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簡牘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千餘枚珍貴簡牘首次亮相
本報蘭(lan) 州9月9日電(記者宋喜群、王冰雅 通訊員馬原菲)甘肅簡牘博物館日前在蘭(lan) 州開館。該館主要承擔甘肅省出土簡牘的收藏保管、保護修複、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傳(chuan) 、教育和文化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公共文化空間。
館藏文物以簡牘為(wei) 主,館內(nei) 現收藏各類文物50129件(組),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共31943件(組),一級文物1679件(組)。
開館後,1000餘(yu) 枚珍貴簡牘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首次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四時月令詔條》牆壁題記”“居延裏程簡”“康居王使者冊(ce) ”。
“《四時月令詔條》牆壁題記”是目前所見最完整的漢代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文書(shu) ,體(ti) 現了古人對於(yu) 環境資源的尊重和感恩。
“居延裏程簡”是一枚詳細記載了從(cong) 漢代都城長安出發至張掖郡20個(ge) 驛置名稱及間隔裏程的裏程簡,為(wei) 研究從(cong) 長安至河西地區的驛置路線、道路裏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數據。
“康居王使者冊(ce) ”由7枚漢簡編連成冊(ce) ,簡文主要記載了康居王使者五人從(cong) 敦煌入關(guan) 後發生的故事。此件文物不僅(jin) 為(wei) 研究漢朝與(yu) 西域康居國友好往來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更見證了絲(si) 綢之路的繁榮通達。
博物館設有“簡牘時代”“簡述絲(si) 路”“邊塞人家”“書(shu) 於(yu) 簡帛”四個(ge) 常設展陳,通過多媒體(ti) 影像技術,生動、全麵展現了甘肅簡牘中的絲(si) 路文化和中華智慧。
位於(yu) 展館二樓的是“簡牘時代”和“簡述絲(si) 路”。“簡牘時代”向觀眾(zhong) 詳細介紹了簡牘文書(shu) 類別、藝文典籍、簡牘形製和製作工藝,其中“簡出甘肅”部分通過甘肅出土的漢簡全麵展示了西北漢簡的考古發掘史以及有代表性的簡牘學研究成果。“簡述絲(si) 路”通過展陳在甘肅出土的簡牘,讓遊客穿越曆史時空,與(yu) 漢簡中記載的人物共同經曆曆史中真實發生的故事,感受千年絲(si) 路。
“邊塞人家”和“書(shu) 於(yu) 簡帛”位於(yu) 三樓。“邊塞人家”展陳以居延地區出土的簡牘為(wei) 主,反映了河西走廊的邊塞生活。“書(shu) 於(yu) 簡帛”展現了簡牘中書(shu) 法的別樣風采,深受書(shu) 法家及愛好者的喜愛。
此外,在展館一樓設有特展“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分為(wei) “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shu) ”“明清檔案”四個(ge) 專(zhuan) 題,凸顯了典籍文獻在文明傳(chuan) 承中無可替代的作用。該展至2023年10月29日結束。
據介紹,甘肅簡牘博物館正式向公眾(zhong) 免費開放,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遊客可通過甘肅簡牘博物館微信公眾(zhong) 號或小程序預約入館參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