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充足可預防近視
國家疾控局近日印發《兒(er) 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公共衛生綜合幹預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幹預技術,采用三級預防策略落實公共衛生綜合幹預措施,以預防、降低、減緩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發展。針對兒(er) 童青少年及家長們(men) 關(guan) 心的近視防控問題,國家疾控局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進行了解答。
增加戶外活動有助於(yu) 促進學習(xi) 成績提高
《指南》要求,日間戶外活動2小時和體(ti) 育鍛煉1小時。上海市眼科醫院院長鄒海東(dong) 認為(wei) ,戶外活動預防近視主要與(yu) 多巴胺有關(guan) ,室外較高的光照水平會(hui) 促進眼睛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延緩眼軸增長,從(cong) 而起到預防近視的效果。此外,戶外強光照射使瞳孔縮小、景深加深、模糊減少,也認為(wei) 可能對抑製近視發生起到一定作用。
學齡兒(er) 童日間戶外活動應達到2小時,落實於(yu) 校內(nei) 校外。上學日戶外活動時間不足的部分,應在周末補上,並達到每周戶外活動至少14小時。幼兒(er) 園兒(er) 童提倡日間戶外活動3小時,把更多的保育內(nei) 容放在戶外。
如果家長很難保證孩子每天有2小時及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可以多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補齊,多陪伴孩子走路上學放學,給孩子選擇在戶外進行的課外興(xing) 趣班。在周末多帶孩子去戶外玩耍或運動,補充光照。老師把一些課程放到戶外上,如興(xing) 趣類課程、班會(hui) 等。每周累計達到14小時戶外活動也可以達到效果。
鄒海東(dong) 說,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從(cong) 身心健康要求看,兒(er) 童和青少年應平均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的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ti) 活動,以有氧運動為(wei) 主。每周至少應有3天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以及增強肌肉和骨骼的運動。學校以體(ti) 育課為(wei) 抓手,將戶外體(ti) 育鍛煉時間納入每天日間戶外活動2小時的範圍。
研究發現,增加戶外活動不但不會(hui) 影響學習(xi) 成績,反而在一定範圍內(nei) 能夠促進學習(xi) 成績提高。體(ti) 育鍛煉可以使大腦的額葉、枕葉等得到良好的刺激,有利於(yu) 兒(er) 童青少年複雜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可以提高記憶力和提升專(zhuan) 注力。此外,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內(nei) 啡肽、5—羥色胺、多巴胺等激素,讓人產(chan) 生愉悅的感覺,可以緩解學習(xi) 壓力,排解抑鬱焦慮等負麵情緒,進而提高學習(xi) 效率。
家庭選擇電子產(chan) 品,建議使用次序為(wei) 投影儀(yi) 、電視、電腦、平板、手機
《指南》認為(wei) ,早期發現遠視儲(chu) 備量不足並及時采取幹預措施,是將兒(er) 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關(guan) 口前移的關(guan) 鍵所在。那麽(me) ,兒(er) 童青少年遠視儲(chu) 備量不足和近視前期有什麽(me) 區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王凱認為(wei) ,正視化前的遠視大多為(wei) 生理性遠視,是一種“遠視儲(chu) 備”,可理解為(wei) “對抗”發展為(wei) 近視的“緩衝(chong) 區”。遠視儲(chu) 備量不足,指裸眼視力正常、散瞳驗光後屈光狀態雖未達到近視標準但遠視度數低於(yu) 相應年齡段生理值範圍。如4—5歲的兒(er) 童生理屈光度為(wei) 150—200度遠視,則有150—200度的遠視儲(chu) 備量。如果此年齡段兒(er) 童的生理屈光度隻有50度遠視,意味著其遠視儲(chu) 備量消耗過多,有可能較早出現近視。
而近視前期是據散瞳後驗光儀(yi) 測定的等效球鏡(SE)度數來判斷。近視前期判定標準為(wei) 尚未近視但遠視儲(chu) 備量不高於(yu) 75度。對近視前期者,應當予以高危預警,重點幹預,建議到專(zhuan) 業(ye) 機構接受醫學驗光等專(zhuan) 業(ye) 檢查,明確診斷並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控製和減緩兒(er) 童近視的發生發展。
《指南》提出,改善學校、家庭、社區視覺環境。那麽(me) ,現代學習(xi) 和生活都離不開電子產(chan) 品,電子產(chan) 品對眼睛主要有哪些影響?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chan) 品?
北京大學兒(er) 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馬軍(jun) 認為(wei) ,視屏類電子產(chan) 品的屏幕亮度、環境亮度、觀看距離和暴露時間是影響兒(er) 童青少年視力的主要因素。電子屏幕的特點是直射光、富藍光、刷屏快、高對比、顏色豔、反光多,容易使眼睛肌肉不斷地處於(yu) 緊張狀態,容易產(chan) 生疲勞,調節力不足出現調節滯後,導致無法看清物體(ti) ,產(chan) 生遠視性離焦,刺激眼軸長度增加,遠視儲(chu) 備量快速消耗,增加近視發生。兒(er) 童青少年眼球透過性好,對光刺激敏感,對光變化反應能力強,更容易受到視屏類電子產(chan) 品的影響。
家庭選擇電子產(chan) 品,建議使用次序為(wei) 投影儀(yi) 、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總體(ti) 原則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並根據環境調整亮度。學校多媒體(ti) 教室宜選擇大尺寸投影儀(yi) 或電腦屏幕,相同屏幕尺寸情況下,選擇屏幕分辨率高的產(chan) 品。周圍環境較暗時,要打開房間燈光照明,避免在過暗的環境下使用電子產(chan) 品。
需要通過網絡學習(xi) 時,宜選擇電視、台式電腦等大尺寸屏幕電子產(chan) 品,相同屏幕尺寸情況下,選擇屏幕分辨率高的電子產(chan) 品。電視的觀看距離不小於(yu) 屏幕對角線距離的4倍,電腦的水平觀看距離不小於(yu) 50厘米,手機的觀看距離不小於(yu) 40厘米。兒(er) 童青少年臥室不擺放電視、電腦,夜間使用避光窗簾,不開夜燈睡覺。夜間應減少或避免暴露在高亮度、富藍光的電子產(chan) 品光線下。
任何宣稱能逆轉近視的治療方式,均涉嫌誇大和虛假宣傳(chuan)
《指南》提出,采用三級預防策略落實公共衛生綜合幹預措施。目前,有沒有可以治愈或者逆轉近視的方法?為(wei) 什麽(me) 要從(cong) 公共衛生視角來預防近視?
王凱認為(wei) ,迄今為(wei) 止,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治愈或者逆轉近視。近視在臨(lin) 床治療的過程中,的確能夠見到極少數兒(er) 童青少年近視患者出現短暫的眼軸回退或者近視度數減少,這與(yu) 加強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采用一些醫療手段有關(guan) ,但眼軸回退或者近視度數減少在臨(lin) 床中是非常少見的,並非常態。如果後期近距離用眼強度增加,近視度數仍然會(hui) 再次增長。近視一旦發生,由於(yu) 持續的近距離用眼環境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絕大多數兒(er) 童青少年近視患者還是會(hui) 不斷增長度數。任何宣稱能夠逆轉近視、回縮眼軸的治療方式,均涉嫌誇大和虛假宣傳(chuan) 。
近視防控不能僅(jin) 僅(jin) 依靠矯正技術的發展,而是要堅持預防為(wei) 主,運用公共衛生幹預技術才能實現群防群控。堅持防治結合,才能實現減緩遠視儲(chu) 備量消耗過快、低度近視向高度近視發展、高度近視的病理化改變等。記者 白劍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