men) 眼前。”在陝西梁家河村,該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紅郵”理論宣講團成員朱泓潞說。今年7月上旬,該宣講團還前往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走訪了毛澤東(dong) 舊居、朱德舊居等紅色文化遺址。
從(cong) “書(shu) 本”走進“現實”,從(cong) 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hui) “大課堂”,該校實踐團深刻體(ti) 悟著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在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奮進力量。
走進江蘇泰興(xing) 市黃橋鎮祁巷村,一段長約50米,以“人和、岸綠、水清、路暢、景美”為(wei) 主題的牆畫,展示了該村“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現實模樣。該校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和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美麗(li) 鄉(xiang) 村·活力青柚”誌願宣傳(chuan) 隊用心用情描繪牆畫,讓這裏昔日光禿禿的牆壁容顏煥新。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天下第一筍——淮安蒲菜,它質地脆嫩、入口清香,心動的朋友們(men) 趕緊下單!”該校教育科學與(yu) 技術學院“郵夢創未來”實踐團的“帶貨主播”,用風趣的語言為(wei) 淮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代言。
為(wei) 直播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該實踐團提前了解蒲菜的來曆、學習(xi) 直播話術,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拍攝農(nong) 產(chan) 品推介視頻。
南京郵電大學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高校實現服務社會(hui) 價(jia) 值的重要途徑,通過重點實踐項目,讓文化科技衛生資源向基層流動。該校管理學院“青春築夢·科技領航”實踐團運用大數據、信息管理等賦能數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通信與(yu) 信息工程學院調研團以特色課程探索鄉(xiang) 村教育升級迭代;外國語學院支教團赴南通市如東(dong) 縣開展延續5年的教育幫扶活動……
今年暑期,一批批青年學子情牽故土,參與(yu) “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該校物聯網學院“物聯E行 問道靖鄉(xiang) ”智慧工業(ye) 實踐團和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材”繪新能源碩博團深入企業(ye) 一線,進一步了解企業(ye) 發展與(yu) 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
“回到家鄉(xiang) 近距離參觀這些企業(ye) ,讓我對家鄉(xiang) 有了新的認識,也感受到了家鄉(xiang) 對人才的需求,希望大學畢業(ye) 後回來為(wei) 家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建設貢獻力量。”該校經濟學院學生陳方圓說。
聞友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