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發布“MM中華藝術品指數”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 題:長江商學院發布“MM中華藝術品指數”
中新財經記者劉亮
5日,長江商學院發布“MM中華藝術品指數”,發布人是曾聯合創建世界十大資產(chan) 指數之一——“梅摩藝術品指數”的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
該指數由梅建平與(yu) 紐約大學退休教授摩西(Michael Moses)、上海社科院退休研究員薑國麟共同研究與(yu) 編製而成,其包括價(jia) 格指數、景氣指數、流動性指數及藝術家熱度四項指標。
梅建平介紹,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藝術品收藏持續升溫。據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占全球藝術市場的20%,僅(jin) 次於(yu) 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另據Statista數據統計,2022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量為(wei) 678億(yi) 美元,其中頗為(wei) 令人注目的是大中華地區及旅居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簡稱“中華藝術品”)。為(wei) 了給中華藝術品市場提供科學、係統、可比的指數體(ti) 係,“MM中華藝術品指數”應運而生。
“MM中華藝術品指數”采用了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浦斯三大拍賣行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巴黎、倫(lun) 敦及紐約等六地的拍賣紀錄。數據來源於(yu) 這三家拍賣行的官方網站及藝術品信息平台artprice。其樣本取自1988至2022年大中華地區及旅居海外華人共327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複上拍的作品,其中包括吳冠中148幅次、常玉128幅次、趙無極328幅次的拍賣交易價(jia) 格,平均成交率為(wei) 85%。其理論模型和編製方法則基於(yu) 2002年《美國經濟評論》發表的“梅摩指數”及最新研究成果。
在當天的活動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men) 進一步就普通大眾(zhong) 如何更好地進行中華藝術品的投資與(yu) 收藏給出了各自的建議。
梅建平首先肯定了中華藝術品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並認為(wei) ,中華藝術品是有長期投資價(jia) 值的。“如果世界能維持和平與(yu) 發展大勢,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日益增長,對中華藝術品的需求也會(hui) 與(yu) 日俱增,這必將推動市場的進一步走高。”
此外,梅建平提醒,進行藝術品投資一個(ge) 重要原則是不要超過個(ge) 人財富的10%,藝術品投資雖然從(cong) 長遠來看是高收益的,但它的第一特點還是高風險,要做長期投資的思想準備。
上海滬申畫廊主理人、藝術總監王鈺表示,藝術品投資與(yu) 收藏可從(cong) 三個(ge) 維度考量:一是出於(yu) 單純的投資目的,建議參考權威數據,優(you) 選具備共識的“大藍籌”;二是作為(wei) 藝術品愛好者進行收藏,則建議跟隨喜好進行收藏即可,不必考慮投資屬性;第三,如果是出於(yu) 投資及收藏的雙重目的,則需要掌握三個(ge) 原則,即“買(mai) 得對,買(mai) 得到,存得住”。此外,如果非專(zhuan) 業(ye) 藏家,建議跟專(zhuan) 業(ye) 機構合作,它們(men) 會(hui) 幫助藏家與(yu) 投資者過濾一些雜音和信息,這也是時間成本較低的方式。
藏家、策展人、長江商學院文創+項目校友馬俊結合自身經驗表示,藝術品收藏是一個(ge) 漸進的過程,即使是梵高等如今非常受歡迎的藝術家,其作品也是經過反複拍賣逐漸變成硬通貨和共同認知,從(cong) 而更具投資與(yu) 收藏價(jia) 值。對於(yu) 非專(zhuan) 業(ye) 藏家,建議優(you) 先結合畫廊及權威拍賣行的拍賣價(jia) 格進行衡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