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洛川:一顆蘋果背後的“產業鏈”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莉 李若一
全國每9個(ge) 蘋果就有1個(ge) 產(chan) 自延安,延安每3個(ge) 蘋果就有1個(ge) 來自洛川。“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鏈代表了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的方向”,洛川縣縣委書(shu) 記張繼東(dong) 介紹,一顆“洛川蘋果”背後有8條產(chan) 業(ye) 鏈。
9月1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來到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在洛川延剛果業(ye) 蘋果智能分選車間的屏幕上,實時跳動更新的數字顯示:9月10日下午2點,當日累計分選蘋果87462個(ge) 、當日累計選果重量23噸、實時分選速度每分鍾300個(ge) ……
“X光1秒可以拍攝21張照片,相當於(yu) 給蘋果做CT”,延剛果業(ye) 公司總經理郝延剛告訴記者,經過掃描後的蘋果,大小、光澤、糖度、以“瑕疵”等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肉眼看不到的都能檢測出來”;而在“物流分選機”上,不同種類、大小、糖分的蘋果也會(hui) 被智能分選進行運輸。
延剛果業(ye) 的智能分選車間是“洛川蘋果”分級分選產(chan) 業(ye) 鏈的一個(ge) 縮影。
如今,洛川縣90%的蘋果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分級分價(jia) 、溢價(jia) 增值,每斤蘋果平均售價(jia) 提高0.5-1.2元,帶動果農(nong) 增收4.8億(yi) 元。
2022年,“洛川蘋果”綜合產(chan) 值130億(yi) 元,果農(nong) 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全縣89%的果農(nong) 戶收入在10萬(wan) 元以上,洛川縣也被評為(wei) 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典型縣。
圍繞全縣現代化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洛川發展出8條蘋果產(chan) 業(ye) 鏈。分別是科技研發鏈、矮化密植鏈、冷庫儲(chu) 藏鏈、分級分選鏈、加工製造鏈、物流營銷鏈、社會(hui) 化服務鏈和果畜循環鏈。
“我們(men) 之前也隻是想把蘋果種好”,張繼東(dong) 說,洛川從(cong) “隻想種好蘋果”到“種出好蘋果”,要從(cong) 2015年的轉型升級開始。
洛川縣從(cong) 2005年開始大麵積種植蘋果,隨著時間推移,53萬(wan) 畝(mu) 果樹,25年樹齡的蘋果樹占比50%,果農(nong) 年齡也大多在45歲到65歲之間。果農(nong) 、品種、樹齡“老化”,生產(chan) 力下降,產(chan) 量上不去。基於(yu) 這樣的條件,“我們(men) 覺得要走轉型升級的路子”。張繼東(dong) 說道。
遇到問題解決(jue) 問題,果農(nong) 、果樹老化,那就讓蘋果樹都變成“青壯年”。
為(wei) 此,洛川縣發展“矮化密植產(chan) 業(ye) 鏈”,截至2022年,洛川縣已經讓14.6萬(wan) 畝(mu) 果園裏25年以上樹齡的蘋果樹矮化,蘋果樹煥發新的生機。這樣不僅(jin) 增加了麵積,產(chan) 量也可以上去。
到了豐(feng) 收季,蘋果采摘下來怎麽(me) 儲(chu) 藏?“我們(men) 就要搞一個(ge) 冷庫儲(chu) 藏產(chan) 業(ye) 鏈”,張繼東(dong) 說,為(wei) 方便群眾(zhong) 就地入庫、錯峰銷售,洛川把果庫建在果園。目前,全縣發展冷庫203家,蘋果冷藏能力達68.3萬(wan) 噸,倉(cang) 儲(chu) 業(ye) 成為(wei) 新業(ye) 態。
“如果沒有科技研發,蘋果無法進行轉型”,洛川縣便依托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和當地的“土專(zhuan) 家”、農(nong) 民技術員等,開展了老百姓最需要的芽變品種選育、防凍防雹、抗旱保墒、免套袋等實用技術研究,建成保留全世界3000多個(ge) 品種的蘋果種質資源圃。
研發、生產(chan) 、儲(chu) 存有了保障,“洛川蘋果”又形成了“加工製造鏈”,引進果業(ye) 關(guan) 聯加工企業(ye) ,實現8000人就近就地就業(ye) ;建設“物流營銷鏈”,建成了延安洛川蘋果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和智慧分選中心,洛川2022年電商銷售額突破12.5億(yi) 元,帶動群眾(zhong) 年增收4億(yi) 元;依托村集體(ti) 經濟,培育12家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形成“社會(hui) 化服務產(chan) 業(ye) 鏈”,使全縣的34個(ge)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超過50萬(wan) 元;“果畜循環產(chan) 業(ye) 鏈”使全縣通過了國家綠色基地認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