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末梢”到“前沿” “一帶一路”賦能開放型經濟
央視網消息:作為(wei) 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在這裏交匯。依托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重慶積極打造水運、鐵路、公路多式聯運,聚產(chan) 業(ye) 興(xing) 經濟,為(wei) 西部地區加快融入全球經濟打開了新空間。
在火鍋之都——重慶,招待遊客的第一頓大餐,首推的必是火鍋。這個(ge) 中秋、國慶假期,如果您來重慶旅遊,還能在火鍋店裏吃到巴西的雞爪、新西蘭(lan) 的毛肚、越南的耗兒(er) 魚等進口食材,真可謂“一鍋煮天下”。
這些火鍋食材其實都來自重慶江津區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9月中旬,重慶開通了第一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火鍋食材進口班列,打開了一條海外優(you) 質火鍋食材進入西南地區的高效、快捷冷鏈物流大通道。接下來,該班列計劃每月2—3列常態化開行。
這個(ge) 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就建在小南埡車站旁邊。這個(ge) 川黔線上的四等小站,短短5年間,變為(wei) 了目前西部地區最大的水、鐵、公多式聯運鐵路物流樞紐,每年的列車開行量由2019年的50多列增長到現在的1600多列,貨品也由以前單一的純堿,拓展到現在的食品、化工、汽車等50多種。
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重慶積極打造水運、鐵路、公路多式聯運的西部物流樞紐。通道的貫通,也讓距離小南埡站僅(jin) 20公裏的這個(ge) 工業(ye) 園區快速發展。園區一家裝備製造企業(ye) 在東(dong) 南亞(ya) 的業(ye) 務每年都有15%左右的增長。
躋身開放“前沿”的重慶,產(chan) 業(ye) 聚集優(you) 勢也不斷凸顯。2017年—2022年,重慶全市口岸和重點樞紐周邊集聚重點企業(ye) 超過8000家,每年實現工業(ye) 增加值超過2000億(yi) 元。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也把目光聚焦到了這裏。
這片占地520畝(mu) 的中新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是中國、新加坡兩(liang) 國設立的以重慶為(wei) 運營中心的第三個(ge) 政府間合作項目的重要內(nei) 容。2015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落戶重慶。8年來,不僅(jin) 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4大重點領域取得成效,還拓展了農(nong) 業(ye) 、文旅、環保等領域的合作,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
如今,重慶的物流大通道不僅(jin) 通江達海、貫穿歐亞(ya) ,更聯動發展,實現了“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有機銜接。
2023年1—8月,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貨物10.9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15%。南向通道網絡輻射全球12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465個(ge) 港口,基本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全覆蓋。10年來,重慶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6.8%,當前占全市進出口比重提升至30%,雙向直接投融資規模累計達135億(yi) 美元。
從(cong) “末梢”到“前沿” “一帶一路”賦能開放型經濟
近年來,重慶市推動通道、平台、物流、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依托汽車、電子製造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wei) 重點,大力發展貨物貿易,實現了“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發展。
位於(yu) 沙坪壩區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是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的創始地,已成為(wei) 內(nei) 陸對外開放的新地標。這個(ge) 中秋、國慶假期,這裏每天都有進出口車輛排隊。一邊是剛剛從(cong) 歐洲運抵的進口汽車正在檢測,一邊是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整裝待發準備“出海”。節後,這裏更是一派繁忙。
今年1—8月重慶關(guan) 區出口汽車超23萬(wan) 輛
總台記者 鄧麗(li) 娟:重慶海關(guan)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8月份,重慶出口汽車已超過23萬(wan) 輛,平均每天將近有900台汽車從(cong) 重慶出口。
雙向互動 進口整車“引進來”
不僅(jin) 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如今,越來越多的進口車通過中歐班列運抵重慶,供應中國內(nei) 陸市場。以德國某一品牌為(wei) 例,曾經所有的貨都是走海運抵達天津港,現在該品牌在重慶建立了中國內(nei) 陸唯一的交付中心,每年20%的貨物會(hui) 運抵重慶,輻射西南市場。
物流 產(chan) 業(ye) 經貿良性互動
重慶的進出口汽車生意做得如此“紅火”,得益於(yu) 重慶建設通道和產(chan) 業(ye) 的互相促進。曾經的開放“末梢”已成為(wei) 新時期的開放“前沿”,“Y”字形大通道作用越來越明顯。
如今,這個(ge) 熱鬧的樞紐口岸是重慶“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小小縮影。未來,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商品能夠像汽車這樣在重慶“來來往往、常進常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