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性別刻板心理,促進家庭文化建設
家庭是社會(hui) 的基本單位,而性別平等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基石。但在家庭生活和親(qin) 密關(guan) 係中一些習(xi) 以為(wei) 常的傳(chuan) 統觀念、心理或行為(wei) 習(xi) 慣,無形和無意中仍然在妨礙著家庭關(guan) 係的和諧與(yu) 平等。拿男女兩(liang) 性對“家”的感覺為(wei) 例,家多是女人關(guan) 注的重點;而男人的關(guan) 注點通常更偏向公共空間,呈向外拓展的趨勢。這種對家庭的認知體(ti) 現出來的性別差異勢必造成心理落差,容易帶來家庭關(guan) 係的矛盾。問題的關(guan) 鍵是,當人們(men) 先入為(wei) 主地接受這些傳(chuan) 統性別觀念時,會(hui) 以為(wei) 是由於(yu) 男女有別天性使然。其實大不然也。
社會(hui) 性別理論揭示:性別角色就是“附加於(yu) 男人女人不同的社會(hui) 地位的期待行為(wei) 的總和”。它並不是由生理差異決(jue) 定的,而是在人的社會(hui) 化過程中養(yang) 成的。身為(wei) 男人就得像“男性”——強壯、優(you) 勢、主動性、理智、責任心,成為(wei) 養(yang) 家糊口、發號施令的家長和領導者;身為(wei) 女人就應該成為(wei) “女性”——溫柔、被動、浪漫、奉獻、有依賴性、善解人意,成為(wei) 好的服從(cong) 者和孩子的養(yang) 護者,最終定格為(wei) 貌似互補的“男主外女主內(nei) ”的性別角色分工體(ti) 係,架構起涉及天性—氣質—角色分工—性資源—社會(hui) 地位等男女二分、兩(liang) 兩(liang) 相對實則男尊女卑的一整套不平等的社會(hui) 性別製度。
當代性別角色的雙重標準
在當代中國社會(hui) ,對男女的教養(yang) 和塑造逐漸變得更多元開放,但在人們(men) 心裏,傳(chuan) 統性別觀念和性別角色規範有時還是單一甚至僵化的,這就容易形成人們(men) 頭腦層麵的平等認知和潛意識心理行為(wei) 模式之間的落差和衝(chong) 突而不自知,在一些層麵體(ti) 現出“雙重標準”的矛盾:
一方麵,在學業(ye) 誌向上,學校和家庭教育都培養(yang) 孩子的競爭(zheng) 意識,男女性別差異不大,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麵在氣質化培養(yang) 上,依然表現出傳(chuan) 統意識。同時,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助長了年輕一代的自我中心和依賴心理,以至於(yu) 獨立與(yu) 依賴、平等與(yu) 主導等雙重標準並存在人們(men) 內(nei) 心,尤其容易表現在婚姻角色期待上:
例如,無論讀了多少書(shu) ,事業(ye) 上多麽(me) 平等優(you) 秀,一到婚姻家庭,女人還是要以相夫教子為(wei) 主,或者即使依舊工作,也會(hui) 降低成就動機,為(wei) 家庭犧牲事業(ye) ,或者以事業(ye) 為(wei) 輔,認同男人養(yang) 家才天經地義(yi) ;已經能夠在外獨當一麵,卻又頑固堅稱自己天生柔弱,依靠男人理所應當。在這樣的認知中,男人的心理更容易失衡:認為(wei) 女人是自私的,既要平等強勢的權利又以弱者的名義(yi) 逃避養(yang) 家責任。但當男性憤憤不平時,其實他們(men) 也不可避免掉入雙重標準的陷阱:既反感要求男人單挑養(yang) 家大梁、必須提供房子車子彩禮等性別文化陋習(xi) ,愛慕獨立能幹的女性,希望女性參與(yu) 養(yang) 家,卻又私心要她最好能乖乖順從(cong) 自己;即使已具備溫柔體(ti) 貼的能力卻以“照顧人做家務是妻子分內(nei) 事”來衡量妻子是否稱職或以此逃避參與(yu) 家務,或做了家務又心懷委屈等矛盾心理。
常見性別刻板心理和角色期待
有關(guan) 當代人婚姻角色期待中的標準問題,影視劇中有大量的例證。曾經大火的電影“前任”係列的最新一集《前任4:英年早婚》將在9月登陸院線。而曾創下國內(nei) 言情喜劇片最高票房紀錄的《前任3》中,電影開場時一段將近3分鍾的男女聲旁白就十分典型地表現了性別角色的雙重標準問題。
男聲旁白首先表達的是當代社會(hui) 男性感受到的壓力:感慨女人做家庭主婦就會(hui) 被認為(wei) 是“德淑賢”,而男人做家庭主夫就會(hui) 被諷“小白臉”,說明男主看到了男女二分對立的性別角色規範對男人造成的“不平等”,而且質疑吵架一定要男人道歉哄的刻板性別套路,顯示出男主對性別平等的訴求,但緊接著說“女人是男人爭(zheng) 奪的資源”“大部分的愛情掌握在少數擁有麵包的男人手中”,這暴露出男主認同男強女弱物化女性的男權底層邏輯,而且從(cong) 他對男人在外麵工作如戰場打拚,回到家對熱湯和溫柔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其認同的是男主外女主內(nei) 的傳(chuan) 統婚姻角色期待。其感受到的不平等顯然不是來自女性的壓迫,而應該是來自男人們(men) 被教化認同的性別角色刻板規範。但大部分男人並不自知這個(ge) 壓迫源,反而以為(wei) 是女人的要求造成了他們(men) 的壓力。
而在女人這邊,女主是都市白領,有自己的事業(ye) ,顯露出一定的性別平等意識,但一涉及婚戀就說女人的青春易逝,隻能用那麽(me) 短最好年華來選相伴一生的男人,因而有如賭博般冒險,可見女主其實也認同了女人是婚戀市場的待估品,這樣刻板的女性角色期待,已掉入物化女性的圈套,因而會(hui) 特別焦慮,遮蔽了女性自我的獨立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陷入被挑選的弱者下風。
以上通過對男女兩(liang) 個(ge) 視角的分析讓我們(men) 警醒:隻要男強女弱的傳(chuan) 統婚姻角色期待還存在,那麽(me) 婚姻就會(hui) 遭遇矛盾和衝(chong) 突。男女無意識的雙重標準的結果就是男人感歎太累女人抱怨太苦,兩(liang) 性被隔在金星和火星之間,找不到溝通的橋梁,積鬱出越來越濃的性別對立戾氣在網絡上飄蕩,影響社會(hui) 安定。
破除性別刻板心理的可能路徑
如何尋找到破除性別刻板心理之道,應該成為(wei) 推動現代家庭文化建設的一個(ge) 重要議題。
首先,應徹底放棄“男強女弱”的觀念,樹立真正的平等意識,避免帶著性別標簽去培養(yang) 孩子。如將溫柔體(ti) 貼、善解人意等被稱作“女性化”的氣質和堅強、理性、擔當等所謂“男性化”氣質共同作為(wei) 人類的優(you) 秀品德,滲透在男孩和女孩的培養(yang) 中;另外,父母可以從(cong) 小引導男孩女孩參與(yu) 家務勞動,培養(yang) 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有可能打破並超越男女二分對立的性別角色,培育相對豐(feng) 滿完整的人格。
其次,親(qin) 密關(guan) 係教育和婚前輔導十分必要。應打破傳(chuan) 統婚姻角色期待,重塑家庭角色分工可以靈活互換的平等理念,無所謂誰強誰弱,賺錢養(yang) 家和操持家務都可以男女共同分擔,而不涉及性別角色的評判,重要的是,雙方的才情抱負都能施展。
再次,男女兩(liang) 性應不懼衝(chong) 突,真實表達,非暴力溝通。世上從(cong) 來沒有完美關(guan) 係,衝(chong) 突也是改善關(guan) 係的契機。當衝(chong) 突發生時,要真實表達受傷(shang) 感,而不是攻擊責難、逃避回避或隱忍道歉。女性要放下防禦式考驗試探以及生悶氣不吃飯等自傷(shang) 模式,正麵袒露對愛和體(ti) 貼的需要;男性學習(xi) 柔性表達,以正向欣賞的眼光看待伴侶(lv) 和孩子。
最後,男女兩(liang) 性應覺察自我,不被情緒帶走,以問題為(wei) 中心,理性有愛地溝通,促使關(guan) 係成長。理解自我和對方的刻板心理和習(xi) 慣模式背後的真實需要,跳出受害者心態,看到對方的行為(wei) 許多時候隻是被文化教養(yang) 塑造的結果,而非刻意針對,由此可以做到先不生氣,然後想辦法有效溝通,用行動作出回應和改變。
(作者為(wei)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薑雲(yun) 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