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家成為時代偶像
【影視銳評】
作者:孫承健(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每一個(ge) 時代都有屬於(yu) 自己獨特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在某一社會(hui) 群體(ti) 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構成這一時代的精神偶像。當下,科技創新被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這種時代召喚下,無數中國科學家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潛心研究,傾(qing) 情奉獻,取得了輝煌的曆史成就,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了非凡貢獻。作為(wei) 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這些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銘記,科學家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境界理應被褒獎。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以科學工作者為(wei) 表現對象的影視作品尤其是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數量並不多,產(chan) 生較大影響力的優(you) 質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探究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創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麵是因為(wei) 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的創作門檻較高,要求主創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儲(chu) 備、充沛的學習(xi) 熱情、較高的學習(xi) 能力,以及相當的藝術造詣。尤其是那些處於(yu) 科技前沿領域和學術頂端的大科學家,隻有花大力氣將深奧的理論和技術概念轉化為(wei) 通俗易懂的語言,才能讓觀眾(zhong) 真正理解這些科研項目的艱辛和科學事業(ye) 的意義(yi) 。另一方麵,創作者對此類電影的認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曆時性地深入挖掘科學工作者成長過程中的各種人生亮點,彰顯科學工作者的豐(feng) 碩成績,以及他們(men) 對國家,甚至是人類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還是圍繞他與(yu) 自我、與(yu) 他人、與(yu) 自然世界的互動關(guan) 係,展現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軌跡,還是在此基礎上加入必要的藝術想象,將現實真實轉化為(wei) 藝術真實。此類問題搞不清楚,創作就容易出現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劇情囿於(yu) “成績羅列”“忘我工作”“與(yu) 病魔抗爭(zheng) ”等程式化模塊,缺乏創新之類的問題。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氣花在反映科學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寫(xie) 和堅毅品質的渲染上,作品雖然感人,卻沒有充分反映出科學工作的特殊性。《超導》則過於(yu) 專(zhuan) 業(ye) ,無法引起觀眾(zhong) 的廣泛共鳴。因此,如何運用電影藝術手段更好地講述科學工作者的故事,讓更多閃耀在人類文明長河中的科學之星成為(wei) 時代偶像,是新時代對電影創作者提出的新創作命題。
要創作優(you) 質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首先是在講述科學家的故事,表達理性的科學精神,並在表達過程中涉及科學概念、科學事實,以及理性思考時,盡量避免科教片式的過程演示與(yu) 概念闡釋。無論是科學家抽象的理性思維,還是相關(guan) 科學概念和事實,都應該服務於(yu) 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作為(wei) 情節發展的一種變量,構成敘事表達的結構性要素。讓創作始終圍繞人物的情感、動機與(yu) 目標追求,進行戲劇化的敘事建構。既表現科學人物理性的存在狀態,更要表現他非理性的情緒與(yu) 情感的衝(chong) 動。既要表現超然物外的執著一麵,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遲鈍的一麵。通過反差、吸引、衝(chong) 突與(yu) 轉化等一係列藝術手段,所塑造的科學人物才能具備豐(feng) 富個(ge) 性和溫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氣,更有生氣。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內(nei) 心活動,更能藝術化地表現其作為(wei) 科學工作者異於(yu) 常人的觀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此外,電影敘事在根本上是有關(guan) “關(guan) 係”的敘事。其中,既包括人與(yu) 自我的關(guan) 係,更包括人與(yu) 他人、與(yu) 社會(hui) 群體(ti) 、與(yu) 社會(hui) 機製間的關(guan) 係。因此,僅(jin) 僅(jin) 是深入挖掘科學工作者的自我成長經曆,以及他的科學成就,對於(yu) 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而言,還遠遠不夠。沒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弧光需要在互動關(guan) 係中得以呈現。對於(yu) 那些有著明確科學目標追求的科學家而言,在他們(men) 所要麵對的“關(guan) 係衝(chong) 突”中,最重要的是與(yu) 自我的衝(chong) 突,借用一句京劇的行話,即“不瘋魔,不成活”。正是基於(yu) 這樣一種“瘋魔”狀態,影片中科學探索的荊棘之路才會(hui) 彰顯出人物真正的精神。
除了解決(jue) 創作層麵的問題,高質量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要批量湧現,也與(yu) 整體(ti) 社會(hui) 氛圍密切相關(guan) 。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應發揮好引導、規劃、組織、調控的主導作用,吸納更多具有製作實力的組織機構參與(yu) 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創作。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級、標杆性的作品,在電影行業(ye) 掀起創作熱潮。另一方麵,相關(guan) 部門也應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力提升公眾(zhong) 科學素養(yang) 。有了對科學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學知識作為(wei) 基礎,創作者和受眾(zhong) 才能在更高維度上形成共鳴並且互相激發。總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ge) 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來越多優(you) 質科學人物傳(chuan) 記片能湧現出來,用感人的科學家故事激勵引領越來越多觀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緊隨他們(men) 的步伐接力奮鬥,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