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惠民成果亮眼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賈驥業(ye) 記者 胡寧
從(cong) “亞(ya) 運惠民”的角度看,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成果特別亮眼。這是杭州亞(ya) 運會(hui) 主新聞發言人毛根洪今天在發布會(hui) 上表達的觀點。
這場發布會(hui) 的主題是“後亞(ya) 運時代”。在毛根洪看來,“亞(ya) 運惠民”既是工作目標,也是取得的成效。
亞(ya) 運惠民,首先體(ti) 現在掀起全民健身熱潮。據杭州市體(ti) 育局局長金承龍介紹,以“一周內(nei) 是否達到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即150分鍾有氧運動”作為(wei) 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為(wei) 標誌,從(cong) 杭州亞(ya) 運會(hui) 成功申辦到成功舉(ju) 辦的8年間,杭州市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的人口比例從(cong) 40. 6% 提升至 46. 01%。
2022年年底,杭州市常住人口規模超1200萬(wan) ,意味著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00萬(wan) 以上。“亞(ya) 運會(hui) 極大地帶動廣大市民群眾(zhong) 的體(ti) 育、健身熱情。”金承龍說。
其次,鍛煉設施、戶外健身場地等體(ti) 育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杭州亞(ya) 運會(hui) 、亞(ya) 殘運會(hui) 共規劃了54個(ge) 場館,其中12個(ge) 是新建場館,而在亞(ya) 運會(hui) 開賽前,上述場館便對公眾(zhong) 開放。據相關(guan) 數據統計,在亞(ya) 運前預約場館、參與(yu) 運動的群眾(zhong) 超過了1000萬(wan) 人次。
同時,杭州還通過嵌入式體(ti) 育場地建設,增加體(ti) 育場地供給,解決(jue) “去哪裏健身”的問題。“我們(men) 通過係統盤活高架橋下、建築屋頂等‘金邊銀角’用地資源,突出群眾(zhong) 參與(yu) 、因地製宜、廣泛多樣,把體(ti) 育設施建到百姓家門口。”金承龍說,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各類嵌入式體(ti) 育場地設施3350片,共113.1萬(wan) 平方米。
此外,杭州市還紮實推進中小學校體(ti) 育場地向社會(hui) 開放。杭州市體(ti) 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學校開放校內(nei) 體(ti) 育場地共計1184個(ge) ,其中905個(ge) 學校室外體(ti) 育場地全部免費向社會(hui) 開放,279個(ge) 學校室內(nei) 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hui) 開放,累計入校健身人次超過965萬(wan) 。
“數智”城市建設也是“惠民亞(ya) 運”的重要成果。杭州亞(ya) 運會(hui) 在籌備過程中形成了一個(ge) 以數字化手段支撐的工作體(ti) 係,也被稱為(wei) “一屏三端”。“一屏”是指亞(ya) 運會(hui) 綜合指揮體(ti) 係,“三端”則指辦賽端“亞(ya) 運釘”、觀賽端“智能亞(ya) 運一站通”、參賽端“杭州亞(ya) 運行”。“智能亞(ya) 運一站通”也被稱為(wei) “Game Pass”,毛根洪表示,賽後該端口會(hui) 變為(wei) “City Pass”,將匯集更多服務市民、遊客的要素、信息和服務。
為(wei) 了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zhong) 的健身需求,杭州市開發了“亞(ya) 運場館在線”數字健身平台,通過數字化、便捷化的服務,持續做好全市體(ti) 育場館賽前惠民開放。“目前全市已有384家場館接入‘亞(ya) 運場館在線’,覆蓋運動項41個(ge) 。用戶數達165萬(wan) ,日均訪問量3.8萬(wan) 次,健身總人數1880萬(wan) 人。”金承龍說。
浙江省金華市承辦了本屆亞(ya) 運會(hui) 男子足球和藤球兩(liang) 項賽事,據金華市亞(ya) 運賽事分指揮部執行指揮長莊淩飛介紹,金華市體(ti) 育中心場館群的所有的室外運動項目每日免費開放14小時,每周開放時間超90小時。“我們(men) 也明確要求法定節假日所有場館全部免費開放。爭(zheng) 取年接待健身市民超260萬(wan) 人次,這相較於(yu) 以往有較大的提升。”
毛根洪表示,依托於(yu) 承辦亞(ya) 運會(hui) 而進行的城市建設改造、環境治理、交通提級、場館設施完善等舉(ju) 措,都將真正實現亞(ya) 運惠及於(yu) 民。同時,在這個(ge) 過程中培養(yang) 起來的“全民健身”的習(xi) 慣、社會(hui) 文明誌願的精神、公共服務能力等,也都將對杭州等城市的未來發展產(chan) 生影響。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0月6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