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把“一帶一路”建成綠色之路(人民觀點)

發布時間:2023-09-12 10:2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理念引領不斷增強,交流機製不斷完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

  進一步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合作,統籌推進境外項目綠色發展,統籌完善綠色發展支撐保障體(ti) 係

  

  “如何向女兒(er) 解釋自己的工作?”就職於(yu) 中廣核巴西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利迪阿尼·迪奧蒂,一度麵臨(lin) 這樣的問題。一天,迪奧蒂一家路過一台風力發電機,她指著矗立在綠色叢(cong) 林中的白色高塔,對女兒(er) 說:“這就是媽媽的工作,可以製造出清潔的能量,幫助大家洗上熱水澡、點亮家裏的燈。”在巴西新能源領域工作多年,迪奧蒂見證了中國企業(ye) 給巴西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貢獻。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正為(wei) 相關(guan) 國家注入綠色能量、提供綠色機遇,讓綠色發展成為(wei) 世界各國的共識。

  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攜手打造綠色絲(si) 綢之路”“把綠色作為(wei) 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nei) 在要求,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ju) 措,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載體(ti) 。十年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共建國家互學互鑒、攜手合作,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綠色絲(si) 綢之路建設取得豐(feng) 碩成果。

  作為(wei) 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建設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頂層設計、貫穿於(yu) 各方麵全過程。從(cong) “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到提出“堅持開放、綠色、廉潔、合作理念,致力於(yu) 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合作目標”,再到“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的一係列重要論述,凝聚起把“一帶一路”建成綠色之路的時代共識。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有助於(yu) 增進共建國家政府、企業(ye) 和公眾(zhong) 的綠色共識及相互理解與(yu) 支持,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國不僅(jin) 有意願、有決(jue) 心,而且重行動、建機製。目前,中方同有關(guan) 方簽署了50多份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文件,同31個(ge) 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倡議,與(yu) 32個(ge) 共建國家共同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綠色產(chan) 能及裝備製造合作,建立綠色金融和綠色貿易體(ti) 係,這些實際舉(ju) 措擲地有聲、穩紮穩打,讓中國與(yu) 共建國家建立起“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理念引領不斷增強,交流機製不斷完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

  也要看到,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依然突出,生態環保國際合作水平有待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約束條件更為(wei) 嚴(yan) 格。實現綠色引領、互利共贏,既需要不斷完善綠色發展政策支撐,搭建綠色交流合作平台,建立環境風險防控體(ti) 係,又需要更好發揮企業(ye) 主體(ti) 作用,健全市場機製,調動企業(ye) 參與(yu) 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積極性。麵向未來,我們(men) 要進一步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合作,統籌推進境外項目綠色發展,統籌完善綠色發展支撐保障體(ti) 係,實現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標,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肯尼亞(ya) 蒙內(nei) 鐵路沿線,中國公司修建了大型動物通道,長頸鹿也能輕鬆穿過鐵路橋;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陽能電站,光伏板下能長草種瓜。生動的場景,展現著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成果。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以綠色發展合作平台為(wei) 支撐,必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從(cong) 願景變為(wei) 現實,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保護好我們(men) 共同擁有的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2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