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中國風 濃濃家國情——2023國慶假日文化活動觀察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題:“雙節”中國風 濃濃家國情——2023國慶假日文化活動觀察
新華社記者
金秋時節,中秋國慶“雙節”聯動,節日氛圍格外濃厚。人們(men) 或與(yu) 親(qin) 朋好友歡聚一堂、或到紅色景區瞻仰朝聖、或攜全家老小助威亞(ya) 運……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令假期洋溢家國溫情。
情懷激蕩
紅色,是國慶節主色調。在革命聖地陝西延安,全國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記者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看到,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革命曆史,遊客駐足聆聽、神情動容。
除了傳(chuan) 統的參觀體(ti) 驗,近年來,延安創新挖掘紅色資源,一係列紅色演藝項目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
“《延安保育院》等舞台劇在這個(ge) 假期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充分體(ti) 現了沉浸式紅色文化體(ti) 驗在傳(chuan) 承延安精神、感染當代觀眾(zhong) 方麵的獨特價(jia) 值。”陝旅集團延安公司總經理助理馬男說。
這個(ge) “雙節”假期,恰逢亞(ya) 運會(hui) 在浙江杭州舉(ju) 行,每一個(ge) 奪冠時刻、每一次國歌響起,都激蕩起熾熱的愛國情。
香港青年李淑嫻和朋友早早做好了計劃:一人負責搶亞(ya) 運會(hui) 門票,一人負責搶香港到杭州的高鐵票,一人負責做杭州遊玩攻略。10月1日,3位小夥(huo) 伴抵達亞(ya) 運場館“大蓮花”,開啟了自己的亞(ya) 運之旅。
在亞(ya) 運場館“大小蓮花”附近的地鐵站、街道廣場,滿是拍照“打卡”的遊客。
從(cong) 長春來到杭州度假的彭女士說:“前兩(liang) 天去了西湖、西溪,專(zhuan) 門定在國慶這一天來看‘大小蓮花’,雖然沒有買(mai) 到亞(ya) 運會(hui) 門票,但買(mai) 些亞(ya) 運文創產(chan) 品很有紀念意義(yi) ,在賽場外聽到國歌奏響也感到很自豪。”
國風勁吹
位於(yu) 蘇州古城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熱鬧非凡,假期前6日,這裏累計客流量超80萬(wan) 人次,許多年輕人著漢服、梳發髻前來。
平江路大儒巷38號經過修繕,成為(wei) 一個(ge) 對外開放的特色文化空間。遊客們(men) 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聽評彈、看演出、品非遺,感受江南風情。
在大儒巷設立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展示展銷中心,非遺傳(chuan) 承人與(yu) 遊客現場互動很是熱鬧。帶著孩子參與(yu) 互動的浙江遊客王女士表示,這些年畫配色好看,寓意也好,孩子在互動體(ti) 驗中可以加深對非遺項目的認識和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了解。
“雙節”期間,北京市民宋慈選擇帶全家來到河南鄭州,感受中原大地的厚重文明。
作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節前發布的全國旅遊演藝精品項目之一,鄭州的“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通過高科技手段把黃河文化和河南曆史創造性地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演出,擁有總長近700分鍾的不重複劇目、56個(ge) 變幻無窮的情景空間。今年假期,主辦方還策劃推出了“花樣告白祖國”特別節目和“我愛你中國”燈光秀主題活動,客流量創新高,高峰期日均觀劇達12萬(wan) 人次。
市場紅火
中秋節、國慶節期間曆來是消費旺季,逛書(shu) 店、看戲劇、聽演唱會(hui) 成為(wei) 人們(men) 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dong) ,沉浸式喜歌劇《蘋果之夜》開票後即“秒光”。
“雙節”期間,中外精品劇目輪番在廣州上演:上海歌劇院舞劇團的舞劇《嫦娥》、西班牙塞維利亞(ya) 弗拉門戈舞蹈團的舞劇《卡門》、國家京劇院的《龍鳳呈祥》《穆桂英掛帥》……
“我們(men) 想將傳(chuan) 統的、藝術的歌劇演出變得更有趣,吸引更多觀眾(zhong) 走進劇院。”《蘋果之夜》藝術總監、星海音樂(le) 學院歌劇中心主任楊岩說,“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努力,讓演藝市場更加繁榮。”
有人流連城市,有人追尋遠方。不久前,“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為(wei) 我國第57項世界遺產(chan) 。假期中,這個(ge) 雲(yun) 南新晉世界遺產(chan) 地人氣攀升,迎來申遺成功後的首個(ge) 旅遊打卡熱潮。據統計,9月29日至10月4日,景邁山接待外來遊客超過1.5萬(wan) 人次。
來自四川成都的遊客劉亮特意為(wei) 自己安排了“茶香之旅”,在景邁山待了3天。他感慨:“茶融入了這裏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讓我感受到人茶共生的獨特文化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