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交響 山海和鳴
10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們(men) 通過音樂(le) 、戲劇、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互相傾(qing) 聽、凝望、欣賞,手握得更緊,心連得更近,情聚得更濃。本期“‘一帶一路’藝旅綻放”係列報道約請演藝領域從(cong) 業(ye) 者分享台前幕後的故事,展現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藝術舞台譜寫(xie) 的時代交響。
一個(ge) 聯盟連接五洲演藝
李金生
“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以下簡稱“絲(si) 盟”)是在原文化部指導下,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旗下中演院線於(yu) 2016年籌備發起的。截至2023年3月,“絲(si) 盟”已擁有來自4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55家成員單位,其中國外成員單位83家,國內(nei) 成員單位72家(含港澳地區6家),文化版圖覆蓋歐、美、亞(ya) 、非、拉五大洲。
“絲(si) 盟”是聯接各國文化藝術的紐帶,也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的平台。“絲(si) 盟”成立7年來,在機製建設、內(nei) 容製作、人才交流、演藝產(chan) 品的輸出與(yu) 引進等方麵深耕細作,取得顯著成果。例如,從(cong) 2017年開始,每年舉(ju) 辦一屆年會(hui) ,促進演藝人才的跨國交流與(yu) 合作;打造“國藝精品絲(si) 路行”“絲(si) 路精品中國行”兩(liang) 個(ge) 重點文化交流品牌,推動國內(nei) 藝術團體(ti) 包括港澳中小藝團在海內(nei) 外巡演,並邀請海外藝術團體(ti) 來華巡演。
“國藝精品絲(si) 路行”梳理出亞(ya) 洲、西亞(ya) 北非、西歐、中東(dong) 歐和北美中西部等多條出訪線路,積極推動中國優(you) 秀文藝院團“走出去”,促成廣州芭蕾舞團赴馬耳他及美國紐約、鄂爾多斯馬頭琴樂(le) 團赴法國尼斯、首部原創歌劇《馬可·波羅》赴意大利、首個(ge) 香港藝術團組赴東(dong) 南亞(ya) 參加“歡樂(le) 春節”等一係列巡演活動,演出總場次達50場,觀眾(zhong) 近10萬(wan) 人次,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絲(si) 路精品中國行”成功邀請馬來西亞(ya) 舞劇《風媒花與(yu) 神獸(shou) 》、白俄羅斯揚卡庫巴拉劇院推薦劇目《海鷗》、法國國立劇院聯盟推薦劇目《流浪者七重奏音樂(le) 會(hui) 》等來華演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社會(hui) 反響熱烈。
“絲(si) 盟”還整合國際國內(nei) 資源,成功推出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借助東(dong) 西方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演繹絲(si) 綢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間交往、交融的故事。2019年,歌劇《馬可·波羅》前往意大利熱那亞(ya) 為(wei) 卡洛·費利切歌劇院演出季揭幕,演出終場謝幕時,觀眾(zhong) 席掌聲雷動,頻頻高喊Bravo(太棒了)!意大利多家媒體(ti) 對《馬可·波羅》這部來自中國的歌劇作品給予高度評價(jia) 。
演藝產(chan) 品就像是培育民心相通的種子。耕耘七載,中演院線以劇院及演藝為(wei) 紐帶,傳(chuan) 承絲(si) 路精神,弘揚絲(si) 路文化,積極促進各國文化交流與(yu) 合作。今後“絲(si) 盟”將繼續豐(feng) 富交流內(nei) 容,拓展合作渠道,以文化藝術交流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作者係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
一腔熱情搭建藝術之橋
吳嘉童
作為(wei) 世界知名表演藝術經紀公司,“憑借國人自身努力,把中國民族藝術精華推向世界藝術舞台和文化市場”,是吳氏策劃創立的初心和持續踐行的理念。
30多年來,我們(men) 和奧地利維也納愛樂(le) 樂(le) 團、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le) 團、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等多個(ge) 世界頂級藝術團體(ti) 建立了長期合作關(guan) 係;促成中央民族樂(le) 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le) 團、中國愛樂(le) 樂(le) 團、香港中樂(le) 團等多個(ge) 中國優(you) 秀院團走向世界;將話劇《茶館》、昆曲《長生殿》、舞劇《孔子》等多部中國優(you) 秀作品推向國際。
為(wei) 了打造中國表演藝術在海外的品牌效應,我們(men) 推出“中國春節民族音樂(le) 會(hui) ”“中國京劇節”等係列演出品牌,以藝術喚起審美和情感共鳴。“中國春節民族音樂(le) 會(hui) ”自1998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首次亮相以來,已在海外舉(ju) 辦20多年,將全國14個(ge) 民族樂(le) 團帶上世界舞台,足跡遍及五大洲,演出場次計192場,服務近30萬(wan) 西方觀眾(zhong) ,成為(wei) 國際知名的中國文化品牌。
從(cong) 古絲(si) 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延伸之處,都是人文交流活躍之地。與(yu) 吳氏策劃建立長期合作關(guan) 係的國際藝術團體(ti) ,許多位於(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多年來我們(men) “引進來”也“走出去”,促成“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表演藝術密切互動。
2015年,我們(men) 與(yu) 中國愛樂(le) 樂(le) 團首次舉(ju) 辦為(wei) 期16天的“絲(si) 綢之路”巡演,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臘6國舉(ju) 辦了7場音樂(le) 會(hui) ,惠及聽眾(zhong) 萬(wan) 餘(yu) 人次,是中國交響樂(le) 曆史上規模與(yu) 影響力最大的巡演之一。2017年,我們(men) 承辦澳門“樂(le) 韻悠揚絲(si) 路情”國際青年音樂(le) 交流匯演,邀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近300名青少年音樂(le) 家,在澳門多個(ge) 文化地標上演精彩的室外以及室內(nei) 演出。2018年,我們(men) 策劃承辦杭州愛樂(le) 樂(le) 團“一帶一路”中東(dong) 歐巡演,在希臘、保加利亞(ya) 、羅馬尼亞(ya) 、塞爾維亞(ya) 和匈牙利5國獻演了6場音樂(le) 會(hui) ,給中東(dong) 歐朋友們(men) 送上動聽的音樂(le) 。
今年我們(men) 在國內(nei) 繼續推出重磅巡演。如9月開啟的波蘭(lan) 華沙愛樂(le) 樂(le) 團2023中國巡演,為(wei) 中國觀眾(zhong) 帶來為(wei) 期11天的來自肖邦故鄉(xiang) 的音樂(le) 盛宴。10月,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攜《天鵝湖》及《堂·吉訶德》兩(liang) 部經典芭蕾劇目來華巡演17場,一展“世界芭蕾航母”的雄厚實力。
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這是我們(men) 多年來的深刻體(ti) 會(hui) 。未來我們(men) 會(hui) 繼續推動國際表演藝術交流,為(wei) 中國優(you) 秀文化藝術走向世界鋪路架橋。借助“一帶一路”的廣闊平台,策劃更多優(you) 質演出項目,讓更多人有機會(hui) 領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魅力。
(作者係吳氏策劃董事長,鄭娜、張耀予采訪整理)
一種跨界融通中外文明
王 勇
戲曲藝術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表,在“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中彰顯著重要價(jia) 值和作用。近些年,中國國家京劇院致力於(yu) 推動東(dong) 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碰撞,以中國國粹京劇演繹西方經典的方式,跨越古今,溝通中外。
近年來,我們(men) 和意大利艾米利亞(ya) ·羅馬涅劇院基金會(hui) 、德國柏林青年歐洲古典音樂(le) 節等聯合出品製作的實驗京劇《浮士德》《杜蘭(lan) 朵公主》《尼伯龍根的指環》,在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已經演出近150場,獲得熱烈反響。
實驗京劇《浮士德》根據歌德原著第一部改編成京劇文本,是“以中國語匯講述世界故事”的成功嚐試。2016年3月,這部劇在“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幕式上為(wei) 中德兩(liang) 國元首以及上百位中外嘉賓展示了精彩片段,獲得高度評價(jia) 。2017年5月,該劇赴德國威斯巴登、杜伊斯堡、卡塞爾、薩爾布呂肯4個(ge) 曆史文化古城開展為(wei) 期半個(ge) 月的巡演,讓當地觀眾(zhong) 看到了京劇藝術的精妙。
實驗京劇《杜蘭(lan) 朵公主》以京劇藝術為(wei) 本體(ti) ,融合中西方戲劇、音樂(le) 元素,全新解讀“中國公主”的動人傳(chuan) 說。2019年初,該劇在意大利博爾紮諾、普拉托、摩德納、費拉拉、卡薩爾馬焦雷、羅馬6個(ge) 城市巡演21場,引起觀眾(zhong) 的極大興(xing) 趣,他們(men) 為(wei) 中國京劇豐(feng) 富的表現手段、高難度的表演技巧以及華麗(li) 的服飾裝扮而驚歎。
全新演繹瓦格納經典劇目的實驗京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作為(wei) 北京和柏林建立友城關(guan) 係25周年活動的閉幕演出,在柏林公演3天。除了融合京劇、歌劇、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外,這部劇還實現了中國京劇演員和德國演員首次同台演出。西方歌劇和中國戲曲這兩(liang) 種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被中德藝術家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目前,國家京劇院正與(yu) 俄羅斯亞(ya) 曆山德琳娜劇院合作,創作根據普希金著作《葉甫蓋尼·奧涅金》改編的實驗京劇《奧涅金》。亞(ya) 曆山德琳娜劇院藝術總監、四次俄羅斯聯邦國家獎獲得者福金先生擔任此劇導演,國家京劇院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創作團隊。2020年起,我與(yu) 主創團隊多次以線上視頻會(hui) 議的方式,與(yu) 俄方及合作夥(huo) 伴吳氏策劃在劇本創作、導演風格、舞美設計等方麵進行深入探討。該劇計劃於(yu) 2024年在中俄兩(liang) 國首演。
我們(men) 用京劇對世界經典進行改編,拓展了戲曲創作題材,也使中國戲曲藝術擁有更多機會(hui) 在國際舞台傳(chuan) 播,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加強了彼此的情感交流。相信通過不斷實踐,這些人文藝術交流的果實將會(hui) 更加豐(feng) 碩。
(作者係中國國家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副主席)
一部史詩見證深厚情誼
劉 靜
經曆了幾百個(ge) 日日夜夜的籌備,2017年9月30日,歌劇《瑪納斯》終於(yu) 在北京與(yu) 觀眾(zhong) 見麵了。這一天,中華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瑪納斯》第一次以歌劇的形式登上了中國的舞台。
作為(wei) 絲(si) 綢之路上傳(chuan) 唱千年的文化瑰寶,史詩《瑪納斯》不僅(jin) 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影響深遠,尤其是在中國鄰邦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有著重要意義(yi) ,吉爾吉斯斯坦最高榮譽勳章就以其命名。歌劇《瑪納斯》融合了原史詩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主幹情節,通過現實與(yu) 夢境交織、人性敘事和神性敘事穿插,講述了瑪納斯和他的子孫一共八代人,為(wei) 了民族振興(xing) 而不斷抗爭(zheng) 、奮發進取的英雄事跡。
2018年6月,歌劇《瑪納斯》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時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觀演後,當場邀請歌劇《瑪納斯》到吉爾吉斯斯坦演出。一年後,時值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hui) 第十九次會(hui) 議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ju) 行,中央歌劇院一行近200人應吉爾吉斯斯坦官方正式邀請,赴約前往。
2019年6月11日,歌劇《瑪納斯》在比什凱克精彩上演。吉爾吉斯斯坦國家議員、政府官員、瑪納斯奇(《瑪納斯》演唱者)、專(zhuan) 家學者、演員以及當地民眾(zhong) 前來觀演。雖然是用中文演唱,配了翻譯字幕,但無論專(zhuan) 家還是普通觀眾(zhong) 都表示,我們(men) 的歌劇《瑪納斯》極其忠實於(yu) 史詩,是能夠體(ti) 現他們(men) 民族英雄精神的作品。吉爾吉斯斯坦的電視台錄下了演出的整個(ge) 過程,當地媒體(ti) 給予高度評價(jia) ,表示終於(yu) 看到自己的民族英雄登上了歌劇舞台。
歌劇《瑪納斯》原計劃演出一場,但由於(yu) 第一場演出太受歡迎,又被強烈要求加演一場。第二場不但坐滿了人,還站滿了人,全場響起掌聲30多次,謝幕時掌聲持續20多分鍾。因為(wei) 觀眾(zhong) 太熱情,甚至出現演員在演出過程中不得不返場謝幕這一罕見情況。劇中飾演瑪納斯的演員成了明星,一出劇場,所有人都圍著他,特別激動地要跟他合影。演出結束後,當地民眾(zhong) 在路上看到我們(men) 就喊“瑪納斯!瑪納斯!”,在餐廳吃飯遇到我們(men) ,他們(men) 也喊“瑪納斯!瑪納斯!”。
音樂(le) 是沒有國界的,文化的感召可以跨越地域、跨越語言。歌劇《瑪納斯》讓中吉兩(liang) 國人民共同擁有的文化瑰寶再次大放異彩,奏響中吉傳(chuan) 統友好的時代強音,將我們(men) 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作者係中央歌劇院藝術創作規劃部主任,顏詩桐采訪整理)
一台民樂(le) 覓得絲(si) 路知音
欒 冬
2015年,中國歌劇舞劇院精心創排了民族管弦樂(le) 音樂(le) 會(hui) 《國之瑰寶》。這台音樂(le) 會(hui) 中,藝術家們(men) 融合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le) 風格,將古箏、琵琶、蘆笙、嗩呐、長鼓、篳篥、南簫等民族樂(le) 器的演奏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呈現出中國“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的音樂(le) 文化長卷,彰顯了中華民族音樂(le) 瑰寶絢麗(li) 迷人的色彩。
中亞(ya) 自古就與(yu) 中國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許多傳(chuan) 統樂(le) 器如琵琶、二胡、揚琴、嗩呐等,都是通過古絲(si) 綢之路流傳(chuan) 到中國,經過改良發展,成為(wei) 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至2018年,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le) 團連續3年攜《國之瑰寶》開展“歡樂(le) 春節”海外巡演,行程跨越歐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地區。2018年,我們(men) 來到了中亞(ya) 三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
在哈薩克斯坦,我們(men) 除了在阿斯塔納、阿拉木圖演出《國之瑰寶》外,還在哈薩克斯坦國家音樂(le) 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le) 團的演奏家與(yu) 哈薩克斯坦國家音樂(le) 學院師生互動演奏。當琵琶遇到冬不拉、古箏遇到節特根、哈薩克斯坦揚琴遇到她的中國“表親(qin) ”時,音樂(le) 成為(wei) 大家交流的語言。
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演出時,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納沃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告訴我,這是劇院有史以來第一次正式上演中國民樂(le) 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我們(men) 是第一支在此演出的中國國家級民族樂(le) 團。聽到這些來自中國的音樂(le) ,他感覺如夢境一般,而睜眼看到演奏家們(men) 就在眼前,更感到無比激動。每場演出結束後,樂(le) 團的幾位年輕演員都會(hui) 拿起攝像機,與(yu) 觀眾(zhong) 麵對麵交流,記錄下一段段真誠懇切的感受。音樂(le) 的對話,拉近了心與(yu) 心的距離。
無論是陸上絲(si) 綢之路還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形成,都源自不同民族的人們(men) 對文化交流交融的向往與(yu) 參與(yu) 。文化交流與(yu) 合作有助於(yu) 促進不同文明的發展。在中亞(ya) 三國巡演時,我們(men) 親(qin) 身感受到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極具特色的民族音樂(le) 與(yu) 中亞(ya) 國家的民族音樂(le) 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巡演之路是一條匯聚知音的路,是一條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民心相通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men) 廣交朋友,用民族音樂(le)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
(作者:王勇,係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le) 團團長,鄭娜、楊雨千采訪整理)
版麵統籌:劉 泉 羅 蘭(lan) 鄭 娜 尹 婕
版式設計:徐嘉偉(wei) 潘旭濤 楊雨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