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二十一條對台工作意見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本報北京9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被委以重任。在國新辦今天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央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說,福建與(yu) 台灣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親(qin) ,對台工作具有獨特優(you) 勢和良好條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包括21條對台工作意見。潘賢掌介紹,《意見》最大亮點是突出“融”這個(ge) 目標,“為(wei) 台胞台企全麵融入福建提供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進廈金、福馬等重點區域融合,推動閩台兩(liang) 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是21條對台工作意見突出的三大方麵。在以惠促融方麵,潘賢掌介紹,《意見》充分吸收了這些年來已實施的有效的政策措施,立足福建出台更大力度、更為(wei) 開放的同等待遇政策,比如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擴大直接采認台灣職業(ye) 資格範圍,為(wei) 台灣農(nong) 漁民在用地、融資、開拓內(nei) 銷市場等方麵提供更多便利,支持金門、馬祖居民在廈門、福州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試點允許台灣業(ye) 者在閩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公司等。“一句話,就是讓台胞‘願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潘賢掌說。
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羅東(dong) 川在發布會(hui) 上分享了一組數據,福建率先發布225項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單,構建起較為(wei) 係統完備的惠台利民政策體(ti) 係,數萬(wan) 名台胞在閩創業(ye) 、學習(xi) 、生活、定居,“福建向金門已經供水5周年,累計供水近3000萬(wan) 噸,現在保持每天兩(liang) 萬(wan) 多噸的供水”。
在推進兩(liang) 岸經貿合作方麵,福建也打下了堅實基礎。全省現有台企超1萬(wan) 家,實際利用台資超過320億(yi) 美元,閩台貿易額累計超1.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每年實際利用台資、新設台資企業(ye) 數量均居大陸各省市前列。“18個(ge) 國家級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合作園區遍布全省,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閩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融合進一步深化。”羅東(dong) 川說。
發布會(hui) 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cong) 亮也介紹了下一步深化閩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四方麵措施,分別是加強閩台產(chan) 業(ye) 合作、創新兩(liang) 岸社會(hui) 資本合作方式、促進台灣農(nong) 業(ye) 漁業(ye) 和中小企業(ye) 在閩發展以及加強閩台科技創新合作。
其中,在加強閩台產(chan) 業(ye) 合作方麵,重點支持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寧德動力電池集群等建設成為(wei) 集聚兩(liang) 岸要素資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基地和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在促進台灣農(nong) 業(ye) 漁業(ye) 和中小企業(ye) 在閩發展方麵,鼓勵台灣農(nong) 漁民參與(yu) 福建農(nong) 村的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在用地、融資、開拓內(nei) 銷市場等方麵提供更多便利,並且在服務貿易、未來產(chan) 業(ye) 、時尚創意、旅遊資源開發等領域支持擴大閩台合作。
“目前,福建企業(ye) 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1個(ge) 工作日,全省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從(cong) 2012年年底的140萬(wan) 戶增長到現在的747萬(wan) 戶。”羅東(dong) 川說,福建正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並將持續引導台胞台企共同參與(yu) ,繼續完善台胞台企權益保障協調聯動機製,建立健全政企溝通渠道。“衷心希望更多的台胞台企放心來福建、安心謀發展,一同推動實現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共同助力提升優(you) 化營商環境,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