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西藏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

發布時間:2023-10-12 11:2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了解到,到目前,國家已實施四年的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首次摸清了布達拉宮收藏的貝葉經和紙質古籍文獻的基本情況。

  10月9日,國家文物局與(yu)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成立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領導小組,並舉(ju) 行第一次會(hui) 議。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國家啟動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以來,已投入6845萬(wan) 元推進項目實施。科技部將“貝葉經保護修複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示範”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wei) 貝葉經保護修複提供科技支撐。同時,與(yu) 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北京大學等深度合作,涉及文獻修複、預防性和數字化保護、藏梵文研究等多個(ge) 領域。截至目前,已完成465函、2.94萬(wan) 葉貝葉經文物信息普查錄入和病害調查,37函館藏貝葉經的插圖整理和排版,7105葉貝葉經高光譜掃描,244函、15169葉貝葉經數字化掃描等工作,第一次摸清了布達拉宮收藏的貝葉經和紙質古籍文獻的基本狀況。

  貝葉經是刻寫(xie) 在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內(nei) 容包括佛教經典、梵文文獻、文學詩歌、天文曆算等,最早的已有兩(liang) 千多年的曆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jia) 值。因年深日久,布達拉宮珍藏的近3萬(wan) 葉貝葉經珍品、100多萬(wan) 葉紙質古籍文獻,很多已經脆弱不堪,病害種類複雜。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聯合西藏自治區,將基於(yu) 貝葉經內(nei) 容與(yu) 價(jia) 值,組織考古學、藝術學、曆史學等多學科人才開展合作研究,開展經典貝葉經等古籍文獻精選、精注、精譯、精評工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