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古老備荒作物 今日煥發“新生”——對話蕎麥專家周美亮

發布時間:2023-09-12 14:41:00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一月開花,兩(liang) 月結果,三月收獲。”在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物學會(hui) 燕麥蕎麥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會(hui) 長周美亮的眼裏,蕎麥是一種“好看好吃又好玩”的作物。

  從(cong) 營養(yang) 方麵來說,蕎麥跟其他糧食作物完全不一樣。蕎麥屬於(yu) 蓼科蕎麥屬,含有蓼科所特有的一些活性成分,如軟化血管的蘆丁;能調理腸道微生物的蕎麥糖醇;有較好降血壓作用的D-手性肌醇等。

  甜蕎的花期較長,有一個(ge) 月左右,花大色澤鮮豔,有白色的、粉紅色的,還有紅色的、綠色的,是鄉(xiang) 村旅遊觀光很好的載體(ti) 。

  蕎麥的生育期在70-80天之間,短生育期的也有60天之內(nei) 的,在其他作物遭受災害的時候,蕎麥是一個(ge) 很好的重要的救災備荒的作物;而且,蕎麥也可以作為(wei) 綠肥,是一個(ge) 填閑的作物。此外,蕎麥對土壤要求比較低,耐瘠薄,耐冷涼和耐酸性。

  “考古研究發現,蕎麥已經有5000年以上的栽培曆史,而且科學家通過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已經證實,蕎麥起源於(yu) 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周美亮介紹,蕎麥過去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和雲(yun) 南的部分地區,這些地區也是蕎麥屬的多樣性中心和栽培蕎麥的馴化中心。

  目前,我國栽培蕎麥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種:一個(ge) 是甜蕎,一個(ge) 是苦蕎。苦蕎主要栽培於(yu) 高海拔山區,像烏(wu) 蒙山區、武陵山區。甜蕎主要栽培在西北和華北,像內(nei) 蒙古一帶。

  據介紹,野生蕎麥資源對栽培蕎麥的育種改良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8年來,周美亮和團隊累計行程達15萬(wan) 餘(yu) 公裏,總計收集2000多份野生蕎麥種及栽培種野生類型材料,摸清了我國野生蕎麥資源分布的範圍和豐(feng) 度。目前,國家種質庫中保存著3000多份蕎麥種質資源,位居世界第一。

  “現在我們(men) 總共發現了5個(ge) 蕎麥新種,還有一些以前沒有報道過的新材料,有部分材料可以直接和栽培蕎麥雜交,去改良栽培蕎麥的性狀。”周美亮說。

  2021年周美亮團隊培育成了高產(chan) 優(you) 質黑苦蕎新品種“中苦3號”。中苦3號解決(jue) 了蕎麥穗柄長、易落粒的問題,產(chan) 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現在在涼山州畝(mu) 產(chan) 能達到190~200公斤以上。

  作為(wei) 蕎麥科研工作者,周美亮希望將來蕎麥能夠高質量跨越式的發展。首先是進一步深入挖掘蕎麥豐(feng) 富的保健活性成分;第二希望再通過5-10年的時間,把蕎麥產(chan) 量再提高20%左右;第三是在蕎麥的綜合利用上作深入研究,尤其是將蕎麥的副產(chan) 物充分利用起來。

  審核專(zhuan) 家

  周美亮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物學會(hui) 燕麥蕎麥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會(hui) 長

  統籌

  程維紅 徐琴

  監製

  戰 釗 宋雅娟

  編導

  張佳興(xing) 宋雅娟 肖春芳

  攝 像

  肖春芳 張佳興(xing)

  文案整理

  全曉宇(實習(xi) )

  製 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ye) 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