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亞運走筆:致敬每一個拚搏向前的你

發布時間:2023-10-07 15:01:00來源: 潮新聞

 

  10月5日晚,杭州亞(ya) 運會(hui) 女籃決(jue) 賽中,中國女籃在最後時刻絕殺日本女籃,以74:72贏得隊史第7個(ge) 亞(ya) 運冠軍(jun) 。

  這無疑是一場“對心髒不好”的比賽。雙方都試圖以自己最擅長方式擊敗老對手。比賽中,日本隊用速度不斷突破,兩(liang) 次將比分追平。而中國隊也報以猛烈的攻勢。最後,李緣助攻,由素有“大心髒”之稱的王思雨突破絕殺,最終鎖定勝局。

  這也無疑是一場迷人的比賽。競技體(ti) 育的魅力在40分鍾的搏殺內(nei) 一覽無餘(yu) 。直至最後一刻,雙方都沒有放棄對勝利的渴求——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半決(jue) 賽戰勝韓國後,日本隊主教練恩塚(zhong) 亨曾這樣總結亞(ya) 洲杯輸給中國女籃的原因:“在最後一刻我們(men) 失掉了鬥誌,動搖了獲勝的信念,這也導致了我們(men) 最終輸給了中國隊。”

  信念,尤其是麵對逆境和困難中的信念,同樣也是中國女籃主教練反複提及的製勝法寶。幾乎每次麵對采訪,鄭薇都會(hui) 提到“困難”。

  確實,這一年,中國女籃麵對了太多困難,隊員因傷(shang) 缺陣,赴海外進修,使得女籃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集訓,隻能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通過打一場比賽進步一點點,讓彼此變得更默契。

  亞(ya) 運會(hui) 小組賽開始前,中國女籃的官宣上海報上寫(xie) 著:“比勝利更重要的是一起走向勝利的人。”而我們(men) 也一次次看到,每一個(ge) 危機時刻,總有人站出來。在這場比賽中,這個(ge) 人是封鎖內(nei) 線的韓旭,是多次轉換進攻的李夢,是平分僵局時一記三分提振信心的李緣,是最終絕殺的王思雨。每一位姑娘,代表的都是中國女籃。

  很多球迷將女籃的獲勝稱為(wei) 刺破中國籃球陰霾的一道光。

  競技體(ti) 育中,輸贏沒有應該。賽後接受采訪時,姑娘們(men) 對奪冠的分析出奇一致:“我們(men) 做足了應對苦難的準備,我們(men) 堅定了信念,我們(men) 贏下了比賽。”

  但所有人都知道,麵對強大的對手,想要完成自我突破,並不是簡單幾句話能夠說明白的。每次行雲(yun) 流水的配合背後是千百次機械重複的練習(xi) ,隻有在訓練中經曆過、承受過,才能在比賽時顯得從(cong) 容。她們(men) 在別人無法看到的地方悄悄與(yu) 困難搏鬥,流過淚水和汗水,隻有自己知道。

  女籃奪冠後,隊員們(men) 哭了,現場觀眾(zhong) 也哭了。大家為(wei) 什麽(me) 會(hui) 與(yu) 女籃共情?不僅(jin) 是因為(wei) 她們(men) 的優(you) 秀,更因為(wei) 她們(men) 麵對逆境時呈現的那股精氣神——堅韌、勇敢,總是堅定地向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走去,永不放棄,遇強則更強。

  這也是當下時代所需要的。

  鄭薇在剛開微博的時候寫(xie) 過一句話:“不見得每天都是好日子,但每天總會(hui) 有些好事發生。”對普通人來說,這正是每天的日常。我們(men) 總是麵對著無法掌控的困難和逆境,但女籃姑娘們(men) 用行動致敬每一個(ge) 付出的人,反複踐行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奉行的理念:有誌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