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樣子

發布時間:2023-09-26 11:1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們(men) 常說,時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時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什麽(me) 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樣子?

  首先讓我們(men) 把視線拉回到100多年前。有這樣一位大學教師,每月拿到幾百塊大洋的薪水,在當時足以養(yang) 活四五十人,幾個(ge) 月的工資就可以在北京買(mai) 一套不錯的四合院。但他在北京生活了10年,一處房產(chan) 也沒有;他將大部分工資都用到了革命事業(ye) ,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選擇了“為(wei) 庶民求解放”的道路,並為(wei) 此犧牲生命。他,就是革命先驅李大釗。

  當年像李大釗一樣,工資優(you) 厚、不缺吃喝,但堅定投身革命的先進青年還有很多,比如青年時期的朱德,他在滇軍(jun) 任職期間,月餉有1000塊大洋,但他卻義(yi) 無反顧地拋棄高官厚祿投身革命,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他們(men) 有著堅定的理想、崇高的信仰。目睹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他們(men) 立誌要改變這種現狀。個(ge) 人的安逸富足不是他們(men) 的追求,他們(men) 的情懷與(yu) 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此,他們(men) 不惜犧牲個(ge) 人利益,甚至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始終踐行崇高的理想。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e) 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e)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進程中,希望大學生們(men) 牢固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成長為(wei) 胸懷遠大理想的有誌青年。

  接著讓我們(men) 把目光定格在1935年。在校學習(xi) 本應是學生的天職,但由於(yu) 日本侵略者策動了“華北五省自治”,整個(ge) 華北地區形同淪陷,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深深刺痛了青年學生的心靈,他們(men) 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書(shu) 桌”的呐喊。1935年12月9日,在以中共黨(dang) 員和共青團員為(wei) 骨幹的北平學聯的組織動員下,1萬(wan) 餘(yu) 名學生主動擔負起抗日救亡的時代責任,舉(ju) 行了大規模的請願示威遊行。雖然遭到了國民黨(dang) 軍(jun) 警的鎮壓,有30多名學生被捕,100多名學生受傷(shang) ,但他們(men) 並未退縮、就此停止。在強烈的曆史責任與(yu) 擔當的驅使下,北平學生和市民一共兩(liang) 萬(wan) 多人,在一周之後舉(ju) 行了更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要求停止內(nei) 戰、一致對外,收複東(dong) 北失地。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同樣得到了全國各地學生的熱烈響應。可以說,“一二·九”運動是青年學生被壓抑的愛國熱情的一次集中釋放,是主動擔當時代責任與(yu) 使命的生動寫(xie) 照,不僅(jin) 點燃了民眾(zhong) 胸中的愛國激情,更有力促進了全國抗戰高潮的到來。

  時代呼喚擔當,“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hui) 閃光”。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誌青年的拚搏奉獻,麵對前進道路上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尤其需要大學生們(men) 發揚擔當精神、增強擔當意識,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衝(chong) 得出來、頂得上去,勇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生力軍(jun) 。

  接下來讓我們(men) 把視線轉移到20世紀60年代。說到“木蘭(lan) 圍場”,可能大家都會(hui) 聯想到水草豐(feng) 沛、鳥獸(shou) 繁多的景象。但是在清朝晚期,山林植被遭受大規模砍伐破壞,作為(wei) “木蘭(lan) 圍場”一部分的塞罕壩,逐漸退化為(wei) 不毛沙地。為(wei) 了阻擋沙源、涵養(yang) 水源,1962年,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青年集結到了塞罕壩,拉開了艱苦卓絕的高寒沙地造林工程的大幕。當時塞罕壩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一年一場風,年始到年終”。大家缺屋少糧,住的是窩棚和草坯房,風雪一刮就像冰窖一般。由於(yu) 缺乏經驗,兩(liang) 年裏種下的幾千畝(mu) 幼苗,最終成活率還不足8%。

  但這批年輕人痛定思痛,研究緣由,決(jue) 定從(cong) 頭再來。最終,他們(men) 帶著精心培育的落葉鬆幼苗挺進“馬蹄坑”,使幼苗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盡管之後又遭遇過自然災害,損失慘重,但他們(men) 不畏艱苦,一代又一代接力守護,創造了百萬(wan) 畝(mu) 流沙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了艱苦創業(ye) 、綠色發展的青春篇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當今大學生是沐浴著新時代陽光雨露成長起來的一代,但肯吃苦、能吃苦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不能丟(diu) 。社會(hui) 主義(yi) 是拚出來、幹出來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可能在敲鑼打鼓、輕輕鬆鬆中實現,新征程上必須要繼續艱苦奮鬥,以剛健有為(wei) 的精神風貌不斷開辟事業(ye) 發展新天地。

  最後讓我們(men) 把目光聚焦在當前。今天,當我們(men) 享受著北鬥導航為(wei) 我們(men) 手機打車、點外賣提供的便利以及為(wei) 國防事業(ye) 帶來的安全時,我們(men) 應當感謝的是一群平均年齡隻有30歲出頭、持續奮鬥26年的航天科技北鬥團隊。

  麵對西方對我國的技術封鎖與(yu) 打壓,3個(ge) 20多歲的小夥(huo) 子不顧任務艱巨、條件艱苦、經費有限,在10平方米的倉(cang) 庫裏率先進行北鬥核心難題的科研攻關(guan) ;為(wei) 了測試惡劣天氣對衛星的影響,瘦弱的女研究員長期背著十幾斤重的設備,在零下40多度的東(dong) 北野外工作。正是因為(wei) 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北鬥人有著不服輸的骨氣、拚命幹的勇氣,始終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奮勇攀登,才實現了自主導航、星間鏈路等一大批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關(guan) 鍵器部件的100%國產(chan) 化。從(cong) 1994年北鬥立項,到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係統,再到2020年北鬥導航係統組網完成,北鬥團隊,一路篳路藍縷、築夢追星,他們(men) 用艱辛探索、賡續奮鬥實現了對國內(nei) 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麵主導,打破了美國GPS的壟斷,撐起了國人的脊梁。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實現國家發展、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實現這個(ge) 目標。路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wei) 不成。大學生要把持續學習(xi) 作為(wei) 一種精神追求,強化精神素養(yang) 、練就過硬本領,努力鍛造成為(wei) 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把奮鬥的足跡印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途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殷切寄語廣大青年“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這既是黨(dang) 對青年一代發出的偉(wei) 大號召,更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樣子。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先鋒力量。希望大學生自覺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茁壯成長,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發揚吃苦精神、保持奮鬥激情,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挺膺擔當,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書(shu) 寫(xie) 壯麗(li) 青春篇章!

  張傳(chuan) 慧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