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與觀眾一起“等待” 北京人藝《等待多哥》登台

發布時間:2023-09-13 10: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高凱)“我今天不會(hui) 來了,但我明天一定來。”北京人藝小劇場,在《等待多哥》的演出現場,觀眾(zhong) 會(hui) 收到一封來自多哥的信,而完全鏡像式的舞台,一時間也讓入場的觀眾(zhong) 難以明顯區分台上、台下的分界點。演出開始,演員與(yu) 觀眾(zhong) 將一起在同一個(ge) 空間裏,共同期待接下來將發生什麽(me) 。

  北京人藝話劇《等待多哥》於(yu) 日前首演,對於(yu) 著名荒誕派作家薩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作品《等待戈多》,北京人藝此番給出了不同尋常的演繹。老葛、多多、劇場經理、助理、快遞小哥這些離生活很近的角色名字,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本土化創作,而是將原作中模糊的空間移到了劇場,通過劇場中兩(liang) 個(ge) 人的等待,以及與(yu) 不同來訪者之間的對話,延續了經典的等待主題。“‘等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發生的頻率遠高於(yu) 愛情。‘等待’是沉悶的、苦澀的,‘等待’的結果永遠未知令人焦慮不安……”導演方旭說,該劇意在通過對於(yu) 等待與(yu) 時間的意義(yi) 來表現現代人對於(yu) 當下和未來的思考。

  不同於(yu) 以往以敘事為(wei) 主的作品,該劇所呈現的並不是一個(ge) 完整的故事,雖然不連貫,但人物的行為(wei) 邏輯又讓人產(chan) 生熟悉感。“有的戲是讓觀眾(zhong) 和生活直接對話,有的是讓觀眾(zhong) 看到生活中放大的東(dong) 西。”方旭將這部戲比喻為(wei) “印象派”,通過作品中對生活模糊的投射,給觀眾(zhong) 更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wei) 一部沒有過多的舞台形式與(yu) 調度,全部用台詞來表現的作品,無疑對青年演員的表演提出更大的挑戰。既要通過對話來吸引觀眾(zhong) ,讓觀眾(zhong) 有強烈的代入感,又要讓觀眾(zhong) 全程保持期待感。這需要演員在舞台上不僅(jin) 要表現真實的思考與(yu) 情感,還要展現出與(yu) 當下和現場的交流。多多的飾演者孫驍瀟將對生命、世界以及人與(yu) 人之間的體(ti) 悟放到創作當中,讓角色表達自己,也讓自己更好地進入角色。老葛的飾演者張瀚生覺得自己身邊的一切,父母、朋友、愛人,乃至對於(yu) 人甚至自然界的所有感受都與(yu) 作品產(chan) 生聯係,賦予人物更敏銳的感受。飾演劇場經理的金漢,將這個(ge) 人物定義(yi) 為(wei) “聚集了社會(hui) 的縮影,用黑暗做底片,用希望去顯影的人”……再加上飾演經理助理的李金濤與(yu) 飾演快遞小哥的趙澤棟,都在角色中找到了與(yu) 生活的關(guan) 係,讓觀眾(zhong) 更能理解劇中兩(liang) 個(ge) 等待者的孤獨和等待的意義(yi) 。

  作為(wei) 人藝小劇場的又一次創新,觀眾(zhong) 走進劇場將看到對劇場空間的運用——“消失的舞台”、真實運轉的時鍾以及“鏡像”中的表演,沒有過多的音樂(le) 渲染,隻有演員的台詞,讓觀眾(zhong) 與(yu) 演員共同完成了一場演出,共同經曆了一次等待,也共同開啟了一次對未來的期待。

  據悉,本輪演出將持續至9月25日。(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