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在世界屋脊教嫁接

發布時間:2023-09-06 09: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青春之我】

  我在世界屋脊教嫁接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副教授 黃遠

  結束援藏工作回到校園已半年有餘(yu) ,可藏族小夥(huo) 和姑娘們(men) 那渴求知識的眼神,還常常縈繞在我的腦海。我想念那段日子,在那片高原上,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wei) 一名設施農(nong) 業(ye) 科研人員的人生價(jia) 值。

  西藏稀薄的空氣、極端的溫差、多風的環境,讓自然條件下的果蔬種植麵臨(lin) 艱巨挑戰。蘆筍、番茄、甜瓜、辣椒等在其他地方常見的瓜果蔬菜,在西藏一些地方被視作珍寶。曾經,許多農(nong) 產(chan) 品成了當地人走親(qin) 訪友才會(hui) 采購的“奢侈品”。

  如何才能豐(feng) 富這裏的“菜籃子”?設施農(nong) 業(ye) 帶來了解決(jue) 方案。我專(zhuan) 攻的嫁接育苗,是設施農(nong) 業(ye) 中一項較為(wei) 常用的技術。嫁接能夠將不同植物的有利特性結合起來,獲得更強健和高產(chan) 的植株。2022年1月,我把這項技術從(cong)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帶到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紮囊縣。

  推廣設施農(nong) 業(ye) ,需要鑽研技術的毅力,更需要教授技術的耐心。我自備穴盤、種子,帶著村民“鑽”大棚,一步一步指導他們(men) 削接穗、削砧木等操作。嫁接育苗過程的每一個(ge) 步驟都有技巧,因此,我總結出“快、平、狠、準”的口訣,提醒學習(xi) 者嫁接速度要快,貼接嫁接口要平,頂插接接穗要削得足夠鋒利,砧木接穗對接要準、不留空隙。

  這些技巧聽上去不難,但嫁接育苗的步驟繁多,任一操作“打折扣”,都可能會(hui) 對種苗成活產(chan) 生影響。為(wei) 了確保村民掌握嫁接育苗技術,我會(hui) 在培訓結束一周後對他們(men) 嫁接種苗的成活率進行檢測,像老師一樣“批改作業(ye) ”,針對他們(men) 的技術薄弱點再次進行手把手教學。通常,我要通過幾次教學才能完成培訓,但我樂(le) 此不疲。

  援藏期間,我竭盡所學,盡可能將嫁接育苗技術教給更多村民。其中,羅布平措和土旦次仁兩(liang) 個(ge) 小夥(huo) 子尤其讓人驚喜。他們(men) 思維活躍、行動力強,迅速掌握了嫁接育苗技術,成為(wei) 當地小有名氣的“嫁接能手”。他們(men) 眼神中時常閃露著渴望知識的光芒,讓我意識到對“嫁接能手”的培訓絕不能止步於(yu) 此。因此,每一次到農(nong) 業(ye) 基地調研或培訓,我都會(hui) 邀請羅布平措和土旦次仁一同前往,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接觸和吸收設施農(nong) 業(ye) 知識的機會(hui) 。如今,他們(men) 已在不同崗位為(wei) 自治區設施農(nong) 業(ye) 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援藏時的所見所聞,深深打動著我、激勵著我,讓我感受到我所從(cong) 事的工作蘊含的巨大能量。也許對農(nong) 業(ye) 發達地區的人們(men) 來說,設施農(nong) 業(ye) 研究隻是一個(ge) 增收增產(chan) 的工具,但是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們(men) 來說,設施農(nong) 業(ye) 是他們(men) 融入現代生產(chan) 、享受現代生活方式的一條重要途徑。設施農(nong) 業(ye) 的推廣,不僅(jin) 讓村民的錢包變厚了,也改變著他們(men) 對待耕作和對待人生的觀念——農(nong) 作物可以突破自然條件限製茁壯成長,人生同樣充滿無限可能。

  (光明日報記者彭景暉、光明日報通訊員王藝璿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5日 1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