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江西:泰和烏雞變富民“彩鳳凰”

發布時間:2023-09-04 15: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 胡曉軍(jun) 光明日報通訊員 司馬天民

  一場透雨,滿野新綠。汪陂村的林間空地上,那一隻隻身披絲(si) 氅、頭戴鳳冠的雞雛,正優(you) 雅地踱著方步四處覓食……

  江西泰和烏(wu) 雞聞名遐邇。而汪陂村,正是泰和烏(wu) 雞的原產(chan) 地。

  “瞧,這‘白鳳仙子’,不僅(jin) ‘顏值’一流,還撐起我們(men) 泰和的支柱產(chan) 業(ye) ,今年預計產(chan) 值突破50億(yi) 元!”說這話的,是泰和縣烏(wu) 雞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肖誌埔,“我們(men) 的目標是到‘十四五’末,全縣飼養(yang) 量3000萬(wan) 羽以上,產(chan) 值突破100億(yi) 元!”

  “泰和烏(wu) 雞有2200多年的養(yang) 殖曆史,但大多數人對它的認知還停留在‘烏(wu) 雞白鳳丸的重要原料’這個(ge) 層麵。也難怪,泰和烏(wu) 雞變鳳凰,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肖誌埔感慨。

  烏(wu) 雞,如何變成了“鳳凰”!

  “苗好三成收,種好一半功!泰和烏(wu) 雞也是一樣。良種,是關(guan) 鍵。”在浙江大學與(yu) 泰和縣合作設立的烏(wu) 雞產(chan) 業(ye) 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博士李文濤道出了第一個(ge) “秘訣”。

  “泰和烏(wu) 雞生長速度慢、產(chan) 蛋量低是出了名的。過去,有些養(yang) 殖戶為(wei) 提高它的生長速度和產(chan) 蛋量,會(hui) 把烏(wu) 雞和其他品種雜交。這讓烏(wu) 雞口感和藥用價(jia) 值都降低不少。”李文濤介紹,“如今,我們(men) 通過遺傳(chuan) 育種、營養(yang) 檢測、疫病防控、生態養(yang) 殖來提高烏(wu) 雞的良種繁育水平和營養(yang) 價(jia) 值,讓它們(men) 品質更好、長得更壯、產(chan) 蛋更多。”

  “前不久,我們(men) 培育出4500羽純種‘一世代’泰和烏(wu) 雞,每羽都有數字身份證!可以全程檢測生長性能並持續篩選製種。”李文濤話裏透著自豪。

  “秘訣”之二,是規模養(yang) 殖。

  武山腳下的傲昕種雞擴繁場,是全縣規模最大的養(yang) 殖基地。公司生產(chan) 技術負責人黃燕明帶記者邊走邊看。眼前,一棟棟“烏(wu) 雞別墅”裏,飼料投喂、水冷控溫……全部實現自動化;智能孵化機、糞汙處理係統……高標準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3年前,我們(men) 剛開始運營的時候,年產(chan) 雞苗260萬(wan) 羽。現在呢,年產(chan) 2000萬(wan) 羽!用傳(chuan) 統方式,一個(ge) 人照顧3000到5000羽烏(wu) 雞就很了不起了。數量上不去,產(chan) 業(ye) 咋發展?如今,用現代飼養(yang) 設備規模化養(yang) 殖,一個(ge) 人能管理1萬(wan) 羽以上,生產(chan) 效率和養(yang) 殖規模大大提高,成本一下子降了下來。”

  農(nong) 產(chan) 品要增值,深加工這個(ge) 環節必不可少。

  “想補補身子,可選烏(wu) 雞白鳳丸、烏(wu) 雞阿膠糕、烏(wu) 雞酒;追劇吃零嘴,可嚐嚐烏(wu) 雞蛋布丁、烏(wu) 雞餅幹、醬翅醬爪;想下廚做美味,我們(men) 有烏(wu) 雞小火鍋、烏(wu) 雞蛋麵條、烏(wu) 雞醬油……”泰和電商物流園區的烏(wu) 雞旗艦店裏,人員川流不息,負責人黃敏把琳琅滿目的商品介紹給大家的同時,也道出了“秘訣”之三——做強產(chan) 業(ye) 鏈。

  “以前,大家賣的,隻有雞、蛋,頂多加上烏(wu) 雞酒。現在呢?八大品類、140多種產(chan) 品,圍繞烏(wu) 雞,要啥有啥!還有這個(ge) ——”黃敏指著店裏醒目處擺放的“白鳳仙子”卡通形象,“統一標識!有了它,我們(men) 的專(zhuan) 賣店進了大型商超和會(hui) 員店,進了北京、廣州、深圳、烏(wu) 魯木齊……網店、自媒體(ti) 、直播帶貨,一個(ge) 賽一個(ge) 火!”

  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長,是當地政府牽頭,全縣36家烏(wu) 雞養(yang) 殖企業(ye) 、18家加工企業(ye) 和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的“烏(wu) 雞博士”們(men) 共同努力的結果。“助力鳳飛”的好政策,是泰和烏(wu) 雞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的第四個(ge) “秘訣”。

  除了與(yu) 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泰和每年還安排專(zhuan) 項資金1000萬(wan) 元、獎補資金500萬(wan) 元,與(yu) 農(nong) 業(ye) 銀行合作推出10億(yi) 元“白鳳烏(wu) 雞貸”,建設烏(wu) 雞數字產(chan) 業(ye) 園,開發文旅項目、文創產(chan) 品……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01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