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劉曙光:如何以建設“博物館之城”促進文明互鑒?
【解說】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中國博物館總數達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中國各地“博物館之城”建設方興(xing) 未艾。博物館如何與(yu) 城市發展共生共榮?如何助力中華文化的海內(nei) 外傳(chuan) 播?中國首都北京將如何打造“博物館之城”?
在2023北京文化論壇召開之際,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劉曙光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他表示,博物館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最利於(yu) 開展文化傳(chuan) 播的機構。
【同期】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 劉曙光
幾十年來,特別是最近10年來,我們(men) 博物館領域在對外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文化這個(ge) 方麵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中國文物界、博物館界赴海外舉(ju) 辦展覽這個(ge) 過程當中,甚至有的國外觀眾(zhong) 就把有沒有兵馬俑出現,有多少兵馬俑的出現,作為(wei) 衡量博物館這個(ge) 展覽,它的規格規模、層次高低的一個(ge) 標準,當然這個(ge) 說法我們(men) 是不讚成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如何把中國文物所蘊含的那些科學、藝術、曆史、文化價(jia) 值,把中國文物所體(ti) 現的那些,中國人他的自然觀、人文觀、價(jia) 值觀轉化成為(wei) 博物館物所能夠證明的那個(ge) 展覽。在這些方麵,深度做得不夠。
【解說】談起中國“博物館之城”建設現狀,劉曙光表示,中國“博物館之城”1.0版本始於(yu) 2008年前後,源於(yu) 文化文物係統博物館、紀念館等實行全麵免費開放帶來的“博物館熱潮”。當時許多城市關(guan) 注的是博物館數量的增長,不少城市把“擁有100個(ge) 博物館”作為(wei) “博物館之城”建設的一個(ge) 目標。如今,各地“博物館之城”建設方興(xing) 未艾。
【同期】中國博物館協會(hui) 理事長 劉曙光
現在應該是2.0的版本,要是用一個(ge) 比較理性、冷靜和客觀的話語來說,四個(ge) 字“方興(xing) 未艾”。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太原、鄭州、洛陽、大同,還有青島等等,大概有30多個(ge) 城市都提出了“博物館之城”建設這樣一個(ge) 規劃或者目標。現在要以“博物館之城”,以博物館作為(wei) 城市建設的一個(ge) 抓手,其實我們(men) 很多城市工作的體(ti) 製和機製是還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正在建立之中。因此,我說現在隻是剛剛起步,雖然勢頭很好,但是要是把那些好的設計給它變成博物館建設的實效,這中間的距離還是挺明顯的。所以我是說方興(xing) 未艾,當然前途很好。
【解說】北京如何更好地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劉曙光認為(wei) ,一是充分發揮、充足利用好北京現有的博物館資源、機構與(yu) 人才優(you) 勢,整合好遍布首都的博物館文化資源和文化空間。二是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案例和經驗。劉曙光表示,北京要突出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同時,加強與(yu) 國際城市間的交流與(yu) 合作,展示獨具中國特色的博物館風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