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力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堅持創新驅動 活力持續迸發
音樂(le) 盛會(hui) 、文創市集、國風遊園……9月9日,北京鼓樓,遊客正沉浸體(ti) 驗一場古風古韻的“時光音樂(le) 會(hui) ”。這是第十一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演藝京城”主題活動之一,通過探索演藝新空間、新場景、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市民帶來豐(feng) 富多彩的演藝體(ti) 驗。
近年來,北京加快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突出新業(ye) 態發展導向,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活力持續迸發、文化供給豐(feng) 富多元、文化輻射力不斷擴大,引領文化消費新風尚,為(wei) 城市發展賦能。
科技賦能,開啟文化新體(ti) 驗
皚皚雪山、九曲黃河、秀美古城、廣袤草原……位於(yu) 隆福寺二期的“環遊天地”項目甫一試運營,便受到觀眾(zhong) 熱捧。“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專(zhuan) 利科技,讓遊客感受更加真實的飛行體(ti) 驗。”運營方北京旖飛董事長呂明鴻介紹。
近年來,北京大力深化文化與(yu) 科技融合,加快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新動能。當前,北京文化新業(ye) 態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據統計,今年1—6月,全市文化新業(ye) 態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6420.8億(yi) 元,同比增長19.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4.2個(ge) 百分點。
北京還推動傳(chuan) 統業(ye) 態向“雲(yun) 端”轉型發展。通過數字科技與(yu) 傳(chuan) 統業(ye) 態有機結合,推出“雲(yun) 看展”“雲(yun) 演藝”“雲(yun) 視聽”“雲(yun) 旅遊”等應用場景。
9月13日,當話劇《暴風雨》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超高清信號將表演實時傳(chuan) 至千裏之外的江西景德鎮陶溪川大劇院,兩(liang) 地觀眾(zhong) 同步享受藝術盛宴。其中,“8K+5G”超高清視頻業(ye) 務轉播車功不可沒。科技也讓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介紹,截至目前,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已累計播出近200場,全網點擊量超50億(yi) 次,成為(wei) 國家大劇院重要文化品牌。
文旅融合,激發文化新動能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北京促進文化、商業(ye) 、旅遊、體(ti) 育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漫步北京”“北京禮物”“暢遊京郊”“最美鄉(xiang) 村民宿”等文旅融合發展精品,激發文化新活力,促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從(cong) 友誼橋乘船東(dong) 下,最後到連心橋、織錦橋,亮馬河6公裏的遊船航線,串聯起了“1河2湖24橋18景”。文化、旅遊、消費相互融合、渾然一體(ti) ,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成為(wei) 文化旅遊消費融合發展的典範,已入選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
近年來,以博物館、展覽館為(wei) 目的地的文化旅遊越來越受歡迎,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旅遊消費市場的重要內(nei) 容。北京把握發展趨勢,推動文化創意產(chan) 品開發。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北京魯迅博物館等推出一係列文創產(chan) 品,既體(ti) 現北京的曆史文化和紅色資源特色,又滿足市民遊客的高品質文旅消費需求。
夜幕四合,華燈初上,八達嶺長城逶迤起伏,壯闊瑰麗(li) 。長城下文化街區,以《夢回長城·八方來鶴》為(wei) 主題的特色演出如約而至,舞美、燈光、置景、全息投影等營造出的體(ti) 驗感讓遊客直呼過癮。“深挖長城文化內(nei) 涵,打造特色夜間演出。”八達嶺文旅集團副總經理翟豔偉(wei) 說,自今年“五一”假期以來,八達嶺夜長城接待遊客突破10萬(wan) 人次。
北京深挖特色資源潛力,激發夜間文化消費新動能,創造夜間消費新供給,打造“夜京城”城市名片,增強城市文化消費活力。建設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立足區位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重點培育餐飲、娛樂(le) 、旅遊、休閑等適應市民夜間消費需求的新場景。如今,前門大街、王府井等11個(ge) 街區(園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創新供給,推動文化新消費
創新是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北京通過文化產(chan) 品創新和生產(chan) 供給,增加場景式、體(ti) 驗式、休閑式消費內(nei) 容,增強消費體(ti) 驗性、娛樂(le) 性和趣味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特色活動,吸引人們(men) 體(ti) 驗豐(feng) 富多彩的京城文化。為(wei) 期3天的“拾城記”胡同生活節即將於(yu) 9月15日在隆福寺開啟,通過在胡同裏打造集文創銷售、手作體(ti) 驗、非遺互動、動漫遊戲、潮流運動、直播逛集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文化市集,讓遊客暢享不一樣的趕集新體(ti) 驗。
新空間孕育新消費。鍾鼓樓以北,北京東(dong) 城趙府街20號,今年3月全新亮相的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金台·共享際,解鎖文化消費“新地圖”。文創工坊、共享辦公、人才公寓等多種業(ye) 態在這裏匯集,形成了“戲劇孵化平台+消費創新平台+國際交往平台”的微生態。
“全區47家文化產(chan) 業(ye) 園不僅(jin) 是文化多元融合的創新地、優(you) 質文化企業(ye) 的集聚地,更逐漸成為(wei) 城市更新的承載地、文化消費的打卡地,引領著城市的美好生活。”東(dong) 城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李嘉表示。
老街區重修煥新生。打造多個(ge) 特色文化小微展館、營造多組商業(ye) 文化體(ti) 驗院落……修繕後的模式口曆史文化街區內(nei) ,特色主題餐飲、精品民宿、咖啡廳、酒吧、茶文化品鑒空間等一應俱全,一些特色文化空間吸引著人們(men) 前來體(ti) 驗。
濃鬱的煙火氣、活躍的文化氛圍、旺盛的商業(ye) 活力……北京眾(zhong) 多的曆史文化街區正演繹著與(yu) 時俱進、古今融合的新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